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述,介紹,
概述
AMS項目匯集了美國、中國、俄羅斯、義大利、瑞士、德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600餘位共同工作,歷時近20年,耗資達20億美元。2011年5月16日,AMS隨“奮進”號太空梭升空。
“在太空運行的第一年,AMS(阿爾法磁譜儀)已經採集了160億個宇宙射線數據,這遠遠超過了在上個世紀收集到的宇宙射線數據的總和”。在AMS——人類首個太空粒子探測器成功運行一周年之際,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發給山東大學的賀信中說。
介紹
為AMS提供溫度保障的熱系統首席科學家、山東大學教授程林告訴記者:“在過去的100年中,人類採集的宇宙射線數據還不到30億個。通過分析AMS採集到的宇宙射線數據,可能得出一項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從而填補人類對宇宙構成認知的空白。”
作為參與AMS項目的8箇中國大陸科研團隊之一,山東大學於2004年加入AMS項目組,專門成立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全面負責AMS熱系統的研究與設計,程林擔任了熱系統的首席科學家。“得益於程林教授和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的努力,AMS實驗在實施的第一年能夠順暢運行。”丁肇中在賀信中提到。
程林告訴記者,AMS對熱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各探測器的性能也與溫度有關,熱系統的研製水平及質量直接決定著磁譜儀的工作狀態、運行壽命及實驗可靠性。“熱系統相當於給AMS加上了一身‘保溫服’,防止溫度過熱或過冷傷害儀器。”運行一年來,熱系統經受住了太空苛刻環境的考驗,“使AMS工作溫度變化始終控制在1攝氏度的範圍內。”程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