內容提要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現代心理學原理及套用與技巧”,包括動機與工作效率、注意與意識控制、知覺與信息控制、記憶與信息獲取、思維與問題解決、情緒與身心健康、能力與素質培養、性格與個性最佳化、意志與行為決策、交往與人際關係、共10章;下篇為“現代心理學業原理的主要套用領域”,涉及心理學原理在管理、教育、司法、環境、思政、經濟、消費、傳播、
醫學和工程等領域中的套用現狀,共10章。
本書主編朱寶榮老師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博士,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教復旦大學全校文理科本科生“科用心理學”公共基礎課已達12年之久,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朱寶榮老師的“現代心理學原理與套用”一課已被復旦大學第二批本科“十五”課程建設立項,本書為該課程的配套教材。
圖書目錄
上篇現代心理學原理及套用與技巧
第1章動機與工作效率 3
1.1“動機”概述 3
1.1.1動機及其功能 3
1.1.2動機與需要 4
1.1.3動機的分類 9
1.2動機理論 14
1.2.1動機的驅力理論 14
1.2.2動機的誘因理論 17
1.2.3動機的認知理論 21
1.3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 25
1.3.1動機強度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25
1.3.2學習動機的性質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26
1.4動機的測量方法 27
第2章注意與意識控制 30
2.1“注意”概述 30
2.1.1注意的基本知識 30
2.1.2注意的種類 32
2.2注意的生理機制及認知理論 35
2.2.1注意的生理機制 35
2.2.2注意的理論 37
2.3常見心理狀態與意識控制 40
2.4意識活動和狀態 42
2.4.1睡眠 42
2.4.2白日夢與幻想 46
2.4.3兒童的注意力缺陷障礙 46
2.4.4暗示 49
2.4.5催眠狀態 52
第3章知覺與信息控制 57
3.1“知覺”概述 57
3.1.1知覺的概念 57
3.1.2知覺的過程 58
3.1.3知覺的分類 60
3.2知覺的基本特性 60
3.2.1知覺的整體性 60
3.2.2知覺的選擇性 62
3.2.3知覺的理解性 63
3.2.4知覺的恆常性 64
3.3知覺類型 67
3.3.1深度知覺 67
3.3.2方位知覺 70
3.3.3時間知覺 71
3.3.4運動知覺 72
3.3.5社會知覺 73
3.3.6閾下知覺 75
3.4錯覺 77
3.5模式識別 80
3.5.1模式識別的概念 80
3.5.2模式識別的理論模型 82
第4章記憶與信息獲取 88
4.1“記憶”概述 88
4.1.1記憶及其功能 88
4.1.2現代記憶理論 89
4.1.3記憶的主要種類 89
4.1.4記憶的生理機制 93
4.2記憶程式 96
4.2.1識記 96
4.2.2保持 104
4.2.3再現 109
4.3記憶品質及其培養 112
4.3.1良好的記憶品質 112
4.3.2良好記憶品質的培養 113
第5章思維與問題解決 116
5.1“思維”概述 116
5.1.1思維及其分類 116
5.1.2思維和語言的聯繫與區別 118
5.1.3思維品質及其培養 120
5.2概念及其形成 123
5.2.1什麼是概念 123
5.2.2概念的種類 123
5.2.3概念的功能 125
5.2.4概念的掌握及其影響因素 126
5.3問題解決與推理 129
5.3.1什麼是問題解決 129
5.3.2問題解決的過程 130
5.3.3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及其應對 132
5.3.4推理 137
5.4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 138
5.4.1創造性思維的意義 138
5.4.2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139
5.4.3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140
5.4.4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 141
第6章情緒與身心健康 148
6.1“情緒”概述 148
6.1.1情緒產生的主要因素 148
6.1.2情緒的特性 149
6.1.3情緒的作用 150
6.1.4情緒的種類 152
6.2情緒與心理健康 156
6.2.1正常情緒的功能 157
6.2.2不良情緒的危害 158
6.2.3情緒與心理疾病 159
6.3情緒與生理疾病 163
6.4情緒的自我調節與控制 166
6.4.1情緒穩定性測驗 166
6.4.2情緒調節的常用方法 168
6.4.3自卑情緒的心理調節 171
6.4.4孤獨情緒的心理調節 173
6.4.5壓抑情緒的心理調節 175
第7章能力與素質培養 177
7.1“能力”概述 177
7.1.1能力與知識、才能 177
7.1.2能力的主要種類 178
7.1.3能力的組成因素 179
7.2影響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182
7.3鑑定能力水平的主要方法 184
7.4培養良好能力的基本途徑 187
7.4.1如何提高觀察力 187
7.4.2如何提高分析力 192
7.4.3如何提高想像力 198
7.4.4如何提高創造力 201
