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五星錘

近代著名武術家李瑞東先師和好友王蘭亭等,集多種門派的武術精華,創編了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早年,李瑞東先師從好友王蘭亭習練太極拳,從李老遂宗師習練戳腳翻子拳,從慧海法師習練少林拳械,從董海川宗師習練八卦掌,從岳青山宗師習練心意拳,從甘淡然宗師習練江南太極等。李式太極拳就是以太極拳的肘底錘、撇身錘、指襠錘、栽錘等錘法為基礎,揉入太極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創編而成。在動作和技擊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門拳術的手法,尤其側重下盤功夫,以體松、緩慢、連貫靈活、以意念引導動作為基本原則,動作名稱和姿勢要領,多取自於陳式和楊式太極拳。李式太極拳講究練“理”、練“勢”、練“氣”、練“機”。以“理”為主導,認為:明“理”,才能“勢”正、“氣”暢、“機”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極五星錘
  • 源自:李式太極拳
  • 創作者:李瑞東
  • 要求:剛柔相濟
特點,社會評價,

特點

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的風格特點是:“體松舒展,剛柔相濟,連貫靈活,體用兼備”。
“體松舒展”是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的第一個特點。
在盤架子時,要求身體放鬆、舒展大方。身體放鬆是指頭、肩、手,胯、膝、足等各個部位都要放鬆。
頭部放鬆是指大腦放鬆,心平氣和。具體做法是頭要正中,意念想“百匯”穴,欲接“天”,即虛領頂勁。下額自然內收,頸項自然豎直,頭要自然擺正,使頸椎部分感到舒適,排除雜念,大腦特別放鬆。
肩膀要放鬆。肩關節放鬆後,動作靈活敏捷。意念在“肩井”穴,使氣血順達於肩,使胸和背部氣血相通。放鬆是指放和松。放是指意念使骨節拉開,放開,越開越好。松是指肌肉不能有繃緊的感覺,要鬆弛如棉,松而不懈。
手型要自然,五指之間自然分開,但不宜過大。手指微曲,掌心自然向內微凹,不可繃直。拳不可攥得太緊,要攥空拳,四指彎曲,大拇指壓在食指和中指指甲上即可。拳握得太緊,則影響手、小臂和肘的放鬆,並且有礙氣血通暢。
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還要求腳要放鬆,五趾自然伸直放開。前進時,腳跟先著地,然後,腳掌、小趾、四趾、中趾、二趾、大趾,依次著地,整個腳底要浮貼地面。退步時,大腳趾先著地,然後,二趾、中趾、四趾、小趾,腳掌,最後腳跟,依次逐個著地,同樣,整個腳底要浮貼地面。總之,五趾落地,要先後有序。
由於吸收了楊式太極拳的長處,李式太極拳動作舒展大方,可使習練者血脈通暢。例如,四路都有的“二郎擔山”式,動作舒展大方,兩臂前後伸直,沈肩墜肘,兩膀輕鬆自然,左膝提至胸前,再將小腿伸直,腳尖點出,稱為踢胸點肋,兩膀輕鬆。歌訣為:“提頂吊襠心中懸,兩膀輕鬆力自然”。又如一路“春”中,“左分手”式,兩腿半蹲,兩腳分為丁八步,右臂向上伸直,右食指指天,左臂向左方伸直,兩膀放鬆,沈肩墜肘,動作舒展大方,精神振作,何等氣派!一路“春”中,“風擺荷葉”式,動作是兩臂伸直上舉,隨腰轉動,猶如荷葉隨風擺動,何等怡然自得,舒展大方,消遙自在。
“剛柔相濟”是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的第二個特點。
李式太極拳是吸收了陳式太極拳的長處,在春夏秋冬的四路中,每路都有爆發力很強的動作。一路中的“虎撲子”、二路中的“怪蟒翻身”、三路中的“金雞抖翎”、四路中的“野馬擻毛”和“虎靠山”,都是爆發力很強的剛勁有力的動作。一路的“虎撲子”動作,“起如舉鼎勢,爪落似撲羊”。提膝時意念用雙手把右腳拉起,兩掌逐漸變拳提至兩耳側,“後溪”對“太陽”穴,右膝找“膻中”穴,右腳跟蹬出,前撲,眼向前下方遠視,意在“祖竅”,動作勇猛剛烈、極具爆發力。二路中的“怪蟒翻身”是隨著翻身動作,兩手下按至胸前,身體下沈,兩腳同時震地,兩掌由胸前同時向前撞出,也是爆發力極強的剛勁動作。
柔軟連綿的動作,貫穿整個李式太極拳的套路。例如,第一路“春”中,“左右到雲端”式,以腰為中心,動作連綿柔軟,上下相隨,協調一致。拳譜上講:“左右到雲端,起躦落又翻;敵進我便退,敵呆我發拳”。又如,“研磨掌”,又稱摸雲掌,動作以腰為主宰,用腰帶動手臂,沈肩墜肘,手指自然分開,儘量往前探出。拳譜上講:“研磨在腰中,先化而後攻;目標在上腕,掌根向前撐”。第二路“夏”中,“左右倒攆猴”式,在向後退的動作中,右手好象用“線”把右腳慢慢提起,然後右手儘量往前探出,右腳盡力往後蹬出。整個動作給觀眾以柔化的形象。
