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主張嚴格民族界限、尊崇華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論。
具體表現為對異族人保持警覺、防備,還有禁止與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進文化傳入外族,也警惕外族不良風俗對我方的影響干擾。
中國古代主張嚴格民族界限、尊崇華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論。
具體表現為對異族人保持警覺、防備,還有禁止與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進文化傳入外族,也警惕外族不良風俗對我方的影響干擾。
所謂夷夏之防,就是要嚴格區分黃渭文明和江淮文明的差別,嚴格防範江淮文明對黃渭文明的入侵,只能由黃渭文明同化其他文化,“以夏變夷”,決不能容許其他民族影響黃...
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於區辨華夏與蠻夷。中國歷史上“華夷之辨”的衡量標準大致有三個標準:血緣衡量標準,地緣衡量標準,衣飾、禮儀等...
春秋之義、夷夏大防本是每個真正炎黃子孫不可動搖的信念。 2018-03-2182 閱讀11983 參考資料 1. 華夷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17-05-15] 2. 《訇簋及弭叔簋...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強烈的“夷夏觀”,以後又逐漸形成“夷夏之防”的傳統觀念。在他看來,“諸夏”有禮樂文明的傳統,這是好的,即使“諸夏”沒有君主,也比雖有...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強烈的“夷夏觀”,以後又逐漸形成“夷夏之防”的傳統觀念。在他看來,“諸夏”有禮樂文明的傳統,這是好的,即使“諸夏”沒有君主,也比雖有...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強烈的“夷夏觀”,以後又逐漸形成“夷夏之防”的傳統觀念。在他看來,“諸夏”有禮樂文明的傳統,這是好的,即使“諸夏”沒有君主,也比雖有...
《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
16、王者無外與夷夏之防,中國哲學史,2011年1期。17、儒家王道政治構想及其現實化困境,哲學研究,2011年4期。18、花落春仍在。讀書,1999年1期。 [3] ...
大略而言,歷代漢族政權強盛時,常常是以文化優劣作為區分華夷的標準;反之,季世勢衰,則轉而強調血統的傳承,以「堅夷夏之防」。(羅志田,1998:35-60)就此而言,...
三、在正統之辨中衝決夷夏之防第三章 元代史學的世界性意識一、拓疆萬里和域外史著述的增多二、加強中外交通的歷史意識第四章 元代史學的經世思潮...
《類人》帶給讀者科學啟迪的是人造生命和群體智慧的概念,哲理思考也是與其交叉進行的——即對於夷夏之防的“類人-人類”版本的反思。不愧是科幻小說家!作者對人造...
救助貧困,興修水利,幫助農民發展農業生產;政府設法平抑市場物價,防止商或高利貸者壟斷市場從中牟取暴利;嚴格吏治和官員升降制度;從嚴治軍,明辨“夷夏”之防,抵禦外...
本書立足於(自由)和(和諧)兩大主題,通過對中國古聖先賢對於個人和社會地關係的思考,從人性、天道、自然、天下觀、夷夏觀等問題入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中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