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句出處
這個句子出自孔子為《
周易》寫的《象傳》。象傳,分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釋卦象立義的,小象是解釋六爻辭的。這個句子,分別出自乾坤兩卦的“大象”。
比較通俗的解釋(參考):天的運行康泰良好,君子應該效仿天而自強不息;地的形勢取法坤相,君子應該效仿地而厚德載物。註:坤相,其義為“順承”。
周易原文
《易經》
……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
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
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
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相關詮釋
詮釋一
《易經》中認為:
乾為馬,坤為牛。
故,天行健,就不難理解,
駿馬以形容自強不息;坤為牛,以牛來詮釋人之品德。
有些古句是不需要詳細解釋的,關鍵在於個人的體味。
詮釋二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與“地勢坤”失去了對稱,原因如下:
據帛書《周易》,“乾”為“鍵”,“天行健”乃“
天行鍵”,“鍵”乃“乾”之古字,而“鍵”又訓為“健”,串在一起:
天,行矣,乾(鍵)。乾,健也。
據帛書《周易》,“坤”為“川”,“勢”乃“執”,“地勢坤”乃“地執川”, “川”乃“坤”之古字,而“川”又訓為“順”,串在一起:
地,執也,坤(川)。坤,順也。
“地”也有“原初的肯定性的強力”, “執”執力為“勢”,所以“地執坤”變成了“地勢坤”。 “執”
執持、
執守;“勢”“勢力”、 “形勢”,坤之義大矣哉。
人參贊天地化育,參入“存在者之整體”,又能“復”,而得以“見天地之心”。天、地、人,三才而兩之,中道而行,何惑之有?
天行矣,乾。乾,健也。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執也,坤。坤,順也。君子以厚德載物。
詮釋三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卦)。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奮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
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肚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詮釋三:天很堅強勁健,人應該像他一樣堅強。所謂地勢坤,就是人要學大地一樣寬厚,仁愛,有包容萬物之胸懷,厚德載物,孕育萬物 就是胸懷,就是
氣度,大地的千姿百態,
五顏六色,高山峽谷,平原江湖,都是天的運行下,形成的,也就是說大地的形成源於天。那么人就像大地 ,學會包容理解。
詮釋四
君子像天一樣自強不息,像地一樣厚德載物。
註:
厚德載物:用深厚的品德承載萬物。
這個道理很深刻,一個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為棟樑;一個自強的人,才能成為英雄!
正如詮釋三所講人應當向天和地一樣,學會堅強與包容,在穩重中走向成功!
清華校訓
1914年
梁啓超到清華大學,在同方部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
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