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竹黃

天竹黃

天竹黃,中藥名。為禾本科簕竹屬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簩竹屬薄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青皮竹,分布於廣東、廣西,現華東、華中、西南各地廣為栽培;薄竹,產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化痰,涼心定驚之功效。主治小兒驚風,癲癇,中風痰迷,熱病神昏,痰熱咳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天竹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簕竹屬、簩竹屬
  • :青皮竹、薄竹
  • 採收時間:冬季
  • 毒性:無毒《開寶本草》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一、藥材性狀,二、飲片性狀,相關論述,

別名

竹黃《蜀本草》,天竺黃、竹膏《開寶本草》,竹糖《增訂偽藥條辨》。

入藥部位

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性味

味甘,性寒。

歸經

入心、肝、膽經。

功效

清熱化痰,涼心定驚。

主治

小兒驚風,癲癇,中風痰迷,熱病神昏,痰熱咳喘。

相關配伍

1、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塞壅嗽,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錢,辰砂、麝香(各別研)各半兩,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乾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銼,炒乾用)。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鹽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小兒藥證真訣》抱龍丸)
2、治小兒急驚風瘹,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末五錢,天竺黃二錢。上為末,白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湯下。(《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
3、治諸般瘋狂癲癇,痰迷心竅等症,川鬱金一兩,天竺黃一兩,雄黃五錢,白礬三錢。上為細末,用不落水豬心血,搗勻為丸,如桂圓肉大。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湯調送一丸。藥用硃砂為衣。(《春腳集》抱膽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研末,每次0.6-1g。
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使用注意

無濕熱痰火者慎服,脾虛胃寒便溏者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冬季採收,砍取竹竿,剖取竹黃,晾乾。竹黃由於自然產出者較少,大多採取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乾。另,用在青皮竹上人工打洞的方法,也能形成竹黃。

二、炮製方法

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過羅去灰屑,用時搗碎。

形態特徵

1、青皮竹,竿高8-10m,直徑3-5cm,尾梢彎垂,下部挺直;節間長40-70cm,綠色,幼時被白蠟粉,並貼生淡棕色刺毛,後變無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7-11節開始,以數枝或多枝簇生,中央1枝略較粗長。籜鞘早落;籜耳較小,不相等,大耳狹長圓形至披針形;籜舌邊緣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葉鞘無毛,背部具脊,縱肋隆起;葉耳通常呈鐮刀形,邊緣具彎曲而呈放射狀的繸毛;葉舌邊緣齧蝕狀;葉片線狀被針形至狹披針形,一般長9-17cm,寬1-2cm,先端漸尖具鑽狀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假小穗單生或簇生於花枝各節,鮮時暗紫色,乾時古銅色;小穗含小花5-8朵,頂端小花不孕;穎僅1片,具21脈;外稃橢圓形,具25脈;內稃披針形,具2脊,脊間10脈;鱗被不相等,邊緣被長纖毛;花絲細長,花葯黃色,子房基部具柄,花柱被短硬毛,柱頭3,羽毛狀。
2、薄竹,竿高5-8m,直徑2-3cm。節間長30-45cm,上半部於幼嫩時被白色柔毛,老時毛落。分枝常於竿基部第3節上開始,近水平開展。竿籜幼時紫紅色,老時變枯黃色,其長度常為其節間的一半;籜鞘近呈梯形;籜耳呈極狹的線形;籜舌近全緣;籜片窄三角形,先端長漸尖,邊緣在近先端部分內卷。葉鞘無毛,先端帶紫紅色;葉耳和鞘口繸毛具芒;葉舌近截形。葉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5-26cm,寬3-4.5cm,次脈7-9對,小橫脈明顯,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葉柄紫紅色,無毛,長約5mm。花枝長35-40cm,節間長3-6cm;次級分枝長5-10cm,基部托以鞘狀苞片,基部抱莖。假小穗先端漸尖;苞片卵狀披針形,長7-11mm。小穗先端漸尖;穎2片,呈卵狀披針形;不孕外稃卵狀披針形,具15脈,背部中脊隆起;內稃具6脈,頂具1束短毛,鱗被3,脈紋不明顯;花葯基部具不等長的2裂;子房近棒狀,花柱狹長,柱頭羽毛狀。

生長環境

1、青皮竹,常栽培於低海拔地的河邊、村落附近。分布於廣東、廣西,現華東、華中、西南各地廣為栽培。
2、薄竹,常生於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綠闊葉灌木林中。產雲南等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多角形的片塊狀或顆粒狀,大小不一,有的僅長1-2mm。表面發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灰藍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斷面光亮,稍顯粉性,觸之有滑感。吸水性強,置於水中有氣泡產生,不溶於水。氣微,味甘,有清涼感,舐之粘舌。以片塊大、色灰白、光亮、質細、體輕、吸濕性強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呈不規則多角形的片塊狀或顆粒狀,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藍灰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斷面光亮,稍顯粉性,觸之有滑感。吸水性強,置水中有氣泡產生。氣微,味甘,有清涼感,舔之粘舌。

相關論述

1、《蜀本草》:“制石藥毒發熱。”
2、《日華子》:“治中風痰壅,卒失音不語,小兒客忤及癇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