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特強子
- 發現時間:2013年3月26日
- 發現地點:中國北京
- 壽命:10-23秒內
- 衰變結果:一個帶電π粒子和一個J/ψ粒子
- 實驗人員:11個國家的近300名科學家
背景介紹
![奇特強子 奇特強子](/img/5/d75/gY3UmMjZGOjJTM5IGMxYDN5MWMlNmNkZWMhFmYwATMkNGZ4YGZzUW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傳統的夸克模型認為介子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重子由三個夸克或三個反夸克組成。然而描述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理論卻給出了不同答案:除了這兩種組成方式外,或許還有以其他方式組成的奇特強子,如夸克膠子混雜態、強子分子態、多...
《奇特強子態和含有一個重夸克的強子激發態的研究》是依託上海大學,由張愛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本項目將利用QCD求和規則、3P0強衰變模型,基於重夸克對稱型性的理論和全息QCD理論等研究1.0-3.0 GeV能區內的膠子球...
”。夸克在該書中具有多種含義,其中之一是一種海鳥的叫聲。他認為,這適合他最初認為“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電荷非整數”的奇特想法,同時他也指出這只是一個笑話,這是對矯飾的科學語言的反抗。另外,也可能是出於他對鳥類的喜愛。
這些新的強子態很難納入傳統的夸克模型中,需要我們對夸克模型重新審視和完善。如何在夸克模型中處理多夸克組態並放入膠子自由度,是目前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本項目擬對奇特強子態展開深入的研究,通過對其夸克結構及膠子成分的分析,擴充...
《強子低能相互作用的耦合道效應》是依託山東大學,由劉言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隨著眾多重夸克奇特新強子態的發現和逐漸被確認,研究它們的組成以及可能的強子-強子束縛態已經成為理論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然而由於質量、...
極端相對論重離子碰撞中粒子的集體流行為和奇特粒子的產生為人們研究QCD相變以及部分子物質的強子化機制提供了很好的實驗探針。通過包括部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強子化後的末態強子相互作用,本項目擬發展和建立適用於RHIC和LHC的重離子輸運模型...
我們將對BES實驗上發現的新強子態X(1835)、X(1812)、X(1576)等開展研究,致力於在通常的qqbar和qqq的框架下對它們予以解釋的同時,我們將開展這些新強子態中的奇特分量(膠球、混雜態和多夸克態)的研究,希望能夠建立合理的理論模型...
五夸克態粒子是由粲、反粲、上、下和奇夸克組成的一種奇 特強子。2022年7月5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底夸克探測器(LHCb)合作組發現了新的奇特粒子結構,包括一種首次發現的五夸克態 粒子。
本項目執行時最初由於當時F-理論和TypeIIB-弦理論模型構建方面國際上也沒有非常重要的進展, 我們於是將研究計畫調整到了對奇特強子態的產生機制和性質的研究上。具體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1)我們首先是一般性的討論了一個可解的Friedrichs...
首次精確測量了e+e-在4.009Gev質心繫能量下對撞累積的積分亮度為478 pb-1實驗數據,強子躍遷到η J/ψ和pi0 J/ψ末態的截面和分支比。同時考慮到BESIII實驗上最近新發現了奇特強子態Zc(3900)在國際高能物理界引起廣泛關注,我們...
奇特原子和奇特核在中高能核物理的研究中,還可以利用各種次級粒子束流,生成新型的原子或原子核,分別稱之為奇特原子和奇特核。由其他帶負電荷的粒子取代核外電子,所形成的"原子"稱為奇特原子。例如μ-子原子、μ介子原子以及反質子...
其次研究四夸克態和普通強子態之間的混合問題,探討混合現象的起源,以及混合效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期找出四夸克態和普通強子態的顯著性質差別。最後針對新近觀察到的低能強子領域的奇特實驗數據和現象進行理論研究和分析。這些基於QCD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