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飛舟

天路飛舟

《天路飛舟》是崔吉俊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23年11月。

《天路飛舟》全景式地呈現了從神舟一號神舟十號的發射過程,真實記錄了中國載人航天從無到有,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太空出艙行走到交會對接的飛天曆程。這是一部文學與科技兼容的作品,也是一部科技人以廣博的專業學識、豐富的經歷及長年積累的藝術修養而成就的文學作品。該作品是第一部真實再現中國航天科技一路奮發的紀實文學,更是以詩意盎然的文學描寫再現科學精神的生動文本。其所書寫的內容就發射任務全局來說,只是一個側面,但卻是首部最具現場感,最為真實準確的航天紀實文學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路飛舟
  • 作品別名:天路飛舟:中國載人航天發射親歷記(含副標題)
  • 作者:崔吉俊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紀實文學
  • 題材:載人航天飛行
  • 字數:50萬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時間為線索,記錄中國的飛天奇蹟及新老航天員刻苦攻關、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的奮鬥歷程,講述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發射過程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在這些事件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以豐富的事實見證、體現中國共產黨對科技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極為關鍵的領導;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該書作者親歷了“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發射任務全過程,且自“神舟七號”起一直擔任發射場區任務指揮部指揮長,書中事件都是他親身經歷的事件,這使得該書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書中的大人物或小人物,共同為中國載人航天這一偉大事業奮鬥過,都值得尊敬,值得記錄。

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神舟一號”:一飛沖天,初戰告捷
一、組建測試發射隊伍
二、載人航天發射場首次合練
三、零高度逃逸救生試驗
四、飛船故障開大底
第二章 “神舟二號”:歷經坎坷,天路警鐘
一、嚴格訓練,嚴格考核,迎接“神舟二號”飛船空運進場
二、小小工程師惹怒“平台皇后”
三、退伍老兵的請戰書
四、一錯難收,敲響“世紀警鐘”
第三章 “神舟三號”:大退大進,柳暗花明
一、戈壁上空完成一場特殊試驗
二、飛船穿艙插座引發激烈爭論
三、發射場迎來一支神秘隊伍
四、航天大軍團聚大漠共度春節
五、大漠春光萬里,“神舟三號”遠征天宇
第四章 “神舟四號”:挑戰低溫,飛雪迎春
一、響鼓仍需重槌擂
二、測控設備用錯遙控碼錶,撤離演練釀成重傷事故
三、“中華聖土”搭飛船遨遊九霄
四、“神舟四號”發射遭遇極端天氣
五、雪夜寒燈一壺酒
第五章 “神舟五號”:載人首飛,千年夢圓
一、中國航天人的定力與自信
二、六雙眼睛竟未發現插錯的插頭
三、飛船更換航天員座椅緩衝裝置
四、航天員參加發射場聯合檢查
五、火箭越“長”越大,紅旗越飄越高
六、心有定力,300噸推進劑順利注入火箭儲箱
