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梅園豫劇團是該縣第一家經文化主管部門批准註冊的民營演出團體。太康縣梅園豫劇團(太康縣豫劇團)是該縣工商部門註冊,文化主管部門批准演出許可的一家民營演出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康縣梅園豫劇團
- 外文名:MEIYUAN Henan Opera group
- 團長:辛俊梅
- 地址:河南省太康縣毛莊鎮王隆集村
- 分類:藝術團體
- 作品:《打金枝》、《穆桂英掛帥》
情況介紹,團長介紹,發展歷程,劇團成就,
情況介紹
太康縣梅園豫劇團是該縣第一家經文化主管部門批准註冊的民營演出團體。
太康縣梅園豫劇團(太康縣豫劇團)是該縣工商部門註冊,文化主管部門批准演出許可的一家民營演出團體。
太康縣梅園豫劇團(太康縣豫劇團)是該縣工商部門註冊,文化主管部門批准演出許可的一家民營演出團體。
團長介紹
辛俊梅,女,漢族,1963年8月出生,中專文化,太康縣梅園豫劇團團長,縣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縣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喜歡聽戲或唱戲而入迷的人,被稱為“戲迷”。從定義上看,戲迷包括兩部分人:一部分是酷愛聽戲的人,另一部分則是不但愛聽戲而且還喜歡唱戲的人,這部分人又被稱為“票友”。
太康縣毛莊鎮今年51歲的辛俊梅就是一個地道的票友。打小就“聽見鑼鼓響,嗓子就發癢”的她雖然沒有走上專業戲曲表演的道路,但幾十年來她從來沒有放棄自己愛聽戲、愛唱戲的愛好。
更為難得的是,她不光唱戲自娛自樂,還於2013年成立了太康縣梅園豫劇團,把快樂送給別人。這個劇團在辛俊梅的帶領下,不以營利為目的,常年活躍在太康縣的許多鄉鎮。
“我們的幸福是聽到一陣陣觀眾的掌聲,聽到觀眾說‘您的戲唱得真好’就行了。”辛俊梅說,送戲給大家,讓更多的人快樂才是真快樂。
從小愛上戲
出生於1964年的辛俊梅從小就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見鑼鼓響,嗓子就發癢。”辛俊梅說,用這句話形容那個時候的她一點兒也不誇張。只要聽到高音喇叭里唱戲,她一定會站在下面聽完再走。聽說哪個地方在唱戲,她一定會跑去聽。
上世紀70年代,農村生活條件艱苦,文化生活極其貧乏,農民的文化娛樂活動基本上是空白。“那個時候,周口地區文藝演出隊下鄉巡迴演出時,我經常跑去看。”辛俊梅回憶說,有一年,演出隊來到她的老家太康縣毛莊鎮老龍窩村。年幼的辛俊梅跑到後台,纏著演員給她化妝讓她上台唱戲。“我的膽量和懇求打動了隊長馬傑(音),他破例答應給我化妝讓我上台唱戲,那是我第一次登上舞台。”
不說她在台上唱得怎么樣,下台後她一連高興了好幾天。
“那個時候,我一門心思就是想學戲。”辛俊梅說,她十幾歲的時候,太康縣有劇團招工,她要去報名,可父母就是不同意。無奈,辛俊梅就偷偷跑了出去,走了十多里路,到城郊公社劇團報名點報名。趕到報名現場正暗自慶幸的辛俊梅還沒來得及報名,就被大哥拉了出來。原來,父母找不到她,就讓她的大哥到劇團報名點去找她。就這樣,辛俊梅的學戲夢破滅了。
1982年,辛俊梅嫁到毛莊鎮王隆集村。有了家,她的心總算有了著落,但她愛聽戲、想唱戲的念想一直都沒有斷過。
因為想唱戲,剛結婚兩年的辛俊梅差點離家出走。那是1984年,大許寨鄉洪山廟村起廟會,太康縣各劇團在那裡各展風采。辛俊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聽戲的好機會。在一家劇團的演出現場,她不由自主地停住腳步。台上演員的一招一式,還有那身段、那唱腔,都深深吸引著她。劇終了,人散了,辛俊梅的心卻仍在劇情中。劇團的人要走了,辛俊梅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跟著劇團走,實現自己的夢想!
