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砂灰陶鳥足鼎

夾砂灰陶鳥足鼎

夾砂灰陶鳥足鼎(英文名稱: Grey pottery ding mixed with sand and with bird-shaped leg),規格: 高16厘米,口徑18.5厘米, 底徑10厘米。收藏地: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夾砂灰陶鳥足鼎
  •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 年代:新石器時代
  • 質地類型:陶器
基本情況,製作工藝,其他,

基本情況

規格: 高16厘米 口徑118.5厘米 底徑10厘米
功用類型: 飲食具
鼎——龍山文化最常見的炊具鼎是龍山時代最常見的炊具。這件陶鼎由山東省濰坊市姚官莊遺址出土,上部實際是一個敞口深腹盆,下部是鳥首形的三足。盆的口沿部位有兩兩對稱的四個把手,腹的外表呈灰黑色並飾有三周均勻分布的凸弦紋,製作規整勻稱。足略呈褐色,它的正面、側面及截面均呈三角形,三邊都捏塑出凹凸紋樣,兩側則各有一個圓形的鏤孔。其黑色的外觀,輪制的工藝及鳥形的裝飾,無一不體現了山東龍山文化特有的風格,讓我們由此感悟到了東部先民的生活情趣和生產技藝。
炊食具中鳥的形象與陶鬹所展示的振翅欲飛、充滿動感的鳥的形象相反,這件陶鼎仿佛讓人看到了一隻正聚精會神低首覓食的鳥類,把觀者帶入了一片安詳靜謐的氛圍中。炊食具中反覆出現的鳥的形象,足證山東龍山文化的人們與鳥的關係是如何的密切。
鼎盛時期的黑陶龍山時代是黑陶的鼎盛期,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胎質細膩,黑而發亮,即使素而不飾也極有韻致,特別是其蛋殼黑陶,厚度僅有0.5毫米,其中所蘊含的膽識與美學觀念令人驚心動魄。這一高度的成就,與輪制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

製作工藝

輪制工藝高度發達輪制工藝的發達是龍山文化另一項高度成就。這是一種將粘土放置在輪盤上,利用輪盤旋轉的張力而使陶器成型的技術,其特點是製作快、產量高而且器形規範勻稱,至今仍為陶瓷業所襲用。陶器表面的弦紋,很多就是製作過程中輪的旋轉所形成的。龍山時代的輪制技術的發達,在許多方面已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其他

欄目關鍵字: 炊食具 茹毛飲血與原始熟食的結束—新石器時代 飲食具
主題詞或關鍵字: 鼎 龍山文化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