“連貫靈活”是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的第三個特點。演練李式太極拳時,動作連貫,如行雲流水,動作轉換靈活多變。李式太極拳下盤動作較多,特別注重腰、胯和膝、腿的訓練。
在胯部訓練中,有松胯、開胯、合胯、坐胯等動作。胯是根節,松胯可以使下肢氣血通暢,能擴大髖關節的活動範圍。合胯是為穩固根基,左右胯合,尾閭自然內合,可以達到聚氣,使腰部發熱和疏通督脈的作用。胯部向下沈落,臀部向下坐落,稱為坐胯。胯部的訓練正確,可以達到移步輕靈,變化迅速,邁步如貓行,穩而不僵,活而不飄。
膝部訓練是李式太極拳的重點。由於雙膝支撐著全身的重量,躥蹦跳躍,起落進退,都依靠雙膝來進行。動作的靈活多變,關鍵在雙膝。不少太極拳愛好者往往由於強扭硬掰,造成膝關節損傷,年歲稍大就行走不便。在訓練中,要先做好準備動作,活動開膝關節,盤架子的過程中,曲膝不超過足尖,上下相隨,保持鬆弛,利於氣血暢通。
一路“春”中,有摟膝拗步,在李式太極拳中,又稱為“貓撲蝶”。顧名思義,指動作非常輕靈,蝴蝶上下紛飛,貓要撲著蝴蝶,就必須動作迅速、輕巧、靈活。動作要領是,左手下按找左膝,右手上托找右耳門,同時,向左轉腰,矮身出左步,左手找左腳“解溪”穴,右手從耳門經兩眉之間,立掌向前探出,以腳掌為軸,右腳跟向後蹬出。邁步如貓行,腳踏如履薄冰,虛實好分清。整個動作,連貫、靈活,使人伸展自如、血脈通暢,給人以優美的感覺和享受。
“體用兼備”是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的第四個特點。李式太極拳動作舒展大方、連貫靈活,以意念引導動作,並且注重下盤功夫,有較強的健身價值和功效。在一百二十式的“春”“夏”“秋”“冬”的四路動作中,幾乎每一個動作都可以說是攻防意識明確,技擊動作符合要領,禦敵自衛,是一個體用兼備的優秀的傳統太極拳套路。由於李式太極拳有較強的攻防自衛技術,多年來,密不外傳,在社會上,推廣的不多。加上套路本身下盤動作要求嚴格,不易掌握,很吃功夫,因此,練的人少,許多人也不了解。
例如,二路“夏”中的“怪蟒翻身”式,在用法上是指:當對方向我後背沖拳時,我不僅轉身,向後翻轉,而且兩手自上而下至胸前,按對方的兩臂,由胸前撞出,兩腳同時震地,全身是一個整勁,用極強的爆發力,將對方的偷襲,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整個地撞出。
又如,四路“冬”中的“虎靠山”式,一個用法是:當對方在我面前離得較近,又向我擊拳時,為了充分用力將對方撞出,我兩腳擦地同時後撤,全身是一個整勁,左手按下對方的兩臂,用右掌將對方全力推出。“虎靠山”式的另一個用法是:當對方在我後方,企圖偷襲我後背時,我用蹲襠騎馬式,兩腳擦地一起後撤,同時往後用力坐胯,全身是一個整勁,用腰胯將對方“坐”出、撞出。

社會評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北京武術界成立過聯誼會,會址設在德勝門內“北京匯通武術研究社”,每逢北京武術界舉行聯誼大會演時,李瑞東先師的入室弟子、匯通武術研究社社長、著名武術家高瑞周老師出場表演他拿手的低架慢拳,就是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獲得了武術界的好評。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習練的太極拳就是高瑞周老師親傳的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1999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武術百科全書”,刊登了“梅蘭芳與武術師練太極拳推手”的照片,這位武術師就是著名武術家高瑞周老師。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引下,李式太極拳(太極五星錘)現在已經整理完畢、即將出版。李式太極拳將和楊、吳、陳、孫、武各式太極拳一樣,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發揮積極作用,為造福人類做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