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梁簡介
太平梁是清式大木作名稱。用於廡殿推山頂構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頂最上一層的
短梁(扒梁)。方向與
平梁相同,功能與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僅能通過雷公柱承托脊檁的懸挑梢端。其梁兩端下面刻榫,分別與前後上金搭交檁懸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與搭交檁中線取乎,故其梁高於平梁,稱為太平梁。
太平梁的作用
“太平梁”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本身與其他構件,共同構成廡殿垂脊曲線;
二、支頂脊桁之上的重荷,與三架梁作用相同。唐代已經使用“太平梁”,但尚未出現明清時期的推山效果。“太平梁”的規格尺寸,與三架梁相同,長度為兩步架。
相關概念——梁
梁是中國建築構架中最重要的構件之一,它是一段橫斷面大多呈矩形的橫木,明清時期基本接近方形,南方也有圓形斷面的梁,這樣較好地節約了木材。
梁承托著建築物上部其他構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築上部構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依據梁在建築構架中的具體位置、詳細形狀、具體作用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如七架梁、六架梁、五架梁、四架梁、三架梁,雙步梁、單步梁,還有抱頭梁、抹角梁、順扒梁、十字梁、挑尖梁、太平梁等。大多數梁的方向都與建築立面垂直,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梁例外,如抹角梁等。
梁的下面,主要支撐物就是柱子。在較大型的建築物中,梁是放在斗拱上的,斗拱下面オ是柱子,而在較小型的建築物中,梁是直接放置在柱頭上的。
其它類型的梁
抱頭梁
在小式大木作建築構架中,處在檐柱和金柱間的短梁叫作“抱頭梁”。它一頭在檐柱之上,一頭插入金柱之中。
挑尖梁
在大式帶檐廊的建築物中,連線金柱和老檐柱的梁,它的形體較為短小,梁頭通常外露於廊下,因此通常都做成較為複雜的形式,並用雕刻和彩畫裝飾,有桃尖形和道冠形等,這種短梁叫作"挑尖梁"。挑尖樑上承正心桁和挑檐桁,但並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著連線作用,就相當於是小式大木作中的”抱頭梁”。
平梁
抬梁式建築中,梁的名稱與其連線的檁的數量相關,處在屋架最上層,只承托兩根檁,其上正中設定短柱承托脊檁的梁就稱為平梁。也有的將脊檁算在內,稱為三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