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漢字)

奎(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奎是一個漢字,讀音是kuí,本意是指兩髀之間,表示與人有關。該文字在《文選·張衡·西京賦》和《莊子·徐無鬼》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奎
  • 拼音:kuí
  • 注音:ㄎㄨㄟˊ
  • 部首:大
  • 部外筆畫:6
  • 總筆畫:9
  • 五筆:DFFF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基本解釋

拼音:kuí
奎
部首:大 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五筆86:DFFF 五筆98:DFFF 倉頡:KGG
筆順編號:134121121 四角號碼:401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94E

詳細解釋

(形聲。從大,圭聲。從“大”,表示與人有關。本義:兩髀之間)
同本義。胯 [hip]
奎,兩髀之間。——東漢·許慎《說文》。段註:“奎與胯雙聲。”
奎踽盤桓。——《文選·張衡·西京賦
奎
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莊子·徐無鬼》
又如:奎蹄(股間和蹄邊,比喻狹小的地方);奎踽(舉足,開步);奎蹄(比喻狹小的境地)
星宿名。奎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顆 [name of constelletion]
西方十六星,象兩髀,故曰奎。——《莊子·天文書》
又如: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與壁宿的並稱。舊謂二宿主文運,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奎星主文章,故有關文章、文運、文字的事,多加奎字 [character]。如:奎章(皇帝的親筆字;神仙的手筆);奎垣(文人薈萃之地)
奎寧 kuíníng [quinine] 一種苦味花狀結晶左旋生物鹼C20H24N2O2,得自金雞納樹皮。它是二元鹼,形成兩類鹽,由甲氧基喹啉和奎寧環衍生。醫藥上使用鹽的形式,主要用作抗瘧藥
奎星   奎星,俗稱魁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此四星除合稱“魁星”外,亦被並稱為“斗魁”。後道教尊其為主宰文運的神,作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於宋代,從此經久不衰,成為封建社會讀書人於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為魁星誕。
東漢緯書《孝經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東漢宋均註:“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劃。”由此後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此後興起建“奎星閣”,以崇祀之風氣。所以在衡文選拔人才的封建社會,奎星閣總是建在文廟之旁,後又把“奎”化為“魁”。“魁星點斗
奎星閣又名奎閣、魁星樓等,奎星閣內塑有一個鬼形的神象,一腳向後蹺起,形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斗,象徵“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執筆如點狀,以示點中了中舉的士子。這就是傳說的“魁星點斗”。科舉時代,據說“魁星點斗”為文運興旺之兆,於是取“魁”字字形的會意,在閣內塑造了這么個似鬼似神的塑像。

音韻參考

[廣 韻]:苦圭切,上平12齊,kuī,蟹合四平齊溪
[平水韻]:上平八齊
[國 語]:kuí
[粵 語]:fui1kwai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苦圭切《集韻》《韻會》傾畦切,𠀤音睽。《說文》兩𩩙之閒。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天文志》西方十六星𧰼兩𩩙,故亦曰奎。《禮·月令》中春日在奎,季夏旦奎中。《宋史·天文志》太祖乾德五年丁卯,五星聚奎。《孝經·援神契》奎主文昌。《春秋·合誠圖》奎主武庫。《前漢·天文志》奎曰封豨,主溝瀆。《後漢·蘇竟傳》奎為毒螫,主庫兵。
《集韻》苦委切,音跪。奎踽,舉足行貌。
犬繠切,音䞨。與䠑同。

說文解字

兩髀之閒。從大圭聲。苦圭切

說文解字注

(奎)㒳髀之閒。奎與胯雙聲。奎宿十六星以像似得名。從大。兩體之閒、人身寛闊處。故從大。首此篆者、蒙上人形言也。圭聲。苦圭切。十六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ʰʷeː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苦圭
齊合
平聲
四等
合口
上平十二齊
kʰiwei
kʰiwei
kʰuei
kʰuɛi
kʰwei
kʰʷei
kʰwɛj
kui1
khue
quei
星名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ꡁꡦꡟꡠ
ꡁꡨꡟꡠ
khÿue
khyue
kʼyɛ̆
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合
齊微
陰平
合口呼
kʰu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枯回
七灰
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威偉畏
陰平
宿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