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技術基礎》是2021年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技術基礎
- 作者:李建成,鐘文冬,楊正磊
-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1日
- 頁數:34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5919775
《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技術基礎》是2021年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技術基礎》是2021年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任務涉及航天系統工程的各個組成部分,也貫穿太空飛行器自發射入軌至返回離軌的全壽命階段。《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技術基礎》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
太空飛行器所涉及的控制理論和技術是當今飛行器控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具有前沿性、基礎性、綜合性,已成為支撐我國航天事業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領域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已經步人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進入空間、開展空間活動已取得了長足進步。21世紀初期以來,國內研究人員針對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微小衛星等...
GNC技術是一項綜合性的航天高新技術。它的發展和航天動力學、現代控制理論、現代光學、微電子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載人航天的GNC技術促進了這些相關技術的發展。而現代控制理論、現代光學、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的發展也為載人太空飛行器制導、導航和控制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促進了載人航天...
嫦娥2號衛星的飛行控制是一項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系統工程,與近地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相比較,具有飛行距離遠、通信時延長、技術動作多、控制精度高、實施風險大等特點,在飛行控制系統設計、工作模式、實施方案、風險分析、故障預案等諸方面達到了我國太空飛行器飛行控制的最高水平,這也是工程總體和測控通信、衛星、地面套用等...
60年代初期,由被動穩定逐步發展為半主動控制,即在被動穩定的基礎上,輔以主動控制的若干功能,例如增加穩定性(主動章動阻尼和主動天平動阻尼),提高姿態精度(採用姿態測量手段),調節指向(自旋穩定衛星的自旋軸指向控制)等。太空飛行器主動姿態控制技術也獲得發展。60年代初期至中期,為了解決長壽命的姿態控制問題,提出...
太空飛行器控制原理課程共十五周,涵蓋基礎知識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內容。基礎知識部分包括世界航天技術發展的概況、太空飛行器軌道動力學與軌道描述、太空飛行器姿態動力學與運動學、太空飛行器控制系統組成與分類、被動姿態穩定系統、主動姿態控制系統、太空飛行器導航與制導方法等內容。實驗教學部分包括太空飛行器控制物理仿真實驗的基本原理、物理仿真...
航天自適應控制是一種能保持高性能指標的控制理論與技術。它能夠自動地補償在模型階次、參數和輸入信號方面非預知的變化,這就是自適應控制。而自適應控制器的特點就是它能修正自己的特性以回響過程和擾動的動力學特性變化。 發展概況 自適應控制系統首先由Draper和Li 在1951年提出,他們介紹了一種能使性能特性不...
航空航天技術使人類文明進入三維時代。航空是大氣層內的飛行活動,航天是穿越大氣層的飛行活動。1.航空技術 航空的基礎理論是空氣動力學。航空技術是綜合高技術,在理論和設計的基礎上,材料技術是關鍵,電子技術是靈魂。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氣球,飛艇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則是利用...
太空飛行器在發射前的地面段、發射段(上升段)和再入地球大氣段或進入其他行星大氣段所採取的熱控制技術。地面段熱控制是各類太空飛行器共用的技術;發射段熱控制僅用於發射時沒有整流罩保護的太空飛行器;再入段或進入段熱控制是返回型太空飛行器或進入有大氣行星的空間探測器採取的熱控制技術。地面段熱控制 地面段熱控制主要指...
太空飛行器控制主要是藉助地面和太空飛行器上的無線電測控系統配合完成的。太空飛行器工作的安排、監測和控制通常由航天測控和數據採集網或用戶台站(網)的中心站的工作人員實施。隨著太空飛行器計算機系統功能的增強,太空飛行器自動控制能力在不斷提高。太空飛行器運動和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飛行任務的多樣性使得它在系統組成和技術方面有許多顯著...
航空航天一詞,既蘊藏了進行航空航天活動必需的科學,又包含了研製航空航天飛行器所涉及的各種技術。從科學技術的角度看,航空與航天之間是緊密聯繫的。航空航天技術是高度綜合的現代科學技術。力學、熱力學和材料學是航空航天的科學基礎;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噴氣推進技術和製造工藝技術對航空航天的進步...
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以下簡稱環控生保系統)是保障航天員在太空環境裡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基礎措施。它的基本作用是維持密閉艙中規定的大氣溫度、濕度和壓力,控制大氣成分,淨除二氧化碳和微量污染。系統簡介 系統構成 環控生保系統是載人太空飛行器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環控生保...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一般設有飛行器設計、飛行力學與控制、直升機設計、空氣動力學、飛行器結構強度等專業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各種航天飛行器,包括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器運載火箭、太空梭等空間飛行器及飛彈的設計。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較好數學、力學基礎知識和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及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
《飛行器制導與控制原理》共十章,主要包括飛行器制導控制系統概述、飛行器常用坐標系、飛彈飛行動力學模型、飛彈飛行控制和制導方法、太空飛行器姿軌運動模型、太空飛行器姿軌控制和相對運動控制、遠程飛彈和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制導與控制等內容。《飛行器制導與控制原理》空天兼顧,由淺入深,既重視講解基本概念和基礎技術,又...
