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齊廟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龍華路八號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市級
- 門票價格:免費
天齊廟位於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柳埠村東北端、鳳凰山腳下的一個山崖上,崖高20餘米,此廟高踞其上,坐北朝南。有青石台階自崖下直通廟門,台階108級,陡如泰山盤道...
天齊廟,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張店村天齊廟境內。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在各地為泰山神修的廟宇,稱天齊廟,天齊廟是一座道教廟宇。光緒《肥城...
河北蔚縣天齊廟位於蔚縣城東關外勝利路14號,座北南南,現存供廳和正殿兩座,占地559平方米,初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
天齊廟,山東臨沂。... 臨沂天齊廟位於蘭山區李官鎮茶山,是一座距今有四百餘年歷史的道教古廟。大殿內供奉東嶽大帝,東西配殿供奉十殿閻羅,靈官殿供奉道教護法神王...
又稱東嶽廟,位於位於渦陽縣天靜宮(太清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太清宮龐大的建築群中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它是祭祀泰山神——...
天齊廟位於山西盂縣下曹鄉上曹村。俗名二廟,始建年代不詳。廟宇坐北向南,現存古建築6處。整個建築結構嚴謹,比例適當,作風古雅,形制穩健,實為少見之古建築。...
天齊廟會,漢族祭祀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為祭祀東嶽大帝及碧霞元君而舉行的祀典廟會。天齊廟會通常在每年夏曆三月二十八日祀東嶽大帝,至四月十八日祀碧霞元君時...
天齊廟位於山西省孝義市梧桐鎮中王屯村。2004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現存建築為元代建築,大清康熙39年有過一次大的重修。建國後,由縣...
天齊廟也稱作龍華寺,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龍華路八號,天齊廟為市級歷史建築保護群。尚存的青磚灰瓦建築顯示,此地不是一般的衙署和民居——寬敞規矩的格局...
天齊廟在大 山南端山腰間,座北向南。天齊廟又名東嶽廟,為祭東嶽大帝黃飛虎而建。... 天齊廟始建年代失考,現存金明昌五年(1194年)及元至順四年(1333年)兩...
天齊廟位於蘭州市城關區鹽場堡徐家山森林公園內。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嘉靖十二年(1533)重修。原址位於城關區張掖路山字石,1988年因舊城改造遷建現址。...
天齊廟站即鐵路天齊廟火車站,位於老子故里的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天齊廟村,是青阜鐵路上的一個車站。隸屬上海鐵路局淮北車務段管轄。上行站為青町火車站,下行站為...
天齊廟即東嶽泰山廟,創建年代已不可考,但院中有“重修東嶽泰山廟記”碑,已斷為數截,且缺一塊,碑文中有“天順改元”字樣,正文前有“修武縣儒學教諭保定蔡璵...
河北東嶽天齊廟始建於戰國(前475-前221)時期,位於平鄉縣東南部的河古廟村。... 河北東嶽天齊廟始建於戰國(前475-前221)時期,位於平鄉縣東南部的河古廟村。...
作頭天齊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繁城鎮作頭村,占地面積2023平方米。2016年6月6日,作頭天齊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齊禪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宗場證[吉]F020040003號”)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松花湖壩西4公里的佛手山。千年古剎“天齊禪寺”,不同於同名的“天齊廟”,在...
天齊廟村,位於山東省泗水縣城東南33公里,龜山東麓,村南、村東、村北三面臨黃陰河,地處山區。...
天齊廟小區座落在山東省高唐縣縣城中心最繁華地段金城路、春場街、古樓路、官道街圍合處,總占地面積210畝,總建築面積20餘萬平方米,總投資額3億元,該小區由山東...
穆村天齊廟,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九龍街道穆四村內... 穆村天齊廟,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九龍街道穆四村內,始建於元朝至順年間(1275年),廟整體院落呈長...
逢善天齊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逢善村,占地面積1220平方米。2016年6月6日,逢善天齊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位於安徽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渦陽天靜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東嶽廟又稱天齊廟,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渦陽...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初,天齊廟是當地一所很有名的國小。方圓十里八村的孩子,都來這裡讀書學習。廟周圍溝壕環繞,壕外後面有一片樹林,三大殿正坐落在樹林圍...
廟四周是個水圍子,成正方形;廟有三層,大門朝南,第一層是一間門樓,上寫“天齊廟”三個大字;第二層是大廳,供奉的菩薩有三尊佛祖、四大金剛;第三層是後大殿,...
所以,他的祀廟稱東嶽廟、天齊廟 [1] 。化羊廟相傳始建於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統二年(1910)先後七次重修。原有廟宇130餘間,是一處比較完整的古建築...
三俠五義戲, 遇皇后。打龍袍 ,京劇名,《遇皇后》與《打龍袍》二劇聯演,稱《遇後龍袍》,又名《天齊廟》、《趙州橋》、《斷後》。出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