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齊陶俑墓》是2024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北齊陶俑墓
-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
- 出版時間:2024年2月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ISBN:9787545728514
《太原北齊陶俑墓》是2024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太原北齊陶俑墓》是2024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稿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組織相關專家編寫,從20世紀以來山西省太原地區考古發掘的北齊墓葬入手,系統介紹了這些墓葬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每個墓葬中出土的北齊陶俑,對陶俑的類型、服飾、軍陣排列、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等進行了...
太原王郭村北齊婁睿墓壁畫,《胡角橫吹圖》墓中出土的陶俑,占墓葬品的70%,這些陶俑有面目猙獰的鎮墓武俑,手持武器的武士俑,作持物狀的文吏俑,作握器狀的女官俑以及女侍、女僕、 役夫和騎俑等。其造型裝飾與河南、河北兩地北齊墓出土的有共同特徵,對於了解北齊陶器的發展歷史以及時代面貌,有著十分重要的...
反映了太原地區在東魏北齊時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響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壁畫 墓中出土的一件來自中亞乃至地中海地區的鑲嵌寶石金戒指,深刻地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情況。壁畫是這次考古發掘最重要的收穫之一。遍布全墓的彩繪壁畫保存基本完整,共約330平方米。徐顯秀墓壁畫分為墓道和墓室兩部分,墓室壁畫分上下...
北齊婁睿墓,1980-1982年發掘。該墓是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組成的磚構單室墓。墓址位於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西南一公里,位於汾河以西,懸瓮山及太汾公路之東畔。婁睿,鮮卑人,本姓匹婁,簡改稱婁,北齊世祖高歡妻婁太后兄壯之子,他是一個很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以外戚而貴幸,也有縱情聲色,家斂無...
《太原北齊韓祖念墓》是2020年8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編寫的考古報告。韓祖念墓是1982年原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發掘的一座北齊墓葬,該墓位於太原西郊大井峪村,由墓道、石門、前室、甬道和後室組成,後室內壁飾彩繪壁畫。墓葬出土遺物351件,大部分為陶俑、動物陶塑、...
北齊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是北齊婁睿墓壁畫,1979年出土於太原市郊區王郭村婁睿墓,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北齊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採用長卷式構圖,分成若干段,每段前有二騎作前導,後面八騎跟隨,描繪了墓主人出行游騎之情景。北齊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整幅圖畫面層次分明,色彩鮮艷;突出體現了單線勾勒、重彩填染的...
婁睿墓壁畫,是中國北齊墓室壁畫,婁睿墓位於今山西省太原市晉祠王郭村西南1公里處。1979年4月初,開始發掘清理婁睿墓,1981年1月底結束。該墓為甲字形磚砌單室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甬道天井和墓室五部分組成,墓葬中出土文物有848件(組)。墓主鮮卑人,北齊世祖高歡妻婁太后兄壯之子,武平元年(570)...
鞍馬出行圖壁畫,北齊婁睿墓中壁畫一小部分。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婁睿墓出土,收藏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婁睿墓中原有壁畫400多平方米,保存下來的有200多平方米,生動地描繪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筵宴等奢侈的生活和死後升仙的景象。文物流傳 婁睿墓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該墓早年...
《北齊徐顯秀墓》是2005-9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內容介紹 2000年—2002年在太原王家峰發掘的北齊武平二年太尉、武安王徐顯秀墓,是目前已知北朝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墓。 墓中出土了墓誌、陶俑、瓷器和藍寶石金戒指等文物共530餘件,更重要的是出土了300餘平方米彩繪壁畫,包括墓道兩側的...
徐顯秀墓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鄉王家峰村東“王墓坡”。2002年10月由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王家峰北朝壁畫墓考古隊實施發掘。出土器物總計500餘件。其中陶俑320餘件,瓷器約200餘件。壁畫是這次考古發掘最重要的收穫之一。遍布全墓的彩繪壁畫保存基本完整,共約壁畫 330餘平方米 ,氣勢恢宏壯觀,形象生...
鼓吹騎俑是儀仗俑之一,流行於漢至唐代。形狀特徵 見太原北齊賀拔昌墓出土器,俑長耳圓胖臉,體短而肥碩,陶俑頭前部之發似被剃去一部分,余發作扇形籠於背部,長發分十三辮,中間一辮較細且無裝飾,其餘十二辮左右兩邊各六辮,並有不規則狀小月牙飾,似代表每辮的辮結,髮辮至下部以繩繫結後分為五小辮垂...
拳心向上,右手亦握起而拳心向內,兩隻手不同的角度、姿勢,已經把凝固的舞姿還原成活靈活現的動態場面,讓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伴著手鼓、琵琶等樂器的演奏,他又開始扭動腰肢,歡快起舞。胡人舞到唐代時,已發展成為中華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個系統。早期的胡人舞究竟什麼樣子,這件陶俑正是一個極好的憑證。
山西省太原市沙溝村斛律徹墓出土,墓葬隨葬品較為豐富,共有328件,大部分是模製陶俑及動物模型。墓葬的主人斛律徹,曾任北齊假黃鉞、使持節、相國、朔州刺史等官職。文物特徵 此件文物高45.7厘米。 文物鑑賞 在斛律徹的墓葬中,陶俑的數量很多,有儀仗俑、女侍俑、伎樂騎俑、武士俑等,顯示了墓主人生前的...
童子寺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北齊時期寺院的形制布局以及佛教史都具有重要意義。童子寺遺址北齊佛閣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建築的實物,為探討唐代寺院中佛閣建築的淵源提供了直接證據。童子寺遺址北齊佛教造像面相渾圓型,與鄴城地區石窟造像一致,面相長圓型,與太原出土的北齊陶俑和墓葬壁畫人物相似,屬太原本地風格,為研究北齊...
可惜的是,此墓在發掘時,發現其墓穴上方布有不同歷史時期盜洞三個,墓中珍貴陪葬品估計已流失大半。現此墓因為其珍貴的壁畫而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規劃方案已由太原市文物局委託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UAL城市工作室設計,並於2010年下半年正式開工興建,為今後學術界研究北齊時期的繪畫和宗教提供...
司馬光塋祠碑誌圖錄與校釋》、《宗臣史家——司馬光》、《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楹聯牌匾》、《徐悲鴻傳》、《稷益廟壁畫》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出版的著作中收錄和各級有關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司馬光塋祠碑誌的價值和意義》、《從出土文物看漢代河東的“百戲”》、《永樂宮潘德沖石槨戲曲線刻圖試探》、《晉南發現北齊...
館藏碑帖展覽展品 200餘件,有漢《甘陵相尚府君碑》、漢《石券碑》、西晉《荀岳墓誌》、西晉《辟雍碑》、北齊《造像碑》、《周公祠碑》、《徐浩碑》、徐浩書《張廷珪墓誌》、《升仙太子碑》、《招提寺聖教序碑》、《會聖宮碑》、蘇轍書《王拱辰墓誌》、趙孟鉍《伊川書院碑》以及《汝帖》、《琅華館帖》等...
1999年5月,太原市和平南路道路改造施工中發現磚砌古墓一座,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聞訊後前往施工現場調查。發現陶俑18件、陶牲8件,庖廚類家居生活陶製明器8件、金屬器3件,墓誌一合。因水蝕嚴重,志蓋面文字大部不清,文字為陰刻篆書,6行,行5字,可辨者為:“齊故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君墓誌”。墓誌長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