七、勇士直上九霄
第六章 “神舟六號”:雙人多天,再探天宇
一、血的教訓,淚的教訓
二、“神舟六號”不是“神舟五號”的簡單重複
三、發射場測試不是出廠測試的簡單重複
四、B碼終端故障成全一次手控“點火”
五、越到最後越要注重質量
六、航天員踏雪出征
第七章 “神舟七號”:“天神”出艙,漫步太空
一、青山腳下崛起一支航天精英
二、接受新的檢閱
三、發射場堵住“漏”,止住“散”
四、伴飛衛星亦閃光
五、金絲銀針繡紅旗
六、祖國,航天,永恆的主旋律
七、走開吧,不合時節的秋雨
八、茫茫太空留下中國人一串閃光的足跡
第八章 “神舟八號”:萬里追吻,築夢“天宮”
一、發射中心兩隻翅膀都要硬,才能飛得高、飛得遠
二、中美兩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真能實現合作嗎
三、航天發射高風險時刻製造著成功與失敗的懸念
四、舉一反三,只為“天宮一號”發射更安全、更可靠
五、“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激情“親吻”
第九章 “神舟九號”:九天飄瑞,龍鳳呈祥
一、發射場英雄輩出
二、“神舟九號”緊急更換外迴路泵
三、巾幗建功,英模披紅
四、首次挑戰高溫發射
五、笑靨如花綻放九重天外
第十章 “神舟十號”:凱歌高奏,十全十美
一、遠程自動操控系統引領發射中心技術創新
二、戈壁小鎮越來越美,越來越舒適
三、一隻二極體濺起不小的波瀾
四、十戰十捷,“神舟十號”飛船完美騰飛
五、王亞平展示太空“魔術”
六、發射場20餘年辛勤耕耘碩果纍纍
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作者崔吉俊為資深科學家,曾參與組織、指揮了從神舟一號至神舟十號飛船發射任務的全過程,自神舟七號起一直擔任發射場區任務指揮部指揮長。長期工作在航天科技第一線的崔吉俊積累了大量相關資料,並打算將這些資料永遠封存。2016年,他參加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任務時,著名科學家潘建偉認為這些資料很有意義,並建議他把載人航天發射的全過程寫出來。一席話點燃了崔吉俊靈魂深處的創作火花。於是他沿著工作筆記的脈絡,將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參與群體作為書寫的人物主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載人航天發射中的感人故事。書中的情節大都為作者的所見所聞,具有十分真實的現場感。甚至書中人物的一些對話,也都是崔吉俊從工作筆記中摘錄出來的,未加多餘的修飾,保留了原汁原味。同時他還特別採訪了多位曾一同工作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掌握了翔實的第一手素材和大量資料。
崔吉俊在創作時幾經思考:“這本書首先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但是其內容又繞不開大量的技術事件,我不得不用有一定深度的技術術語來描述。雖然儘量寫得通俗易懂,但缺乏科技知識的讀者理解起來還是有一些困難。”為了讓更多的讀者不僅能讀懂,並且能理解這部作品,崔吉俊希望他的書既不是回憶錄,也不是技術專著,或一本科技報告或故障歸零報告,而是一部具有前沿科學性的文學作品。書中涉及到一系列關於航天科技的專業知識,作為科學家的崔吉俊本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書稿完成之後,又特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酌正。周建平院士以深厚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親自作了多處修改,補充了不足,避免了謬誤。“越到最後越要注重質量”,該書的寫作和修訂也體現出航天人“問題歸零”的科學精神。

