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2014年1月5日杜小剛在太倉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倉市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報告
——2014年1月5日在太倉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杜小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簡要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中共太倉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攻堅克難、務實進取,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穩定健康發展,多項指標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億元,增長1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增長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64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21740元,增長12%。
一、轉型發展日益加快,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完成工業總產值2558億元,增長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70億元,增長6.5%;新興產業實現產值98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利稅、利潤均增長30%。完成工業投資251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超150億元。建立億元產業投資基金。新增省級“兩化融合”試點企業5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7件,申報省名牌產品27隻。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1項。8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6.1億元。舉辦9次項目集中開工開業活動,涉及項目134個,計畫總投資393億元。
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35億元,增長12%,占GDP比重達43.5%。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5億元,增長12%。渤交所太倉交易中心投入運營,昭衍新藥研發團隊獲評省現代服務業“創新團隊”。城投公司發行16億元企業債券,中潤科技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房地產銷售133.8萬平方米,增長21%。實現旅遊總收入42億元,增長9.6%。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187億元和1053億元,分別增長12.2%和13.4%。興業銀行、寧波銀行成功入駐。
高效農業成效顯著。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入庫糧油10.8萬噸,增長20.1%。新增高標準農田3.6萬畝、設施農(漁)業面積0.8萬畝,新建水稻工廠化育秧點5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基本完成48.6萬畝農業主導產業落地上圖。成功舉辦第23屆中國(太倉)蘭花博覽會。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在全省率先建成基層防汛體系,獲批全省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農藥集中配送率達86.8%。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糧油中心儲備庫建設順利推進。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2%。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70億元,增長19.5%,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4%。同濟大學高新套用技術研究院正式掛牌,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99%。新增國家“千人計畫”人才5人、省“雙創”人才8人;獲批省級以上科技項目69個,其中國家級26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12件;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18家。科技創業園成為省級自動化技術協同創新服務示範基地,東南大學重大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中心、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太倉分中心成立運營。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市、國家特種功能材料高新產業化基地等榮譽。
二、開發開放不斷深化,區域競爭優勢加快顯現
“兩篇文章”深入推進。太倉港開發建設步伐加快,貨櫃三期工程竣工運營,上游兩個泊位完成回購,美錦匯風碼頭3個泊位對外開放。華能煤炭儲運中心、陽鴻二期等工程進展順利,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日本航線實現天天班,太倉港成為全國進口日本高精尖儀器設備第一港。加強與上海港的合作,創新發展國際甩掛運輸。太倉港全面實現海港化管理,榮獲全國運行管理先進口岸。接軌上海成效明顯,區域聯動共建和產業、交通對接不斷推進,引進上海項目超100個,新增註冊資本23.3億元。
開放型經濟克難求進。完成註冊外資8.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新設外商投資項目75個,引進嘉璜工業、渤海現代物流、尚禧睿海3個投資超億美元項目。新增德企20家,累計達200家。新增內資註冊資本80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27億美元,其中出口54億美元。新增境外投資1.5億美元。服務外包實現接包契約額6.7億美元,增長66.3%,離岸執行額2.8億美元,增長51.4%。與英國威勒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產業載體加速提升。太倉港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裝備等特色產業“區中園”加快建設。新區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中德企業合作基地質量安全示範區通過省級驗收,中德中小企業工業園完成主體建設。大學科技園獲批省級創新載體,天鏡湖文化科技產業園入選省首批文化科技產業園。長江口旅遊度假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科技產業園等建設進展順利,璜涇工業園等鎮級載體加快建設。
