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牖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頸部,橫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凹陷中,在胸鎖乳突肌止部後緣;有枕動脈肌支,耳後動、靜脈及頸後淺靜脈;布有枕小神經本乾,深層為副神經、頸神經。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瘰癧,肩背痛。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牖穴
- 出處:《靈樞·經絡》
- 隸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 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瘰癧,肩背痛
- 功能:清頭明目、活絡利耳
- 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瘰癧,肩背痛
- 主要配伍:配風池、率谷主治偏頭痛
- 操作:直刺0.5~1寸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
名稱釋義
(1)天牖。天,天部也,陽氣也。牖,窗戶也。該穴名意指三焦氣血在此吸熱後上行天部。本穴物質一為肩髎穴吸熱上行的少許水氣,二為穴外天部匯入的少許水氣,水濕之氣吸熱後循三焦經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上行天部的窗戶,故名。
(2)天聽。天,天部也,陽氣也。聽,聞聲也。天聽名意指穴內上行天部的陽氣衛強勁的風氣。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陽氣勢強速快,如風之聲響,故名天聽。
功能作用
補陽化濕。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定位
在頸部,橫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凹陷中。
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止部後緣;有枕動脈肌支,耳後動、靜脈及頸後淺靜脈;布有枕小神經本乾,深層為副神經、頸神經。
主治
1. 頭痛、項強、頭暈、目痛、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2. 瘰癧。
操作
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有於治療頸後神經痛、落枕、頸椎病等。
配伍
配風池、率谷主治偏頭痛;
配肩髃、曲池主治肩臂痛;
配懸鐘主治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