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閤檢地
太閤檢地是日本歷史上安土桃山時代的一次重大變革。太閤檢地徹底整頓了中世末期複雜、重層的土地領有關係,廢除了“職”的體系,以石數制為槓桿,建立起以“一職統...
太合檢地,即太閤檢地,是豐臣秀吉在日本全國推行行的檢地(農地〔山林除外〕的測量及收穫量調查),包含了天正的石高修正(天正の石直し)和文祿檢地(文祿の検地)...
中世後期至近世時代,領主對於農民的保有地所進行的測量調查,稱為檢地。其性質很類似古代莊園制下的檢注,豐臣·德川兩政權時代,為了強化農村支配的基礎,乃實施檢...
“太閤檢地”是重新測量土地的面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的意思。豐臣秀吉在天正十九年(1591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其實,豐臣秀吉從天正十一年(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
太閤檢地時期,(日本)一反稻米產量,公元1594年上等水田平均為1石3斗,到1686年則為1石5鬥了。”1反(段) = 10畝(日本畝) ≈991.7平方米。991.7平方米...
他是1590-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被稱為“太閤”。在位時實行的刀狩令、太閤檢地等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
他是1590-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被稱為“太閤”。在位時實行的刀狩令、太閤檢地等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
毫不誇張地說,三成是“太閤檢地”真正的推進者與核心人物。天正12年(1584年)25歲的三成就成為近江國蒲生郡今在家村檢地奉行。天正14年(1586年)與小西隆佐一起...
太閤檢地時正家把古已有之的面積計量單位“反”,由三百六十坪一反改為三百坪一反,結果讓日本國領土數目增大不少。秀吉死後,在關原合戰中,加入了石田三成的...
太閤檢地中,長政舉發宇都宮家提出的石高報告不確,於是秀吉震怒,國除。當時正值慶長年間第二次侵朝,秀吉許下諾言,如能在朝鮮立下戰功,可依功勳大小歸還國綱...
豐臣秀吉實行太閤檢地時將名田取消。[2] 日本的大名即來源於名田制,指的就是占有土地的社會階層。參考資料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
在進行太閤檢地的時候,由於其優秀的內政能力,於1593年被秀吉分封於甲斐國22萬石,成為大名。之後又被豐臣秀吉封為五奉行之首。主管司法。...
我們認為“太閤檢地”實施過程、兵農分離過程、日本統一過程三者是相輔相成、同步進行的,而其中“太閤檢地”是基礎和前提,對實現兵農分離並進而實現日本統一起到...
石高:9.9萬石(16世紀末太閤檢地時期長宗我部申報數量)20.26萬石(慶長10年山內一豐向幕府重新申報的石高數量)特點:各種產業相對較為發達,但易遭到海上進攻。...
年輕時因為豐臣秀吉實施太閤檢地時柳生氏被查出有隱匿不報的私田、因而父親的領地被沒收。1594年時他與其父親同時前往江戶仕奉德川家康。父子倆於1600年在關原之...
他是1590-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被稱為“太閤”。在位時實行的刀狩令、太閤檢地等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
以太閤檢地(丈量土地、清查田戶)和刀狩令等政策用來確立稅制,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打下了基礎。日本戰國四公子德川家康 編輯 ...
通過古書可以得知:戰國時代末期有一名為真壁對馬守的武將十分活躍,為了反對豐臣秀吉的太閤檢地發動了一揆。然而因轉封而移入秋田的佐竹氏一部又領導鎮壓一揆,而真...
戰國時代末期天正15年(1587年),平定九州的豐臣秀吉命令治理肥後國的佐佐成政實行太閤檢地,引發地方豪族與民眾起義抗爭,史稱肥後國人一揆。御船城城主甲斐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