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鈍塘鱧

太平島鈍塘鱧

命名者Chen,Shao&Chen,2006棲息深度15-15公尺中文名太平島鈍塘鱧有毒魚類否科中文名鰕虎科經濟性否科號科名F460 Gobiidae食用魚類否中國大陸名南沙太平島鈍塘鱧最大體長4.4cm觀賞魚類否其他中文名甘仔魚、狗甘仔世界分布西太平洋[台灣特有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太平島鈍塘鱧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南沙群島的太平島
  •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 英文:Shrimpgoby
英文俗名,簡介,形態特徵,漁業利用,

英文俗名

Shrimpgoby

簡介

本種體延長,側扁。吻短,下頜突岀。眼大,高位。無背鰭前鱗。第1背鰭較髙。尾鰭略呈矛狀。腹鰭癒合膜很低,無系褶。體淡灰褐色,有5條褐色寬橫帶。除尾鰭基有褐斑外,其他鰭無大的斑點。為暖水性底層魚類。分布於我國南海。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VI;第二背鰭:I/13;臀鰭:I/14;胸鰭:19。縱列鱗73~76;橫列鱗28;背鰭前鱗0。頭體扁平。眼大。口大而斜,上頜延伸至眼後緣下方。下頜有3-4列的近圓錐形齒,外列齒相互隔開呈細長狀,內齒向內彎曲,1-2顆大犬齒。吻部頗鈍,較眼眶短。骨頭突出的眶間空隙極窄,鰓裂往前延伸至眶後緣之下。前鼻孔呈短管狀,後鼻孔為一圓孔。鰓蓋與前鰓蓋緣平滑。峽部,窄細。頭、體呈雪白色;項背淡黃色;頭部橫帶較窄,從頰部眶下延伸至唇角;體側有五條淡黃色垂直寬橫帶,第一條從項背延伸至鰓蓋,第二條於第一背鰭基下方,第三條於第二背鰭前下方,第四條於第二背鰭後下方,第五條於尾柄部。頰部無明顯斑點,眼睛後方不具水平深色條紋。第一背鰭基部有一對黑褐斑,另有兩列黑褐斑從第一背鰭基底沿著背中線至尾柄,第一列3個黑褐斑靠近背鰭基上側,第二列4個黑褐斑位於第一列下方;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基底上有兩條灰紫色細縱紋,縱紋間另有一條粉紅色縱線;胸鰭基底有一條窄細的淡黃色橫帶;尾鰭透明,中間軟條有時為淡黃色。(林沛立編寫2012/10)棲所生態暖水性中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熱帶沿岸珊瑚礁區或沙礫底上,常與槍蝦營共生生活。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