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人口民族,經濟概況,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新村建設,風景名勝,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大邑縣夬石村地處邛崍山脈以東,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距縣城13公里。東與三儀村交界,南與龍泉村交界,西與雙廊村、新明村相鄰,距安西走廊快速通道約3.5公里。村內有著名寺廟夬石堂,晴空萬里時站在村內的龔家山尖峰頂,西可仰晀西嶺雪山,東可俯視大邑縣城全貌。
氣候特徵
夬石村地處四川盆地,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濕冷、春早、無霜期較長,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在16°C左右,最低氣溫在0°C以下的天氣集中出現在12月中下旬和1月上旬。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氣候資源組合合理,有利於生物繁衍。
人口民族
全村現有17個村民小組,共 556 戶,人口1760人(2017年),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基礎設施
2016-2017年,新建道路7.9公里,改擴建道路4.8公里,新建蓄水池3個,排洪溝400米,鋪設引水管道4公里,新建提灌站1個,安裝村民飲用水管道5742米,有力解決了出行難、運輸難、灌溉難、吃水難等問題。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等通訊公司全部入村,實現了通訊、網際網路全接入。修建休閒觀光登山步道1960米,觀光亭8座,為今後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打下基礎。
產業發展
栽種紅梅、李子、桃子600餘畝,發展林下種植魔芋120餘畝。年出欄麻羊200隻、生豬200頭、土雞2000隻、紅標雞1.5萬隻,夬石村逐步形成了以紅梅、李子種植和麻羊、土雞養殖為主的特色支柱產業。建成“夬石民俗活動中心”村集體經濟項目,撬動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增加集體收入,從依靠幫扶單位“輸血”向自主“造血”進行轉變。組建“香韻”果蔬、“曾崗”花果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共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新建家庭農場3個,發展皂角、重樓等中藥材種植項目150畝,發展青蛙養殖項目30畝。
新村建設
下一步,我村將結合新一輪“4·20”土地綜合整治和成都經濟區環線(三繞)等項目,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夬石河沿途治理,美化鄉村環境;進一步完善“夬石民俗活動中心”建設,增強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全村旅遊產業發展,真正實現“造血”反哺功能;繼續發揮夬石村黨支部基層戰鬥堡壘作用,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加強政策宣傳力度,開展思想教育、感恩教育等,激發內生動力,真正讓老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攜手步入全面小康的嶄新時代。
風景名勝
夬石村以壇山子為中心,形成約5.6平方公里的盆地。盆地內春天菜花嘹眼,秋季稻穀飄香,民居四聚四散,人人蕩漾著幸福的笑臉。村內有著名寺廟夬石堂,始建於明嘉靖年間,背山面水,大殿高闊,巨樹庇陰,尤如仙境。夬石堂處於夬石村的東北角,她背靠三山作為屏障,後有曬經山,左有龔家山,右有陳家山。山勢高竣,林豐草茂,花香鳥鳴,溪流潺潺,極為幽靜,前臨盆地,視野開闊。從東西兩廊而來的兩條河流,在夬石堂前匯成一股,逶迤而去,河水清澈,常年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