7.4.5如何提高預見力 203
第8章性格與個性最佳化 206
8.1“性格”概述 206
8.1.1性格與個性 206
8.1.2性格與氣質的關係 207
8.1.3性格的結構要素 208
8.1.4性格的分類 210
8.2影響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211
8.3了解性格的主要方法 213
8.4現代人應有的性格特徵 225
8.5性格異常及矯正對策 229
8.5.1常見的性格異常 229
8.5.2性格異常的成因 230
8.5.3性格最佳化的途徑 230
第9章意志與行為決策 234
9.1“意志”概述 234
9.1.1意志與意志行動 234
9.1.2意志的基本特點 235
9.1.3意志的心理過程 237
9.2意志行動的衝突與決策 239
9.2.1意志行動中的四種內心衝突 239
9.2.2如何對意志行為進行正確決策 240
9.2.3影響意志行為決策的主要因素 241
9.3意志品質及其培養 243
9.3.1自覺性及其培養 243
9.3.2果斷性及其培養 244
9.3.3堅定性及其培養 245
9.3.4自制力及其培養 246
第10章交往與人際關係 250
10.1交往和人際關係概述 250
10.1.1人際交往的意義 250
10.1.2人際交往的種類 252
10.1.3人際關係的種類 254
10.1.4人際關係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255
10.2交往中的心理效應及其套用 255
10.2.1首次效應 256
10.2.2吸引效應 258
10.2.3近因效應 262
10.2.4光環效應 262
10.2.5刻板印象 263
10.3交往中的人際影響 264
10.3.1群體對個體的心理效應 264
10.3.2群體中的個體行為 266
10.3.3個體間的依從行為 269
10.4人際交往的一般技巧 271
10.4.1言語溝通技巧 271
10.4.2交往中的傾聽技巧 274
10.4.3積極影響對方情緒的技巧 275
10.4.4交往中的身體接觸 277
10.5人際交往中障礙的應對 281
10.5.1積極進取——交往中合理態度的選擇 281
10.5.2自立自信——交往中自卑心態的克服 282
10.5.3從容不迫——交往中尷尬場面的化解 284
10.5.4主動積極——交往中孤獨情緒的改善 285
10.5.5不卑不亢——交往中他人嫉妒的消除 286
10.5.6理性堅強——交往中挫折事件的應對 286
下篇現代心理學原理的主要套用領域
第11章心理學在管理領域中的套用 291
11.1管理心理學概述 291
11.1.1管理心理學在西方的套用 291
11.1.2管理心理學在我國的套用 292
11.1.3管理心理學今後的發展趨勢 293
11.2人性假設在管理中的套用 294
11.2.1經濟人假設 294
11.2.2社會人假設 295
11.2.3自動人假設 296
11.2.4複雜人假設 296
11.2.5文化人假設 297
11.3創造性在管理中的運用 298
11.3.1創造性的涵義 298
11.3.2創造性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298
11.3.3培養和發揮管理創造性的策略 299
11.4激勵在管理工作中的效能 302
11.4.1“激勵”概述 303
11.4.2激勵理論運用的現狀 305
11.4.3如何進行激勵 308
11.4.4有效領導在激勵中的作用 309
第12章心理學在教育領域中的套用 313
12.1教師心理 313
12.1.1教師的專業成長 313
12.1.2教師的心理健康 315
12.2學生心理 318
12.2.1認知發展 319
12.2.2道德發展 322
12.3學習心理 325
12.3.1當代建構主義的不同觀點 325
12.3.2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和學習觀 326
12.3.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課堂中的套用 327
12.4教學心理 331
12.4.1制定教學計畫 331
12.4.2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34
第13章心理學在司法領域中的套用 338
13.1司法心理學概述 338
13.1.1司法的涵義 338
13.1.2司法心理學是法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338
13.1.3心理學原理在司法中套用具有重要意義 339
13.2犯罪心理測試技術 340
13.2.1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演變 340
13.2.2現代犯罪心理測試技術 341
13.2.3常見的犯罪心理測試方法 343
13.3心理學在司法領域的套用分析 345
13.3.1罪犯“自欺”心理對犯罪改造影響及對策 345
13.3.2被害人的“斯德哥爾摩情結” 351
13.3.3不良訴訟心理的預防與矯治 353
13.3.4證人證言心理 355
13.3.5民事調解中的心理學方法和策略 359
第14章心理學在環境領域中的套用 362
14.1影響心理的環境要素 362
14.2以人為本的環境設計 368
14.2.1城市環境設計 368
14.2.2生活環境設計 369
14.2.3工作環境設計 370
第15章心理學在思政領域中的套用 373
15.1思政心理學概述 373
15.2心理學知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374
15.3從心理學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與工作技巧 386