三、城鄉建設統籌推進,現代田園城市內涵豐富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實施,港區城鄉統籌規劃基本完成,長江口旅遊度假區規劃、雙鳳總規及陸渡片區、沙溪南部新城、璜涇南部新城等重點區域控規加快編制。中心城區加速提檔,人民南路地塊拆遷基本結束,規劃展示館、名人館、美術館等建成投用。城區小規模住宅區整治工程順利完成,棚戶區改造一期項目啟動,弇山西路、太平北路等6條城市道路改造完成。新區中央商務區建設進展順利,陸渡教育園區加快建設;天鏡湖公園對外開放,海運堤二期基本竣工;新港城核心區路網加密,浮橋中興商業街、港城國小基本建成。瀏河、沙溪和璜涇新鎮區建設加快。339省道東延、沿江高速上海路匝道等建成通車,楊林塘及吳塘河航道工程全線開工。鹽鐵塘16.9公里、湖川塘二期3.9公里河道整治完工,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加快實施,瀏河水源地及第三水廠建成投運。完成110千伏直塘變等5項電網工程,新增主變容量23萬千伏安,實現電氣化村鎮全覆蓋。
城市管理日益精細。“智慧太倉—數字城市全覆蓋”系統啟動實施。城市環境“五大整治、五大提升”行動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深入推進。沙溪、瀏河完成“美麗城鎮”建設蘇州市示範點創建。戶外廣告、停車場、餐廚廢棄物監管力度加大,城區主要道路機械化保潔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在5個住宅小區率先試點。拆除違法建築15萬平方米。新辟城區停車泊位888個,新增5條蘇州市級以上市容管理示範路。開展城管進社區試點工作,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工作不斷加強。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創建蘇州“能效之星”三星級以上企業6家。17個污染減排項目基本建成,30萬千瓦以上大型發電機組完成脫硫脫硝改造,關停20餘家小化工企業。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5.9%、6.7%、18%和19.6%。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不斷加強,盤活和最佳化提升存量建設用地5480畝。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推進,完成城區河道三年輪浚任務,新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點23個。“藍天工程”深入實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達80.5%。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違法養殖、木材加工等整治成果繼續鞏固。10個美麗村莊示範點建設有序推進。長江口森林公園等10大生態項目加速實施。“綠色太倉”建設力度加大,新增綠化面積1.52萬畝,被列為省級首批綠色建築示範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
城鄉一體化紮實推進。“三集中”、“三置換”深入實施,建成農民安置房101萬平方米,新增農民集中居住6016戶,集中居住率達63%。承包土地向村集體規範有序流轉,新增合作農場2家,新組建合作聯社6家,6個鎮(區)級強村富民載體建設進展順利,9家社區股份合作社完成資產量化工作,村均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達675萬元,增長12%。在全省率先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台,在蘇州市首家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業務
四、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人民幸福指數日益提升
綜合保障更加有力。城鄉充分就業統籌推進,城鎮登記失業率2.05%,組織培訓城鄉勞動力20587人次,首創小微企業免費人事代理服務和企業閒置勞動力調劑平台,“中國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線上”和“51維權”手機軟體上線運行。城鄉居民參加城保占比達98%,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在蘇州大市保持領先。大病保險健康運行。發放低保金2980萬元、貧困慰問金(慰問品)2895萬元、物價補貼156萬元。低保邊緣重病困難對象救助範圍由8類擴展到15類。公積金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開展了全市慈善募捐活動。發放退役士兵貨幣安置金、培訓獎勵金等1122萬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增容擴面,建成保障房3706套。
公共服務持續最佳化。10項政府實事工程順利推進。通過了首批“全國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啟動新一輪教育布點規劃,被評為“省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先進集體”。健雄學院獲省政府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獲評教育部、科技部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功。舉辦了中國太倉攝影展。檔案數位化工作經驗全國推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順利實施,市中醫醫院病房樓建成投用,瀏河醫院等新建擴建工程有序推進。做好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被授予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獲2009~2012年度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成功舉辦聯合國人口基金國際會議,被國家計生協會列為計生特殊家庭幫扶探索項目試點市。市頤悅園基本建成,33家日間照料中心(站)和43個助餐點完成建設。在全省率先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獲省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先進市。
