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里

杭州地名。原南起莫衙營,北至環城北路東段。清名糞箕兜。《武林坊巷志》:“糞箕兜,西出頭營,南通馬路,北有元寶盪。”抗戰前,董某在此建房24間,取名天賜里。今為天賜苑。

歷史沿革
天賜里南起莫衙營,北至環城北路,長237米。清名糞箕兜。《武林坊巷志》丁丙註:糞箕兜,西出頭營,南通馬路,北有元寶盪。明釋本源住新庵。抗戰前,一個叫童田茂的老闆在此建房24間,取名“天賜里”。
清時,艮山門糞箕兜一帶多絲織作坊。1902年,日本人坂本菊吉由日本領事館介紹到下城糞箕兜壽傅義作坊學習,研究杭州平花綢機的構造、生產情況,並繪成圖案。學成後回國,進行改造,製成提花綢機,然後出口賣給中國。不久,杭州出現日本式木製提花織機。
《康熙仁和志》:新庵,在東里坊。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僧本源建。據《東城雜記補》,新庵即祇園庵。後為園,頭僧多樸實,耕種自養。乾隆二十五年(1770),里人邵煥文歸,攜紅紫牡丹兩種植於庵後圃,後鬥豔爭魁,遂成一景。《祇園看牡丹》詩:“群芳落盡放新花,不是官家是佛家。一片異香侵舍利,數枝艷質對袈裟。問心了了塵無染,著色空空貌最嘉。已與朱門相隔絕,莫教錯認舊繁華。”
舊時,杭城東北郊庵堂廟宇之多幾無法統計,有錢人家借庵廟修來世,甚至消夏避暑的別墅亦冠庵名。大多建在城郊之間,入世寸步,出塵咫尺,享受天上人間兩邊煙火。糞箕兜附近就有萬壽寺、七寶林、德寧庵、新庵、祇園庵、藥師庵、天花庵、孝慈庵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