隨後,伯德(H.W. Bode)和尼科爾斯(N.B. Nichols)在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初進一步將頻率回響法加以發展,形成了經典控制理論的頻域分析法。建立在奈奎斯特的頻率回響法和伊萬斯的根軌跡法基礎上的理論,稱為經典控制理論(或稱古典控制理論、自動控制理論),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設計反饋控制系統的有效工具。4.、...
航天工程概論、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與軌道動力學、太空飛行器控制原理、航空宇航推進原理、太空飛行器返回與著陸、太空飛行器發射技術、航天測控原理、航天飛行器分析與設計、電工和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基礎等。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本科生畢業後能在航空航天領域的設計研究所、製造公司、民航公司、軍隊及其他相關...
對運行中的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和其他空間飛行器)進行跟蹤、測量和控制的大型電子系統。 系統組成 播報 編輯 航天測控系統包括以下各種系統。前3個系統,由地面的和裝在太空飛行器上的兩部分電子設備組成。 ① 跟蹤測量系統:跟蹤太空飛行器,測定其彈道或軌道。 ② 遙測系統:測量和傳送太空飛行器內部的工程參...
現代數學基礎,動態離散事件系統,飛行器總體綜合設計理論與方法,空間任務分析與設計,結構系統最佳化理論與設計方法,結構耐久性與損傷容限設計,結構可靠性理論與設計方法,高等飛行動力學,太空飛行器軌道動力學與姿態控制,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現代控制理論,現代科學與學科發展前沿。(2)碩士學位 矩陣論,數值分析,...
航天學 (astronautics):又稱星際航行學。研究航天基本原理、指導航天工程實踐的一門自成體系的綜合性技術科學,是航天系統,特別是太空飛行器和航天運輸系統設計、製造、試驗、發射、運行、返回、控制、管理和使用等航天技術的理論基礎。航天學是多種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在航天工程實踐的套用中發展起來的。航天學的主要分支...
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採購與生產已經展開,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他又說:“航天是一個國家在其它領域進展如何的標誌,因此,在航天事業方面屈居第二或第三,將表明我們在經濟、軍事、社會計畫和其它領域也居於第二或第三。”美國航天委員會在“開拓天疆”的研究報告中稱:“領導考察和開發天疆事業,是21世紀美國的開拓使命。為此,在今後50年內,美國在奠定航天技術基礎的同時,...
太空飛行器的運行軌道、火箭推進原理及推進裝置、航天系統工程概述、衛星的基本保障系統、衛星的有效載荷及其套用、空間探測器、載人太空飛行器、航天運載火箭、航天發射場、航天測控網、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及中國的探月工程等內容,以基本原理為主線,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力求系統地體現航天科學技術基礎和最新發展。
航天測控計算機是指對航天飛行目標進行測量和控制。它包括的範圍很廣,在實際套用中,它構成由控制中心、測控站和專用通信網為主要內容的,對太空飛行器進行跟蹤、測量、控制的綜合專用技術網路,包括跟蹤、遙測、遙控、實時計算處理、數據處理、監控顯示和通信等。其功能是:對太空飛行器進行跟蹤測量,獲取其運動參數和內部的各...
航天技術的繼續發展,對軍事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在科學技術上,空間活動帶動和促進了眾多學科的發展。首先,空間活動帶動了技術發展,如電子技術,遙感技術,噴氣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其次,對基礎科學將有很大推動,包括對生命科學、宇宙的形成和發展等都將有重要的新發現;第三是形成了許多邊緣學科,如空間工藝學...
技術難題 載人航天是集國家政治、軍事、科技實力為一體的高難度系統工程。要真正把人送入太空乃至使人長時期在太空生活,必須要突破三大技術難題。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技術,把非常重的太空飛行器送上近地軌道;二、衛星安全返回技術;三、良好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技術。運載工具 第一個難題是,研製出推力足夠大,...
航天推進系統是依照火箭推進原理,通過各種精密技術及元、器件製造出來的。推進系統,又稱“動力系統”或“動力裝置”,是利用自身攜帶的工質,依靠反作用原理直接產生推力或力矩的系統。推進系統是飛行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太空飛行器推進系統是利用自身攜帶的工質,依靠反作用原理為太空飛行器提供推力或力矩的整套裝置,它能夠在...
從太空飛行器工程角度,太空飛行器動力學可定義為力學學科用於太空飛行器工程的專業學科,它既屬於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之一的航天動力學學科.又屬於多學科交叉的空間飛行器設計學科。其任務是研究太空飛行器從設計、研製、試驗、發射到在軌飛行(和返回)全過程的各類動力學問題的建模分析、仿真評估、最佳化設計和試驗驗證。因此,...
1.1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特點與套用方向 1.1.1太空飛行器的集群化發展趨勢 1.1.2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的特點 1.1.3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的套用方向 1.2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的技術基礎與概念拓展 1.2.1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的動力學與控制基礎 1.2.2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的概念拓展 1.3本書內容安排 參考文獻 第2章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的動力學方程 ...
V-2的設計雖不盡完美,但它卻是人類擁有的第一件向地球引力挑戰的工具,成為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國分別接收了參與V-2研製的部分專家、設備及資料,為這兩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火箭和飛彈的技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在V-2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