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炳烈(?——1986.12.29),朝鮮人民軍大將軍銜(1992年4月追授),朝鮮勞動黨(1980年10月)六屆一中全會選舉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太炳烈從1980年10月14日擔任委員一職,一直到他1986年12月29日逝世為止。太炳烈:他是十五六歲時加入朝鮮人民革命軍扛起了槍的。他有個外號叫“小辣椒” 雖小,卻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作戰英勇而果斷,日常生活也很有規律。他入伍後參加了廟嶺戰鬥、金倉戰鬥、間三峰戰鬥、木箕河戰鬥、大蒲柴河戰鬥、大沙河一大醬缸戰鬥、額穆縣城戰鬥等無數次的戰鬥,立下了不次於老戰士的值得自豪的戰功。他的百發百中的射擊本領,就是在這些立戰功的實戰中磨練出來的。他同李龍雲團長一起打入敦化縣一個集團部落,一眨眼之間就消滅了三十多名偽滿軍的戰鬥故事,至今仍為抗日革命戰士們所津津樂道。因為他是英勇喜戰的幹將,老戰士們也都不敢小看他。
基本介紹
- 本名:太炳烈
- 出生地:朝鮮
- 去世時間:1986.12.29
- 職業: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時期,他長期當過安吉、全東奎、李龍雲等軍政幹部的傳今兵。很多軍政幹部都願意他來自己手下工作。
他當傳今兵時,對保衛指揮員的安全特別關注。每當指揮員要奔向有危險的地方時,他就張開雙臂擋住去路,像一陣排炮似地說,將軍要求你不要冒險,可你這樣做,對嗎?全東奎團長在大沙河一大醬缸戰鬥時犧牲,就是因為沒有聽他的話,衝進了彈雨之中的緣故。
安吉曾經說過,在一次戰鬥中幸虧聽從了太炳烈拽著他的衣襟要求他不要冒險的話,不然他也肯定會像全東奎一樣犧牲了。
小哈爾巴嶺會議後參加小分隊活動的太炳烈,在汪清縣一個樹林裡突然與敵人的大部隊遭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太炳烈受了槍傷,一顆子彈打過他一條腿的骨頭維里,怎么也拒不出來。
因為流血過多,他常常昏厥過去。不久,傷口上生滿了蛆蟲,慘不忍睹。若不及早動手術,就有連腸子和膀跳都會化膿的危險。然而留在在林里擔任看護的姓王的隊員,別說動手術,連起碼的醫學常識都不懂。
太炳烈把小刀在石頭上磨得雪亮,用它給自己動手術。他把小刀插入傷口使勁一扭,立刻淌出了濃濃的膿血,接著挖出了爛肉和夾在骨縫裡的子彈。多虧他這種冒險,終於使自己擺脫了死亡。
第二年在汪清的工作地點,太炳烈的戰友們見了我,還活靈活現地講述太炳烈自己動手術的經過,都讚嘆“他是個硬骨頭”。所謂硬骨頭,是比喻意志堅強的人。我認為他們對太炳烈的評語決不是言過其實的。自己為自己的傷口動手術,除了具有非凡的果斷和勇氣的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通過長期的共同生活,我了解到他是個意志堅如鋼鐵,作戰英勇如雄獅,為革命利益奮不顧身,忠心耿耿,堅持原則的人。不管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他一向堅持原則,對不良現象毫不妥協。他最憎惡的是宗派分子和軍閥主義者。正因為他骨頭硬,黨性強,像金昌鳳那樣的軍閥主義者都不敢對他隨便指手畫腳。
太炳烈不僅在抗日戰爭時立了戰功,在祖國解放戰爭中也戰功赫赫。戰後,他作為我的副官,在我身邊忠實地輔佐了我的工作。
俗語說,少時之苦金不換。太炳烈之所以能夠克服千難萬險,成長為一個革命家,就是因為他從小就拿起了槍桿子。只要從小就參加革命的武裝鬥爭,就能成為一個不怕赴湯蹈火的鐵骨錚錚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