15.3.1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386
15.3.2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心理技巧的運用 388
第16章心理學在經濟領域中的套用 390
16.1經濟心理學概述 390
16.1.1經濟心理學及其研究內容 390
16.1.2研究經濟心理學的意義 391
16.1.3經濟心理學發展展望 392
16.1.4民族經濟心理 392
16.2心理學在金融投資中的運用 396
16.2.1主要套用原理簡介 396
16.2.2投資中的心理現象分析 400
16.2.3投資障礙行為的心理分析 403
16.3股票中的心理分析 406
16.3.1股民成熟的三個階段 406
16.3.2股民心態的主要心理誤區分析 407
16.3.3股民心態對經濟管理的影響 409
第17章心理學在消費領域中的套用 411
17.1消費心理概述 411
17.1.1消費基本知識 411
17.1.2傳統消費心理和行為特點 414
17.1.3消費心理觀念的變化 416
17.1.4消費心理變化的發展趨勢 419
17.1.5消費者心理變化的原因分析 420
17.2廣告和包裝的消費技巧 421
17.2.1情感廣告的心理意義 422
17.2.2情感廣告的設計技巧 423
17.2.3包裝的心理作用 425
17.3現代消費熱點介紹 427
17.3.1休閒消費 427
17.3.2現代女性消費心理 428
17.3.3感性消費 430
17.3.4假日旅遊消費心理 430
第18章心理學在傳播領域中的套用 432
18.1傳播心理學概述 432
18.1.1傳播的基本知識 432
18.1.2客群基本知識 436
18.1.3傳播與心理的關係 439
18.2認知心理學在傳播中的具體套用 440
18.2.1傳播信息如何被感覺 441
18.2.2引導客群產生良好知覺 443
18.2.3引起客群的注意 445
18.2.4信息傳播如何讓客群記住 446
18.3社會心理學在傳播中的具體套用 447
18.3.1客群接觸傳播媒介的動機與需要 447
18.3.2傳媒如何影響客群的態度與行為 451
第19章心理學在醫學領域中的套用 455
19.1心理因素:建構新醫學模式的探究 455
19.2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456
19.2.1應激的生理、心理反應 456
19.2.2心身疾病的發病機制 459
19.2.3心身疾病的識別要點 460
19.3心理因素在臨床醫療活動中的作用 461
19.3.1病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反應在臨床醫療活動中的作用 461
19.3.2醫患關係在診斷、治療、康復中的作用 463
19.3.3幾種常見的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 465
第20章心理學在工程領域中的套用 474
20.1工程心理學概述 474
20.1.1人機工作環境界面概述 474
20.1.2人機界面協調 476
20.1.3心理學在工程領域中套用的歷史 479
20.1.4研究工程心理學的重要意義 482
20.2人、機器、環境協調 484
20.2.1設計的原則 484
20.2.2工作場所和信息傳遞裝置的設計 487
20.2.3人—計算機界面設計 488
20.2.4設計的主要內容 489
20.3安全事故與失誤心理分析 492
20.3.1事故與失誤簡介 492
20.3.2事故的原因分析 493
20.3.3工作負荷 495
20.3.4疲勞 497
參考文獻 499
編輯推薦與評論
本書講究科學性和先進性,注重實用性和可讀性。
全書介紹了經典的心理學原理,總結了國內外套用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論述嚴密的情況下力求行文生動活潑,旨在為讀者提供愉快的學習經歷,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您能——
對現代心理學原理及其套用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為今後進一步學習高深的心理學知識或專門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奠定基礎。
懂得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去認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科學地理解自身的精神現象,熟練地掌握最佳化心理素質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在實踐中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成為競爭社會的強者!
作者介紹
朱寶榮,心理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任教全校文理科本科生“套用心理學”公共基礎課已達12年之久。有《能力》(復昊大學出版社)、《心理學原理與套用》(上海人民出版社)、《現代心理學方法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等十幾部專著、教材和幾十篇有關心理學的學術論文。所獲獎勵:復旦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優秀著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