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褐斑病夾竹桃上重要病害,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紫紅色小點,擴展後形成圓形、半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病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夾竹桃尾孢
- 拉丁學名:CercosporaneriellaSacc.
- 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夾竹桃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分布和危害,症狀,病原,發病規律,治理措施,
分布和危害
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紫紅色小點,擴展後形成圓形、半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輪紋。後期中央退為白色,邊緣紅褐色較寬。濕度大時病斑兩面均可長出灰褐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neriellaSacc.稱歐夾竹桃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座深褐色,大小25-125μm。分生孢子梗色淺,粗細不勻,聚集成束狀,具隔膜0-3個,不分枝,頂端生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3-5(μm)。分生孢子圓筒形,具1-5個隔膜,大小15-50×3-5(μm)。此外,C.nerii-indiciYaman稱夾竹桃尾孢,也是該病病原。
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尖或葉緣出現紫紅色小點,擴展後形成圓形、半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輪紋。後期中央退為白色,邊緣紅褐色較寬。濕度大時病斑兩面均可長出灰褐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發病規律
治理措施
(1)農業防治。合理密植,不宜栽植過密;科學肥水管理,培育壯苗;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