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困

太牢 此為古代祭祀使用的犧牲六牲[1]的最高規格,一般來說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主要用於祭天。

指的是大之意是指在祭祀之前將牲畜圈養起來有牢困的意思,[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牢困
  • 領域祭祀
  • 作用:祭天
  • 角色犧牲
據《禮記》記載:周朝太牢最早只能是天子使用,但春秋時期因後來的群雄爭霸一些諸侯國諸侯也越制使用;一般是指一隻活全牛,而少牢則是大夫一般是指活全羊,而士紳只能使用饋食,也就是用一頭活全豬祭祀。一般來說使用太牢的情況只有在上帝配帝五帝時才能使用可見其規格之高。一般情況下使用太牢時是不能同時使用三牲的,只能用活全牛。並且禮記中對於祭祀用的器皿也有很詳細的規定不能越制,例如: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士三鼎二簋三俎,而一般百姓則嚴禁用鼎。所以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看到有的諸侯使用九鼎,有些大夫使用七鼎。便感嘆說:“禮崩樂壞”。
西漢明朝,太牢一般都是指一頭活全牛,但清兵入關之後對太牢的使用進行了修改,將太牢降格兩等修改為牛、羊、豬,(不必是活全牛,活全羊,活全豬)清朝的祭祀分等為:犢,特,太牢,少牢原來的太牢用犢代替,少牢用特代替。並定犢為一活牛,特為活羊、活豬各一。而在祭祀五帝時依然沿用《周禮》用犢祭祀,即活全牛。
一般來說太牢都是以肉食為主,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作為一個社會的發展祭祀的作用尤為重大,其中更以祭天為重中之重。而將最珍貴的肉食獻祭給上天,也體現了古代人民對鬼神的尊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