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全市第十一屆村委會和第五屆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完成。“政社互動”、“三社聯動”實踐經驗在全國推廣,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四項排查”、“三解三促”、“大接訪”等活動積極開展,各類社會矛盾調解成功率90%以上。深入推進平安太倉、法治太倉建設,持續提升公眾安全感和法治滿意度,成為全省首獲“長安杯”的縣級市。信訪工作不斷加強,信訪形勢總體保持穩定。組織開展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得到加強,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五、自身建設全面加強,政府作風效能逐步提高
依法行政不斷規範。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推進,行政執法監督得到強化。政務公開深入開展,“太倉發布”、政府網站、“政風熱線”等互動平台運作良好。在重大行政決策中,嚴格執行各項程式,主動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7件和政協委員提案224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100%。
服務效能加快提升。沙溪鎮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市級國資布局進一步最佳化,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加大了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力度,減少審批項目65項。實施了第八輪行政審批服務再提速,提速率達27.8%。瀏河、璜涇、雙鳳行政服務分中心加快建設。健全了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重點項目掛鈎聯繫制度等服務機制。拓展了“12345”公共服務熱線平台功能,共辦理市民各類訴求13.2萬餘件,辦好了《連心橋》、《政務直通車》等欄目,有效提升政府形象和服務效能。
作風建設明顯加強。認真落實中央、省、蘇州市和市委若干規定要求,堅決反對“四風”,切實加強作風建設。有效開展了“清風行動”和厲行節約專項治理,進一步加強對機關公車購置及運行、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等環節的管理。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機關主題教育活動、“勤廉指數”測評、納稅人評議政風行風等活動成效顯著。政府投資項目、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加大,“三責聯審”不斷加強,政府資金使用效率顯著提高。
2014年總體思路和目標
2014年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發展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新的一年,國內外巨觀經濟環境仍然十分複雜,但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正在逐步增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市場潛力和創新活力。上海自貿區運營、蘇南現代化示範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將進一步激發我市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市的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相對較好,規模企業運行良好,新增長點項目逐漸產出,港口物流、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優勢不斷凸顯,這些因素都會給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面對百舸爭流的競爭態勢和轉瞬即逝的難得機遇,我們要準確把握上級的最新精神,努力處理好三個關係:要處理好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係。緊緊依靠中共太倉市委的堅強領導,既要恪守尊重城市文化、保持工作延續性原則,恪守成功不在我、還富於民原則,不懈怠、不折騰,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又要堅持大膽子、穩步子、真實幹的作風,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和思想觀念的革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城市休養生息,讓要素充分涌流,讓改革貫穿始終,努力向改革要紅利,推動經濟社會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持續發展。要處理好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係。既要強化搶占先機、奮勇爭先的意識,增強刻苦拼搏、敢為人先的精神,加快工作節奏,確保各項指標在蘇州、全省爭先進位。又要注重發展速度和質量效益相統一,不簡單以GDP論英雄,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最佳化考核辦法,在保持經濟指標合理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高效利用、稅收高效產出等文章,志當加快轉型發展的“領頭羊”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
2014年主要任務
要處理好突出重點與統籌協調的關係。既要堅持經濟發展這箇中心不動搖,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高新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著力構築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跨越發展。又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生態保護、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各項工作,兼顧各方利益,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社會可承受度和人民民眾滿意度統一起來。