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代,汊澗鎮境域為天長重鎮之一。
抗日戰爭期間,汊澗為淮南抗日根據地、津浦路東地區重鎮之一,一度改為澗市。
1949年10月,設澗區、澗鎮。
1958年9月,撤區並鄉為澗鄉。
1959年5月,撤鄉建汊澗公社。
1983年1月,政社分設為澗區、澗鎮、漢澗鄉並存。
1992年4月,撤區並鄉,澗鄉併入汊澗鎮。
2001年10月,於窪鄉併入汊澗鎮。
2007年5月,釜山鎮併入汊澗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汊澗鎮轄澗、於窪、釜山3個居民委員會,葉營、三店、雙元、郜山、漂牌、長山、張營、時灣、漢北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5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汊澗鎮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於窪社區、汊澗社區、釜山社區、三店村、葉營村、雙園村、郜山村、張營村、長山村、汊北村、時灣村、漂牌村。鎮人民政府駐汊澗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汊澗鎮地處天長市西部,東與天長市
石樑鎮相連,南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
馬集鎮接壤,西接來安縣
半塔鎮,北與江蘇省
盱眙縣舊鋪鎮為鄰,鎮人民政府西距滁州市70餘千米,東距天長市23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60.6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汊澗鎮有耕地面積83039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汊澗鎮轄區總人口606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萬人,城鎮化率38%,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0842人,占50.9%;女性29808人,占49.1%;14歲以下人11550人,占19.1%;15~64歲36600人,占60.3%;65歲以上12500人,占20.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72人。
截至2017年末,汊澗鎮常住人口50425人。
截至2019年末,汊澗鎮戶籍人口為5724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汊澗鎮財政總收入5070萬元,比上年增長14.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28萬元,增值稅3120萬元,企業所得稅1224萬元。
2019,汊澗鎮有工業企業18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2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2個。
農業
2011年,汊澗鎮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5000噸,油料作物6000噸。
工業
2011年,汊澗鎮工業形成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儀表光纜、物流、玩具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24億元。規模以上企業5家。
商貿
2011年,汊澗鎮出口2000萬美元。
金融業
2011年末,汊澗鎮金融機構有各類存款餘額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
郵電業
2011年,汊澗鎮業務收入59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88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汊澗鎮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150人,專任教師100人;中心國小4所,在校生3040人,專任教師17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在校生2215人,專任老師15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26萬元,比上年增長1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1%,比上年提高了1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汊澗鎮有文化館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1個;文化專業戶42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3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05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汊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門診部2個;病床110張。專業衛生人員9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0人,註冊護士25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7650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汊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43戶,人數1705人;醫療救助58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7人,敬老院1家,床位7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6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汊澗鎮有郵政局、電信局各1個,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24個,固定電話用戶6705戶,行動電話用戶39000戶,寬頻接入用戶32181戶。
基礎設施
2011年末,汊澗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鎮水廠深井3個,年供水15萬噸。
2011年末,汊澗鎮鎮區有園林綠化面積20000平方米。
交通運輸
2011年,汊澗鎮境內有寧連(205國道)、寧淮高速公路南北貫穿,312省道東西貫穿全境,南北與南京、淮陰分別相距70餘千米和120餘千米,為兩省四縣(市、區)交通要道。
歷史文化
汊澗鎮因縣西四十五里汊澗河與西南諸水三合流成澗而得名。
風景名勝
臥龍公園
臥龍公園,位於天長市以西約25千米的汊澗鎮
釜山腳下。
龍王井,位於汊澗鎮
釜山臥龍公園之巔的“龍王井”,井水長年不竭。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汊澗鎮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鄉鎮名單。
2022年2月,入選安徽省衛生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