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有象(潘靈著中篇小說)

太平有象(潘靈著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平有象》是潘靈創作的中篇小說,首發於《民族文學》漢文版2021年第11期,首次出版於2022年6月。

《太平有象》關注現實問題,以一次野象的來訪展現了一個村莊在幾十年中幾代人的遷徙史以及村莊與自然的關係史。讓讀者體會到,人與其他生物和諧相處,是歷史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太平有象
  • 作者:潘靈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字數:約40000字
  • 發表時間:2021年
  • 首版時間:2022年6月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太平有象》虛構出一個叫太平村的少數民族村寨,講述村民如何保護受傷的小象,為給野生動物騰地方而搬遷,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故事,讚頌了邊地人民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努力、付出、擔當和犧牲。

創作背景

作者寫《太平有象》的想法始於2016年。作者的初衷是要告訴外界,雲南人是怎樣保護野生動物的。但真正促使作者拿起筆,給予其創作衝動的卻是2021年夏天雲南大象北上的故事。2021年夏,十數頭亞洲野象,結隊離開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一路北行,上高速公路,進田園沃野,大搖大擺,穿街過巷,進村入戶,差點就進了省城昆明。亞洲野象一路上得到了雲南各族人民的精心呵護,雲南人民的動物保護意識讓外界驚嘆,讓世界動容。

人物介紹

沙瑪
沙瑪打小就在烏蒙山區種蕎麥,在滇南的山地上,帶著大家種出了連當地人都羨慕的優質甘蔗。這份成就,不自豪都不行。
阿嘎
阿嘎從阿壩州職業學院大專班畢業,沒像其他的畢業生那樣在阿壩州府或縣城找工作,而是心急火燎回了太平村。他覺得未來屬於鄉村,因為他學會了在大樹上種鐵皮石斛。
馬鴻鵠
馬鴻鵠為一己私利,以工業文明的面目出現,隨意破壞大自然,也破壞了彝家山寨的清貧而安寧的生活,逼得彝家人想殺了他。
段曉果
段曉果也是為了一己私利,威逼利誘木呷和阿嘎,要偷賣小象。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太平有象》是一篇展現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作品。小說紮根鄉土,以搶救一頭受傷的小象為主題演繹出一個村落的發展演變歷程,頗具哲思和寓意意味。易地搬遷,體現的是國家民族發展中脫貧攻堅的魄力和決心,也是人類保護自然傾力建設生態文明的豪情壯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太平有象,萬物安寧。
《太平有象》沒有僅僅停留在生態文學這個單一主題和層面上,而是以村莊作為觀察支點,深入村莊的歷史深處,並將其置於現代性的視野之下,展現了一個邊地村莊如何邁向現代、如何調整自身各個維度關係的過程。作品有一種宏大的內在結構和開闊的歷史指向,一定意義上,可以視為一個以少數族裔為主體的邊地村莊邁向現代的歷史寓言。

