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路(貴州省貴陽市太平路)

太平路(貴州省貴陽市太平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平路位於貴陽市雲岩區噴水池,東接中華中路,西臨人民大道,中間和龍井路、大同街交接,短短几百米的街區見證了屬於“老貴陽”的輝煌與變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路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 
歷史沿革,基礎設施,更新改造,

歷史沿革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老城區的太平路一帶,自古便是商貿、文化集聚區,由北向南穿城而過的貫城河更承載著不少“老貴陽”的記憶。然而,伴隨城市開發建設和人口聚集增長,上世紀60年代起,貫城河無奈被澆築蓋板。蓋板上方,先後建成臨時停車場、夜市和商場,貫城河水質一度降到劣Ⅴ類。
2024年1月26日18時18分,貴州省貴陽市貫城河復涌暨太平路開街儀式在雲岩區太平路舉行。隨著金色帷幕的拉開,貴陽母親河貫城河以新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隨著沉寂多年的貴陽母親河重回人們視野,這條充滿歷史底蘊的貴陽老街也迎來華麗的蛻變,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重構在地文化,讓老街與時代同行,打造貴陽首個多元多階層混合立體街區。
空間印象以“新、潮、酷”為整體改造方向,將貴州屬地文化融入太平路的改造策略中,賦予其新生,以貴陽之文脈打造屬於貴陽人的太平盛景。保留本土特色,以INS文藝、朋克藝術、文藝市井、生態潮玩以及時尚煙火氣作為五大場景風格將老街巷裡多個街區進行主題劃分。以黔靈山靈猴為IP原型,通過國漫風表達手法以及新潮酷的風格調性來展現太平街IP“不二”,14種形象各異的“不二”通過美陳雕塑、彩繪以及廣告屏等形式展現。
街區已入駐商戶近200家,主要業態涵蓋生活潮牌、精品咖啡、異國料理、戲劇演出、文化藝術等,為滿足年輕群體的消費需求,街區運營時段為早上9:00持續到次日凌晨5:00,通過持續激活夜經濟,充分挖掘消費潛力,體驗煙火太平。
以文脈打造太平盛景,在不斷刷新高度、速度、溫度以及潮流度的路上砥礪前行。貴陽市雲岩區貫城河復涌,太平路也熱鬧開街。雲岩區圍繞“城市核心、老城靈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園”功能定位,大力推進“一河一道一片”項目建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人文內涵,推動歷史與未來交融。

基礎設施

2023年,按照“城市核心、老城靈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園”功能定位,雲岩區圍繞貫城河、歷史城垣步道、文昌閣片區謀劃建設“一河一道一片”更新改造項目22個,太平路便是“一河”的首開項目。
該項目以文化賦能、生態修復、業態升級為導向,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揭蓋、基礎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商業街區打造和歷史文化挖掘,致力於通過“留、改、拆、建”,打造文化新高地、旅遊打卡地、生態示範地、消費引領地、城市棲息地。
深挖歷史遺存、活化歷史文脈,重點打造貴陽文化展廳,引進開心麻花、太平之眼等新興文化體驗場館;聚焦一店一味、一步一景,打造北門水街、第九街區廣場等時尚場景;通過微改造和微更新,復現北門橋、玉帶橋等“五橋”古蹟,打造龍井路、太平路等“五街”景觀……
經過8個月的緊密施工,全新呈現的太平路街區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外貌煥然一新,業態上也圍繞“一街一場一星一眼”完成了品質升級。上新了一批煙火氣、潮流范、文化味共融共生的新消費品牌,在保留原有傳統業態的同時,對一批餐飲品牌進行升級改造。太平路還引進貴州首個策展型商業體——玖倉綜合體,進一步完善噴水池商圈商業供給。
1月26日晚,市民期待已久的太平路潮匯街區正式開街,歷經9年系統整治的貴陽貫城河也首次揭蓋182米河道,宣告復涌。雲岩“老城核心”建設邁出了堅實一步。
以貫城河為紐帶,以街巷為載體,太平路潮匯街區串聯起老貴陽的歷史人文和新貴陽的潮流風貌,讓老城區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城市文脈與市井煙火相融,新潮業態與百年底蘊交錯。數據顯示,自開街以來,太平路潮匯街區連續三天日均人流量高達7萬餘人次,實現了人氣消費兩旺。“變身”後的老街舊巷裡,一段再現歷史、再續輝煌的老城蝶變故事,正徐徐展開。
雲岩區政府通過“留、改、拆、建”,對太平路商業進行整體定位、重新招商,實現商業業態提質升級,打造多元、複合、藝術、潮酷、時尚的多元化、體驗式商業地標。同時重點打造了“一街”——北門水街、“一場”——第九街區廣場、“一星”——太平之星、“一眼”——太平之眼的產業布局,既結合了太平路的歷史底蘊,也吸引了青年群體。

更新改造

太平路片區城市更新設計在文化上的價值賦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明清時期貴陽貢院和貫城河的歷史文化,與當時科舉制度帶來的街區人文生活背景;二是近現代貴陽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與噴水池商圈相結合的城市商業中心變遷。
太平路改造提升的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一河兩地五橋五街,太平之源起承轉合”。
“一河”,即按照市委、市政府“應揭盡揭”要求,以“生態優先”為原則,讓貴陽母親河支流——貫城河在揭蓋之後呈現出城市水脈景觀。“兩地”即太平商業窪地、貢院文化高地;“五橋”即北門橋、玉帶橋、龍井橋、月亮橋、太平橋;“五街”即大同街、沙井街、龍井路、太平路、貢院。
據《貴陽府志》太平河碑記記載:“貫城河,明代楊鶴題為‘玉帶河’。”越劍介紹,太平路片區為貫城河最大水灣處,在改造提升方案中,此處河道從北向南,被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部分,營造出濱河與街巷不同的空間場景。
根據歷史圖片恢復修建的北門橋為“起”,該部分反映貴陽老城“九門四閣”中“北門”的空間格局,沿河放置白綿石新建築形成北門水街場景。
龍井橋為“承”,該部分接引龍井巷,在九街商業前形成街區廣場,將過去人民大道邊上的垃圾資源回收筒改為藝術中心,成為人群集散和活動發布的商業場所。
船街商業為“轉”,讓太平路交通轉向南面貢院巷,因河道轉彎處被人民大道覆蓋,所以船街建築面向人民大道展開,仿佛船舫停泊在貫城河邊上。
“開心麻花”劇場為“合”,劇場在貢院巷盡端,與省府西路老橋形成入口廣場,成為文化活動的聚集地。
此外,規劃建設的兩處商業、文化場所——“太平之星”和“貢院廣場”也頗具特點。其中,“太平之星”的三角五彩玻璃頂棚,將原片區較為雜亂的建築化零為整,改善和提升了三角區的商業環境,並形成多元商業組合的、開放的商業中心。“貢院廣場”以原翠屏山上的雜技團練功房、老石牆、防空洞歷史建築遺存為載體,在人民廣場入口處形成科舉文化與抗戰文化交織的公共文化空間,突出“重文養學”的城市文化精神。
太平路片區的整體建築舊改風貌,以“摺疊擠壓”老城“歷史、當代、未來”進行多維空間創意的設計手法,讓街道呈現立體的空間效果;以白、橙、灰、赭石為主調控制建築色彩,形成豐富多彩的適合年輕人消費的“時尚社區”主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