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漢崖墓

從成樂公路山口到碧雲亭、二郞廟大約一公里的路旁,有眾多的崖墓,十分引人注目。崖墓分布於夾江縣甘江鎮所屬的盤渡村、新民村、艾中村和碧雲亭公園範圍內。此處崖墓不但是夾江地域最集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崖墓群,而且也是樂山市地域崖墓密集區之一。具體以盤渡村為數量最多,公園內次之,總數達三百餘窟。蟠龍河畔的崖墓群是夾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九盤山中棉花坡的崖墓群是樂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夾江漢崖墓
  • 地理位置:夾江縣甘江鎮
  • 性質:樂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時間:距今有1910年
墓葬信息,其他信息,

墓葬信息

奇異的夾江漢崖墓
夾江漢崖墓
從伏龜山、張山、寨子山、觀音山王高山等九盤諸峰的山崖山谷中,沿蟠龍河新民村一社至艾中村七社的範圍內,崖墓綿延不斷,即散布,又集中;有孤立獨處,又有幾座、十餘座一組的群聚。特別是盤渡村蟠龍河畔張山、寨子山的崖墓最為密集,上下重疊,鱗次櫛比,大小錯落相間,洞穴密若蜂房。崖墓的鑿造,或高或低,一般依山勢沿崖壁而上,或一字排開,布局合理。高者鑿造在30米以上的山脅間,坡度約60度至70度的陡岩上(如艾中村七社王高山處崖墓)。低者距水面僅有二、三米,且已掩沒於土中(如盤渡村伏龜山貓兒沱處崖墓)。這規模宏大的眾多崖墓構成了一個奇異的洞穴世界。
在二郎廟山門的腳下,有崖墓十餘座,修造規模比較宏大。在一墓門右側,發現有鐫刻在石壁上的“元和囗囗十二月廿三日造冢”字樣,“元和”是東漢章帝劉炟年號(公元84~87年),清楚地表明此墓距今有1910年了。此處的刻記,經仔細多處察看,是這一帶僅有的唯一題刻。
漢崖墓的營建,平面的布局,推測均模仿當時生活習俗的居宅鑿造。形制結構,大致可分為單室、雙室與多室類型。各型墓葬規模大小相差懸殊,這肯定與墓主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分不開的。張山、寨子山都有單穴單室墓,深度2米,寬約1米,高1米,鑿一容棺石槽,墓壁斧鑿痕跡十分草率,相當粗糙。二郎廟下有幾穴為雙室與多室墓。其中有幾穴並列墓室是比較典型和富有特色的多室墓,墓道深達29.5米,甬道寬敞,兩側有各種用途的耳室、享堂、棺台,連續數進,墓門有對稱跪羊浮雕,還隱約可見風化殘存的房檐、瓦當等仿木建築雕刻,兩穴墓室外形分居,內部相通,布局基本一致,只是上方一穴墓道僅深20餘米,此類墓穴,疑為同族或同家合葬之墓。

其他信息

崖墓的奇異體現於墓的深度和墓門的精美裝飾。崖墓的檐口多為三進,外闊內狹。有的墓口寬大是由於年代久遠,垮塌所致。一般崖面至墓門均有二、三米的坦地。墓室最深的是丈人峰下的一墓穴,深不可測,未有人探尋到底,據當地人講,深度至少在40米以上,近年因垮塌已堵塞。棉花坡123號墓,測量深度達36米。125號墓,深達19.8米。崖墓門的精美裝飾最令人佇步觀賞。棉花坡124、125、126號墓為中型單室制墓,墓門精美的平面淺浮雕刻仿木建築結構,如房檐、瓦當等清晰完整,所飾花瓣紋縷清爽如新。椽檔間刻有浮雕“釣魚圖”,其意或是墓主生前所好再現,或希冀死後繼續享受有“余”。125、136號墓門浮雕為吹簫俑與瑞鳥,檐下左右並列兩束竹柱,下飾懸環的“一斗三升”曲拱與人騎羊圖、人與跪羊浮雕。所有墓門石壁上裝飾的瓦當、板瓦、椽、枋、楣等仿木建築雕刻,大多採用垂立平面浮雕,個別為弧面淺浮雕和陰刻線。這些雕刻多以繁雜的圖案,可見在雕刻完工時期,是多么光彩溢目。倘若塗以色彩,又是多么的富麗堂皇。
在張山的個別墓室底,新發現雕刻有長1.8米,高1.5米,深0.3米的大型蝙蝠形虎怪“圖騰”,刀法簡潔,造型深沉而又豪放,古樸而富野趣,有濃郁的古代氣韻風格。由於藏於墓穴深處,故相當清晰、完整。棉花坡的幾處崖墓外觀,除自然坍塌、山石風化剝落外,人為的破壞少一些,雖經千年風霜,墓門所飾圖案、雕刻均可盡情觀賞。
九盤諸山的崖墓鑿造,足以證明在東漢這一帶人煙稠密,居民殷實富庶,已形成經濟文化都相當發達的居民聚落,反映了夾江過去這片土地在當時的繁榮興旺。現在從漢崖墓的遺蹟,去探索古代人民的生活習俗,文化風情,對了解夾江過去的文明歷史、經濟文化發展的情況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夾江縣誌》(民國版)載:“《晉書》:山陬水曲,獠洞森列,或深至數丈、數十丈,皆獠人鑿以居也。”前人及諸多書籍、地方志多把漢崖墓訛記為“獠洞”,信以為系少數民族先祖的遺蹟。農村鄉民多稱漢崖墓為“蠻洞子”、“蠻王洞”。甚至還訛傳為三國孟獲率部占七十二洞,此處居其一的說道。漹城一帶喜呼漢崖墓為“貓貓洞”。以前千佛岩附近禹王宮側有數穴崖墓,訛稱洞深通廖堰,使人信而不疑,莫敢深入。甘江鎮新民村三個洞、狗爬岩等處崖墓,都有奇異的傳說。夾江境內的漹城鎮、界牌鎮、木城鎮及南安鄉、迎江鄉、新新鄉等,凡在漢崖墓分布的地方,同時也都衍生出諸多訛傳的談資。
漢崖墓群中,原本有許多隨葬品,主要為當時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罐、釜、壺、缽、盤、碗等,也有各種陶俑,以及各種造型的家禽家畜,都做得相當精緻、逼真(前些年在挖掘崖墓內浮土填路時,還發現有陶棺殘塊)。這些墓群隨葬品在這一帶是百分之百遭破壞盜掘。近年來,崖墓的人為的損壞也較為嚴重。成樂公路旁以崖墓為地名的“三個洞”,由於開廠打石,早已徒留其名了。文物毀棄,無以再復,前人鑿造崖墓於崗巒以圖永久,精心營建,不遺餘力以企不朽,給我們留下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珍貴的藝術瑰寶,崖墓的主人未必能推測到現在的情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