同村的人都笑她太痴迷,劇團的人也不願帶她走,辛俊梅只好打消這個念頭。
丈夫李振明為了讓妻子過戲癮,給她買了一台錄音機,又買來很多戲曲磁帶。後來,辛俊梅明白了:唱的是心情,玩的是開心,上不了舞台,就在家好好唱吧!
成立劇團服務百姓
在父母、公婆相繼去世,兩個兒子娶妻生子後,辛俊梅閒了下來。這一閒,她的戲癮又上來了。很快,她的身邊便聚集了一幫戲迷。她的家也成了戲迷俱樂部。
他們開展的文藝活動得到太康縣文聯的大力支持。“在縣文聯的支持下,毛莊鎮於2013年年初成立了由我任秘書長的文聯。自此,我和我的團隊自編自演排練節目,把戲送到各個村莊。”辛俊梅說,讓更多的人快樂才是真快樂。
那一年的大年初一,辛俊梅和她的團隊來到王隆集大街,表演的節目讓村民很過癮;那一年的正月十五,她們來到石莊村,與村民一起鬧花燈;那一年的“三八”婦女節,她們來到下堤口村,與鄉村姐妹同歌共舞,慶祝自己的節日;那一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她們來到縣城南關廣場,用精彩的表演慶祝勞動者的節日……在很短的時間內,辛俊梅帶領的團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個時候,原太康縣豫劇團的一位老藝人找到辛俊梅說:“趁我們現在還有精力,我協助你辦個豫劇團吧。”
辛俊梅說:“當時我很猶豫,怕實力、資金、演員和管理都跟不上。不過我的家人和朋友都支持我辦劇團。”
經過1個多月的努力,2013年6月,太康縣梅園豫劇團正式成立。
“我家開了一個小旅館,為了節省開支,演員就吃住在我家;排戲沒有場地,正好我的媳婦開了一個服裝店,就騰出來排戲。”就這樣,經過大家的努力,太康縣梅園豫劇團用兩個月的時間排演了《桃花庵》《三打雷音寺》《三子爭父》《穆桂英掛帥》《單槍救主》等十幾部大型古裝戲。
“本來我的嗓子很好,開口就是F調。但在劇團成立後,我的嗓子壞了,唱不出來了。我知道是過度勞累造成的,但我不後悔。我雖然不能唱,但我有劇團,我能天天看著他們唱。為此,我很滿足。”辛俊梅說。
辛俊梅說,對戲曲的熱愛和追求,讓她堅定信念,一定要把劇團辦好,把快樂送給更多的人。
辛俊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劇團成立以來,她帶領大家常年活躍在太康縣的許多鄉鎮。為此,她榮獲了太康縣第六屆“十行百星”志願服務明星、太康縣“三八紅旗手”、太康縣“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發展歷程
金甘玉露一相逢
劇團的前身是當地戲迷俱樂部,自發組織盤鼓戲曲,自編自演排練節目,送戲到村頭,後來當地為了切實加強基層設定,於是團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擴大。太康縣原本是存在豫劇團的,由於道情戲劇團的異軍突起,當地政府綜合各方面考慮,以及上面政策,取消了豫劇團,豫劇藝人回家務農或外出,太康縣便從此沒有了豫劇團,當辛梅團長的事跡被更多人知道時,原太康縣豫劇團的老藝人找到了她:“辛梅俺聽說了你的事跡,你的精神被我們感動,我們現在還寶刀未老,協助你辦個豫劇團吧,把我們的舞台經驗傳授給演員們!”當時她很猶豫,怕自己實力、資金、演員、管理不夠,她老公第一個發言:“你辦吧,我相信你能勝任!”兒子、媳婦說:“媽,你辦吧,俺幫你圓舞台夢,您一定中!”朋友說:“辛梅,你辦吧,我們陪你。”得到家人的理解,朋友的支持,老師的關懷,說乾就乾,乾就要乾好。經過多方籌資、拜訪老師,她聘請了太康縣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清枝老師做藝術指導,請來了太康縣劇作家楊殿鼎老師為劇團導演,為劇團編新劇,李廣業、彭克新等老師送來了新劇本,文藝愛好的老師們有些送來了資金。一個多月的奔波後,資金、服裝、道具、30名演職人員、運輸車輛到位,基本可以排戲了,排演節目要場地,她家開個小旅館,演員就吃住在她家,我老公李振明負責後勤、做飯、打掃衛生,排戲沒有場地,媳婦有個服裝店,就騰出來排戲,小旅館掙的錢用來買米買菜,也有些演員在家拿來了面、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