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底泥懸浮沉降規律及對水環境影響研究

太湖底泥懸浮沉降規律及對水環境影響研究

《太湖底泥懸浮沉降規律及對水環境影響研究》是依託河海大學,由逄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湖底泥懸浮沉降規律及對水環境影響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逄勇
  • 依託單位:河海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春、夏、秋、冬4季開展太湖底泥懸浮沉降野外原型實驗,同時進行室內底泥懸浮沉降的水槽實驗,建立太湖不同區域、不同擾動強度下底泥懸浮物在水土界面污染物通量計算關係式。通過分析太湖長序列風向風速及同步監測的懸浮物資料,採用數理統計方法,確定太湖不同區域底泥懸浮與沉降的臨界風速。在室內外實驗基礎上,考慮臨界風速的影響,利用得到的太湖各區域底泥再懸浮污染物通量與動力擾動的回響關係,建立考慮太湖底泥再懸浮污染物通量影響的太湖水環境數學模型,為制定太湖底泥清淤等內源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太湖是典型的大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動力擾動下的底泥起懸機制、再懸浮通量及營養鹽釋放對湖體氮磷濃度的影響是淺水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的難點。本項目在春、夏、秋、冬4 季開展太湖底泥懸浮沉降野外原型實驗和室內靜沉降實驗,同時結合野外高頻同步觀測、室內實驗以及數值模擬技術,圍繞太湖底泥懸浮規律及對水環境影響開展研究。通過野外原位高頻連續氣象、水動力、水質同步觀測,分析了太湖不同水域在水—土界面水動力及懸浮物剖面分布特徵,結合長序列觀測資料得到太湖底泥起懸臨界風速範圍為3-4 m/s,其中梅梁灣為3.2 m/s、湖心區為3.8 m/s。基於此研發了能夠模擬太湖水平和垂向流的底泥再懸浮發生裝置及配套原位底泥採樣器,模擬不同擾動條件下底泥再懸浮過程。有效的建立野外觀測和室內實驗的聯繫,擬合得到太湖不同湖區底泥起懸率與野外風速定量關係表達式,估算得到太湖底泥年均TN釋放通量為1455 t/a,TP為630 t/a。同時,構建了太湖水動力—水質—底泥釋放耦合水環境數學模型,模擬底泥釋放對太湖湖體TN和TP濃度的影響。為揭示太湖內源發生機制及湖泊長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