要把讓人民滿意的標準高懸頭上、牢記心上,把解決民眾困難、辦好民眾實事、實現人民期盼體現在行動中,竭力讓人民民眾呼吸清新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讓人民民眾切實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太倉市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以改革統領全局,突出穩中求進、轉中求好導向,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譜寫太倉改革發展偉大事業的新篇章,全力打造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太倉樣本”。全市努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50%,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保持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全社會R&D支出占GDP比重提高0.18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蘇州市下達任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為了實現上述預期目標,將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持續深化改革。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理順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管理體制。深入推進“區鎮合一”、“區街合一”和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流程,下移審批事項,擴大網上審批範圍。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試點推行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公開,建立預算執行動態管理系統。推進國資整合最佳化,強化國資運作和監管,健全政府性債務管理體系。加強金融創新,完善金融體系,抓好企業首發上市和“新三板”掛牌,爭取2家企業上市、2家企業發行債券。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農村“五大合作”改革,探索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快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產權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全面擴大開放。緊扣“強化美國、放大德國、拓展北歐、緊盯日韓”四大陣地,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重點引進一批資源匹配型、科技創新型和稅源型項目,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超過70%。確保太倉港綜合保稅區封關運作,開創集出口基地、品牌建設、科技創新、市場開拓四位一體的內外貿發展新局面。加快資本走出去步伐,鼓勵企業在境外設立行銷、物流、研發、售後服務和服務外包接單中心,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提升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承載、產業支撐和集聚發展水平,加快光電產業園、太倉生物港等“區中園”建設,力爭進入省20強。做亮中德合作品牌,推進德國中小企業工業園、史太白中心等平台的建設和運營,新增落戶德企20家,進入省級高新區序列。加速推進科技信息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科技產業園二期等建設。
加速繁榮太倉港。深化與上海港合作,促進近洋航線進入、蘇南和長江中上游貨物來太倉港集並中轉。開闢和加密近洋航線,發展中日國際甩掛運輸、蘇台冷鏈物流,加快建成近洋特色港。開工建設潤禾碼頭等4個泊位,推進鑫海煤碼頭、信息中心三期等工程建設,拓展“無水港”範圍和功能。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和航運中心試驗區對接合作。協調開展關檢“三個一”試點工作,力爭實現滬太通關一體化。
全面接軌上海。深化與上海自貿區、大虹橋商務區對接,主動接受開放和試驗功能的輻射帶動。強化交通對接,加快604省道與嘉定城北路對接。配合做好滬通鐵路建設前期工作,加速融入上海交通網路體系。加強產業對接,主動承接滬上製造業項目轉移,積極引進滬上總部經濟、服務外包、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大力發展面向上海的休閒旅遊業和現代農業。做好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人才等社會事業對接上海工作,放大滬太同城效應。
二、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提升經濟運行質量
加速發展先進制造業。完善新興產業促進機制,培育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積極發展通用航空、核心汽配等產業,抓好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強化項目投入的導向作用,推進揚子江海工裝備、舍弗勒五廠等86個重點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千企升級行動”、“超百億企業培育”等計畫,運作好產業投資基金,培育一批超100億元、50億元企業。實施新一輪民營經濟騰飛計畫,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扶持小微企業發展,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民營經濟綜合競爭力。啟動實施“千企百項技改升級工程”,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50億元。狠抓兩化深度融合,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區1個、示範企業10家。做好“質量強市”、“商標品牌”和市長質量獎評選等工作,引導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繼續實施服務業三年提升計畫。堅持外部引進和內部培育並重,全力發展總部經濟。鼓勵發展中介服務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著力發展國際採購、跨境電商業務。建設渤海華東物流交收中心等項目,力爭渤交所太倉交易中心上線交易額超1000億元。推進太倉物流園區等提檔升級,新命名一批服務業集聚區。加快五洋濱江廣場等建設,完善萬達廣場、南洋廣場等商業綜合體業態,促進森茂汽車城、華東水產品市場等專業市場繁榮。加快培育電子商務、遊戲動漫、研發設計等產業,全力實施服務外包三年跨越計畫,做大服務外包規模。加快長江口旅遊度假區建設,合理布局美麗鄉村生態旅遊,積極推進餐飲、休閒等商旅業發展。
