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
形態特徵
莖長5-10厘米,被倒伏白色短柔毛。
羽狀複葉具15-19片小葉,長2.5-3.5厘米,具短葉柄;托葉三角狀或披針形,長2-3毫米,具緣毛;小葉對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11毫米,由葉軸下部向上逐漸縮短,但頂端1片最長,先端尖,稀漸尖,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或被疏倒伏毛,下面被白色伏貼毛,有短小葉柄。總狀花序生3-5花;總花梗長達3厘米,被白色短伏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僅2毫米;花梗長1-1.5厘米,被倒伏毛,無小苞;花萼鐘狀,被白色倒伏毛,萼筒長2.5-3毫米,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花冠紫紅色,旗瓣長8毫米,瓣片腎狀圓形或近半圓形,先端微缺,有短瓣柄,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柄長約1.6毫米,龍骨瓣較短,長約6.5毫米,瓣柄較瓣片短;子房有短柄,被白色柔毛,柱頭簇毛不下延。
莢果未見。
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800米的洪積扇灌叢邊緣。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西藏東部拉薩市西郊(模式標本產地)。
變種
減縮黃耆(變種)(西北植物研究)圖版27:18-25
var. paucijugus K. T. Fu in Acta Bot. Bor. -Occ. Sinica 5: 48. f. 1-8. 1985.——A. milingensis Ni et P. C. Li var. paucijugus (K. T. Fu) K. T. Fu, op. cit. 6: 58. 1986.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羽狀複葉通常減少到7片小葉;小葉長線形,長10-17毫米,寬1-1.5毫米,兩面均被較密、灰色的伏貼毛;總狀花序生6-7花;植株矮小,高僅6厘米。花期6-7月。
產四川西北部(石渠縣,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3300米左右的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