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天關由
拜耳命名法賦予的名稱是Zeta Tauri;
佛蘭斯蒂德命名法的名稱是
123 Tauri。天關A和B的名稱源自華盛頓多星星表(Washington Multiplicity Catalog,WMC)所使用的慣例,並且已經被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所採用。
天關是中國天文學使用的名稱,以前翻譯為Tien Kwan(漢語拼音為Tiānguān),意思是天上的關卡。它是畢宿中的一個小星官。天關也可以翻譯成Tien Kwan(星官的天關不僅僅只是金牛座ζ,它只是主星,其它成員還有金牛座113、126、天關增三(128)、129、130和天關增六(127))。在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恆星名稱工作組(WGSN)對恆星傳統的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確定正確的名稱只屬於單獨的一顆恆星,而非整個恆星系統中的多顆恆星。它於2017年6月30日審定英文名稱為Tianguan,並專屬於主星天關A。
屬性
天關是僅有一組光譜線的光譜
聯星系統,這意味著兩顆恆星彼此的軌道非常接近,不能以望遠鏡測量
角解析度;而且伴星的光度非常微弱,僅能由主星軌道運動造成光譜中吸收線的變化來顯示伴星的存在。估計這兩顆天體之間的距離約為1.17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17%。它們的圓軌道周期大約是113天。
相較於太陽,主星天關A是一顆巨大的恆星,質量超過太陽的11倍,半徑是太陽的5-6倍。它的投影自轉速度大約是125 km/s。估計伴星天關B的質量是太陽的94%,但不知道它演化到了哪個階段,如果它是主序星,那么以它的質量而言,它的光譜類型可能是G4。
主星的光譜呈現B2 Ⅲpe的類型。光度分類的"Ⅲ"表示它是一顆耗盡核心的
氫,在演化上已經離開
主序帶的
巨星。尾碼的字母"p"表示光譜中未指出特定的化學性質,而"e"表示它是有發射線的恆星。對於這樣的pe星,發射線是由一個從恆星外層圈中拋出的物質組成,由旋轉的氣體
星周盤產生的。該頻譜中的震盪模式是由盤面中的單臂螺旋密度波引起的。盤面的進動可能是受到伴星的引力影響。
根據天關的光譜,顯示出其有亮度的變化。變星總表將其歸類為仙后座γ型變星(又稱
殼層星),是一種
食變星,但它也有可能二者都不是。克羅地亞赫瓦爾天文台的赫沃耶·博希奇(Hrvoje Božić)和克雷希梅爾·帕夫洛夫斯基(Krešimer Pavlovski)在1981年至1986年對天關的亮度進行了持續觀察,注意到光度曲線中有一種類似"食"的效果。但後續的研究,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光度學資料,包括來自
依巴谷衛星的資料,都未能確認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