不斷增強創新活力。實施創新型企業群體三年培育計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過36%。拓展國家特種功能材料高新產業化基地和國家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發展內涵,推動大學科技園爭創國家級載體。發揮科技鎮長團和各類產學研合作平台作用,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0個,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16家。深入實施“522人才工程”,新增蘇州市級以上科技領軍人才20人。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件。
三、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提高人居生活品質
強化規劃引領。深入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對市域空間和要素的全覆蓋。完成軌道交通發展、濕地資源保護、地下空間利用、城市綠線和科教新城綠色生態城區等專項規劃編制。啟動科教新城控規修編,完成陸渡片區控規等區域規劃編制。完成鎮村布局規劃修編,開展農民集中安置小區、自拆自建小區和保留村莊規劃。嚴格管控建築立面、景觀綠化等,強化工業廠房設計方案審核。開展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普測,建立全市域地下管線管理系統。加強規劃管理,切實維護規劃延續性和權威性。
提升城市能級。提高主城區城市首位度,加速西城區、弇山西路等地塊改造步伐,加快小商品市場建設,加大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力度。推進新區中央商務區10幢商務大樓建設,啟動建設中央公園,加快陸渡片區開發。加快新港城核心區路網建設,開工建設港城中學等配套設施。加快科教新城綠色生態示範區和三個中心鎮新鎮區建設,做好提升功能、塑造特色、豐富內涵等工作,把“美麗城鎮”建設整體推向更高水平。
完善基礎設施。推進楊林塘航道和吳塘河整治工程,啟動疏港快速路、岳鹿公路(通港路—雙浮公路)等建設,建成雙浮公路(吳塘河段),提檔改造80公里農村公路。開工建設沙溪客運站、太倉科教新城客運站,實現二級公交線網智慧型候車亭全覆蓋。建設公共腳踏車系統。推進“九橫九縱”骨幹河道整治,加快十八港南北樞紐工程建設,實施七浦塘拓浚、鹽鐵塘三期、半涇河一期整治。實施塘涇河拓浚整治項目,啟動引江入城工程。推進截污納管,建設污水管網68公里,力爭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70%。開工建設220千伏璜涇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220千伏壽安等輸變電工程。
細化城市管理。推進以“931”為重點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省優秀管理城市、省城市管理示範路、省城市管理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建成數字市政、數字照明、數字物業、停車誘導等系統和港區、瀏河、璜涇等數字城管二級平台。加快建設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理廠,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集中洗車場等項目建設,完成18處城市積水點改造。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範圍。拆除違法建築15萬平方米。探索建立住宅小區與企事業單位停車資源互補機制,新增城區停車位超1000個。啟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設,推進主城區城管進社區工作。
四、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城鄉一體格局
提高農村發展水平。有序推動“三集中”、“三置換”,提升自拆自建小區的設施配套水平,新開工農民安置房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集中居住農戶5000戶,集中居住率達69%。鞏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成果,探索農村宅基地騰退流轉機制,爭取建立城鄉建設用地空間移位制度和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政策,依法依規用地,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000畝以上。抓好新農村建設,提升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加快土地向村集體規範流轉,力爭流轉土地4萬畝。抓好13個農民集中居住小區整治提升和10個蘇州市級美麗村莊建設,形成產村相融互動發展格局。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市級3萬畝水稻生態園、雙鳳現代漁業園、璜涇現代農業園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標準化機庫20個,新增村級農產品快速檢測點10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啟動糧食危房老庫改造工程,易地新建璜涇糧庫。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000名。推進生物科技農業和智慧型農業發展。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第二年度項目和第二輪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
加快富民強村步伐。建立健全村級經濟抱團發展運作機制,拓寬增收渠道。建立農村勞務合作指導站,落實村集體勞務合作社扶持政策,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村集體資產和收入分別增長12%和10%以上。推進社區股份合作社析股量化,提高社區股份合作社分紅水平。創新完善合作農場管理和運營機制,力爭合作農場村集體自主經營土地面積達12萬畝。培育20個重點合作社,加快合作聯社建設步伐。推進集體資產交易平台建設,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
五、著力突出生態文明,加快營造優美舒適環境
深入實施節能減排。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堅決遏制高排放、高能耗和產能過剩行業。著力實施“煤改氣”工程,加快推進市區、璜涇、歸莊北線和雙鳳南線集中供熱管網建設。新增三星級以上“能效之星”企業及蘇州市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各3家。建立與周邊地區環評互通機制,不斷提高跨地域環境整治水平。