作品鑑賞

《天路飛舟》對於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的敘述簡潔生動,細節場面描述真實。作品較為詳實地敘寫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航天事業及飛船發射系統工程的關心支持,重點塑造參與載人航天發射工程的科技人員,特別是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景海鵬翟志剛劉洋王亞平等諸多令人耳熟能詳的航天員形象。這是當代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英雄譜系。作品對幾個標誌中國航天科技水平的關鍵性飛船發射予以重點描繪,譬如載人首飛的“神舟五號”、雙人多天的“神舟六號”、出艙漫步的“神舟七號”、天宮對接的“神舟八號”、太空授課的“神舟十號”等,使人真切感受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上升態勢和堅實步伐。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航天人“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和挑戰”的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正如作者寫道:“如果說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的發射是向喜馬拉雅山艱難攀登,那么,‘神舟五號’發射就是向極頂的最後衝刺。”作品秉承非虛構書寫的基本原則,既抒寫由“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發射的卓越成就,也不避諱再現每一次發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意外。譬如,第二章“‘神舟二號’:歷經坎坷,天路警鐘”寫到因一個操作差錯差一點使飛船發射任務毀於一旦的故事,第三章描述“神舟三號”發射過程的“大退大進”等。這么寫並不是為譁眾取寵或博人眼球,而是力圖表現包括發射場域在內所有航天人肩負使命、攻堅克難的精神境界,表現“不見風雨,難見彩虹”的必勝信念,表現愛國敬業、無私奉獻的情懷與擔當。
在《天路飛舟》中,作者的身份決定著作品的親歷性和深度感。一方面,這種親歷性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外在任務式採訪和田野調查,而是20餘年融入其中的日常生活和生命體驗。因此,作品的真實性、現實性、情感性和現場感或許將超越同類題材的非虛構創作,這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書中故事都是我親身經歷的事件,應該是百分之百真實;即使是書中人物的對話也都儘量保留原汁原味,未加修飾,是從我的筆記本中摘錄出來的,讀者不必費心思揣摩其中的真偽。”作者深諳非虛構創作規範,既體現出作者寫作理念的純正,也在最大程度賦予作品作為載人航天發射“信史”的文獻性價值。而這一價值的凸顯,給予《天路飛舟》更為鮮明的個性與文本魅力。另一方面,與親歷性相關聯的是作品的深度感。這源於作者對載人航天發射全過程的熟悉與熟知,以及由此生髮的文化反思與思辨。譬如,作者認為“發射任務結果圓滿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產品質量,而過程圓滿則更多靠的是發射場的組織和實施。”這實際上告訴人們,發射是否“圓滿”,取決於諸多條件,並非為單一要素所決定。在總結神舟飛船“十全十美”時,作者特別提出鑄就載人航天精神、打造航天文化的命題,將此歸結為“創新並逐漸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最新載人航天發射技術”“創新並豐富了載人航天發射質量文化”“創新並升華了團結協作文化”等多個富於深度的新思考。這既是從特定視角對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歷史回眸和現實聚焦,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前瞻性預測。深度感使作品並沒有僅僅止步於人物和事件的過程性描述,而是能夠穿透歷史時空的風雲際會,發掘出深潛其中的現代民族國家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及文明交流互鑒、文化互動交融等深刻內涵。
聚焦神舟飛船的發射過程,是《天路飛舟》的特別之處。但作品並未囿於“發射”過程的描述,對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飛彈、“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和發射,20世紀90年代初制訂的“三步走”載人航天工程國家戰略計畫等也有再現,其意在於以飛船“發射”為敘述重心,展現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更為寬廣的背景和恢宏的語境,以及來路、現狀與未來。為演繹這一縱橫捭闔、波瀾壯闊的航天偉業,《天路飛舟》以質樸的專業話語與靈動的文學話語緊密結合的敘述方式,描述眾多的人物和事件,定位準確而敘寫生動、激情洋溢又冷峻理性,呈現出別樣的風采。譬如,在描述“神舟五號”準時點火起飛時,作品寫道:“大漠上響起山呼海嘯般的轟鳴,火箭迎著滿天霞光,載著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扶搖直上九霄。抬頭仰望,留在湛藍天空中的飛行軌跡恰似一個草書漢字‘龍’。‘中國龍’直衝雲天。”這是嚴謹的寫實,也是浪漫的寫意。類似這樣的描述在作品裡還有很多,既是對作品非虛構性的定格,更是以文學之美構築文本的審美價值,使之意味深長。

作品評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天路飛舟》用真情實感講述“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過程中的動人故事,融紀實性、知識性為一體,書中的人物和事跡閃耀著載人航天精神的光芒。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頁數
天路飛舟
崔吉俊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3年11月
978-7-5722-6488-7
496頁

作者簡介

崔吉俊,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人。曾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夸父一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參與組織、指揮“神舟一號”至“神舟十號”飛船發射任務全過程,曾獲得載人航天工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載人航天突出貢獻獎、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獎和中國航天基金獎等獎項。著述頗豐,包括專著《火箭飛彈測試技術》《捷聯慣性測量組合測試原理與方法》《載人航天發射技術》《航天發射試驗工程》等,譯著《制導飛彈》《衛星研究與開發的最新成果》《“阿波羅”登月計畫中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登月發射倒計時》《航空航天導航系統》等,詩集《大漠飛天歌》《西風醉》《天夢》《蒼山如海》《我在德令哈數星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