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四須䰾,Barbodes margarianus (Anderson, 1878),鯉科四須䰾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太平四須䰾
- 拉丁學名:Barbodes margarianus (Anderson, 1878)
- 別稱:青魚、青鱗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鯉形目
- 科:鯉科
- 亞科:䰾亞科
- 屬:四須䰾屬
- 種:太平四須䰾
- 分布區域:伊洛瓦底江水系。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存習性,
基本信息
定名人: | (Anderson) |
年代: | 1878 |
中文名: | 太平四須䰾 |
ogenus: | Barbus |
原始文獻: | Anderson Anat. Zool. Res, Pisces 1:867. 1878. |
模式產地: | 太平江的支流南奔河 |
類型: | 6 |
國內分布: | 龍川江, 大盈江 |
資料來源: | 雲南魚類志[上冊]:196-198. |
形態特徵
須2對,均細長。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強壯,具鋸齒。腹鰭基部起點略前於背鰭起點,尾鰭深分叉。第1鰓弓外側鰓耙9-12。體鱗較小,側線完全。
背鰭條4,8;臀鰭條2,6;胸鰭條18;腹鰭條9;尾鰭條19。側線鱗35(6.5/5.5)。
全長為頭長的6.26倍,為尾鰭的4.6倍,為體高的4.25倍.頭長為眼徑的3.5倍,為吻長的1.25倍,眼間距和吻長相等。
全長為頭長的6.26倍,為尾鰭的4.6倍,為體高的4.25倍.頭長為眼徑的3.5倍,為吻長的1.25倍,眼間距和吻長相等。
頭的背面稍凸,腹部的輪廓線比背部弧度為大.上頜比下頜為長,下頜前緣頗短,上頜後端不達眼眶前緣。但相離很近,吻前端及側面有大形的孔(可能是珠星脫落所遺留的痕跡),須2對,吻須達到眼徑的前1/3處,頜須達到眼徑後面的1/3處。
生存習性
中型經濟魚類,生活於江河流水。數量較多,肉味鮮美,深受當地民眾所喜愛,有較大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