切實加強環境治理。堅持“三鐵治污”,完善環境聯動執法機制,探索成立環保警察隊伍和環保巡迴法庭。推進“藍天工程”,建立大氣污染防控機制,動態監測PM2.5,實施有機廢氣、機動車尾氣、秸稈焚燒等治理,實施城區保利協鑫熱電廠搬遷,建設港區化工區大氣自動預警站。推進“清水暢流工程”,開展化工、電鍍、印染行業整治。完成港區化工區“一廠一管”和公共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啟動港區、沙溪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配套建設各鎮(區)生活污水管網。抓好土壤污染環境監測調查工作,加快推進原農藥廠等重點地塊的污染土壤治理。推進“寧靜工程”,加強施工工地、商業音響廣告的降噪管理。
打造綠色低碳城市。實施綠色建築行動計畫,推廣“節約型”園林綠化,新增林地、綠地1萬畝,綠化覆蓋率達到18.6%。實施10大生態工程,加快推進城北河區域綜合整治工程、綠色通道及城市慢行系統建設。新增20輛液化天然氣公車,啟動貨運車輛油改氣工作。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示範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確保通過國家生態市覆核驗收。
六、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改善人民幸福生活
完善社會保障。持續推進居民收入倍增,完善“四業富民”機制。實施更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城鎮職工、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完善勞動爭議預警調處機制。深化社會保障“太倉模式”,頒發啟用國標社會保障卡,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200套。繼續推進住房公積金擴面工作。完善城鄉低保救助制度,促進慈善事業發展。落實物價上漲動態補貼措施。
辦好社會事業。推進新一輪中國小校舍升級改造工程,啟動省太中專港城校區和愛心學校新校區建設。提高城鄉教育均衡化水平。加強學校安全和學前兒童看護點管理。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突出“家在太倉”品牌建設,提高城市文明度。深入開展“百團大展演”、“歡樂百村(社區)行”、“文化百企行”等文化惠民活動。創建新一輪全國科普示範市和全國新農村檔案建設示範市。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成覆蓋城鄉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完善分級醫療機制。完成瀏河、沙溪、璜涇等醫院建設。加快推進殯葬改革。承辦好“2014年競走世界盃賽”等一批重大賽事,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計畫生育特殊家庭關愛行動,創新“連心家園”公益服務機制。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認真辦好區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10項政府實事工程。
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政社互動”,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推進“三社聯動”,推行社區格線化管理,開展公益創投活動,提升社會力量在社會管理中的參與度。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力爭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成率超25%。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實現格線化排查預警全覆蓋。創新民眾工作方法,有效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深入推進立體化、現代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高社會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推進平安太倉、法治太倉建設,爭創平安中國示範區、法治江蘇先導區。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監管,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
七、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加快打造良好政府形象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工作必須直面各種問題,大膽改革創新,不斷改進作風,切實提高效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改進作風,腳踏實地。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蘇州和太倉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開展反浪費、反奢侈專項整治行動。滾動實施五個“十大工程”,健全和完善市領導掛鈎制度和重大項目聯席制度,加強調查研究,狠抓項目推進,確保各項工作有計畫、有布置、有督查、有落實、有回音,打造敢擔當、有作為的政府。積極探索建立市長顧問團。
依法行政,提升效能。完善行政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行政調解,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接受司法機關、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推進第九輪行政審批提速,實現“一窗式”受理、多證聯辦審批新格局。加快“12345”社會服務網路體系建設,繼續辦好《連心橋》、《政務直通車》等欄目。發揮政務微博作用,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強化政府入口網站、電子信箱等平台服務功能。完善公共服務信息數據載體,做好政務公開工作。深化政府機關優質服務品牌、科室(視窗)“作風效能建設星級示範點”建設和中層幹部效能評議等活動,促進機關效能提質增效。
加強監管,勤政廉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完善“四位一體”政風行風熱線媒體聯動機制,加快推進機關績效管理全覆蓋,強化國企和專項資金監管、規範資源交易市場。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管,發揮第三方評價作用,嚴格執行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領導幹部任期“三責聯審”等制度。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行政性經費支出,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