藝術特色

手法
潘靈以一個作家敏銳的視角和純熟的寫作技巧,以“太平有象”這個雙關語,完成了懸念迭出、扣人心弦的小說敘事,同時直抵小說的精神核心——天下太平。
敘事策略
在《太平有象》中,對村莊與其自身文化傳統關係的探討構成一個重要面向。潘靈小說中常常有一個畢摩形象。畢摩是彝族人的祭司,主要職責是為族人主持祭祀、編造典籍、醫治疾病,是少數民族文化傳統的一個典型象徵。畢摩的存在意味著一個民族文化在現代的延續以及傳承。在《太平有象》中,這種文化傳承有了時間的長度和歷史的縱深,也有了更加生動的譜系形象。烏火家族世代做畢摩,從太爺爺起這個家族就身肩這一重任。到阿庫、烏火、木呷等後輩人,這種身份穩定地延續下來。這既是一種血緣的延續也是一種文化傳統的傳承,他們接通著作為信仰的神,也一定程度影響著村莊的命運。烏火太爺爺那則關於大鳥的預言,長久地迴蕩在村莊上空,給村莊帶來了陰影和不安,也給村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一定意義上,如何面對畢摩家族就是如何面對一個村莊和民族的文化傳統。饒有意味的是,在《太平有象》中,作者展現了這個傳統在現代性背景下發生的微妙變化及其過程,即從最初的深信不疑到後來開始鬆動甚至有自我解體的跡象。沙瑪父親倮伍的牢獄之災即是這種深信不疑的體現和後果,但新一代的村民們更願意追隨現代政治體系中的實幹家沙瑪,相信人而不是神。而且在畢摩家族內部,這種傳承也遇到了問題,作為新一代畢摩候選人的木呷就表現出了對於這一歷史安排的反抗和主動的斷裂,這預示著一種新的文化格局的即將誕生和形成。但在村莊權力結構核心位置的烏火和沙瑪一代,仍然呈現出一種共存和共生的狀態,他們是村里分管天地的兩大能人,是村莊精神力量的核心。三代人之間的三種不同狀態,清晰地映現了村莊內部現代與傳統關係的變動軌跡,也是一個村莊如何面對自身文化傳統,如何脫殼而生成為現代社會組織的一個歷史過程。
在小說中,改造主體曾以內外兩種身份出現。一次是馬鴻鵠,他帶著先進設備以現代主體身份進入山區和村落,利用現代機械和經營意識發掘了古老山脈下隱藏的財富,但他的進入動機並不是為了啟蒙和改造村莊,而是一種純粹的掠奪。改造主體同樣可以從改造內部產生,從內部生髮出自我變革、主動求變的力量。沙瑪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主體,作為從村莊中成長起來的內部力量,他帶領村莊實現了兩次自我改造,完成了兩次成功遷徙,建設了美麗富裕的家鄉。他的改造無論從能量強度上還是動機上都完美地契合了歷史發展的需要,是推動改造的鄉村英雄。但對於一個相對弱小的邊地村莊而言,鄉村的現代性改造最終還是要在一種內外結合得更加強大的力量結構中來實現,野象來訪恰好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歷史契機。太平村的第二次遷徙意味深長,雖然作品對於這次遷徙的描寫不多,但顯然外力的介入構成了主導性力量,太平村在這樣一種內外結合的結構性力量中實現了跨越式的更新。這一細節描寫有著極強的象徵性,一個邊地村莊如何現代的命題在此得到回應。

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太平有象》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2022年8月12日,《太平有象》獲得第三屆“青稞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2022年10月8日,《太平有象》入選2021-2022年度《中國作家》·芒果“文學IP價值”排行榜。

作品評價

《太平有象》要表達的是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人與動物如何和諧相處?小說取材於雲南民族地區,而且有一定的現實生活作為素材,它要表達的卻不是一個民族與地域的問題,而是一個人類文明的重大主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宋家宏評)
《太平有象》是一篇紮根鄉土,將現實主義和奇異想像相融合的少數民族敘事風格的小說,頗具哲思和寓意。《太平有象》反映了時代變遷中發生在身邊的一些典型事件,生態、環保、扶貧、移民、故鄉等主題在書中均有呈現。潘靈在這些故事中注入愛,讓故事迸發出感人至深的力量,最終體現的是國家民族發展中脫貧攻堅的魄力和決心,人民民眾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巨大的凝聚力,並完成了精神的成長與蛻變。(《山西晚報》評)

出版信息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2022年6月1日
978-7-5378-6526-5

作者簡介

潘靈,布依族,雲南巧家人,生於1966年7月。大學本科文化,現為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邊疆文學》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編審(專業技術正高二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雲南省委聯繫專家。出版有長篇小說《泥太陽》《翡暖翠寒》《血戀》《情逝》《紅風箏》《香格里拉》《市信訪局長》《半路上的青春》等八部,結集出版中篇小說集《風吹雪》《奔跑的木頭》等兩部,在全國文學報刊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作品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長江文藝·好小說》《作品與爭鳴》等轉載,中短篇小說多次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等主編的年選,有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作品曾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雲南文學獎一等獎、雲南省精品工程獎、《小說選刊》年度獎、《民族文學》年度獎等多個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