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建築材料調查

天然建築材料調查 building material deposit investigation , 水利工程需用的土料、砂礫石和石料等三大類天然建築材料資源的地質勘察工作。這三類材料都是土石壩的築壩材料,而砂礫石和石料又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料。這三類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用途廣泛,用量巨大,工程地區附近有無足夠數量的三大材料資源,往往影響水工建築物形式的選擇和工程造價的高低。因此,天然建築材料調查是水利工程地質勘察中不可缺少的項目。

任務,方法,勘探工程,試驗,儲量計算,開採條件和環境地質影響調查,

任務

①在工程附近地區調查土、砂礫石和石料的天然產地和分布範圍;
②測試各類材料的物理性質和技術性質,評價材料的適用性;
③估算產地的天然存儲量;
④查明產地的開採條件和運輸條件;
⑤評價材料開採對環境的影響等。
調查工作要與工程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工作開始時,首先要了解工程所需的材料種類、用途和數量。在調查進行中,隨時根據發現的材料種類、質量和儲量情況調整調查的對象和目標。

方法

通常採用以下幾種。
普查與地質測繪  在有區域地質圖和第四紀地質圖的地區,只需進行路線普查即可發現有無所需的料場。普查以工程建築物為中心,按照由近及遠的原則逐步擴大範圍。對普查發現的料場首先要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測繪比例尺一般採用1:25000~1:5000。工程地質測繪的研究內容有:第四紀沉積物的成因類型、厚度、成分和分布情況,岩石的種類、堅硬性和地質構造等,這些資料對進一步布置勘探工程、採集試驗樣品及圈定儲量範圍都不可缺少。

勘探工程

勘探工程是了解地表以下地質結構和材料儲存情況的主要手段。料場勘探主要採用試坑或鑽孔。勘探坑孔一般布置成格線狀,初期間距為100~300m,視料源層次的變化情況,逐步加密勘探網。在勘探過程中要詳細描繪地質剖面,鑑定岩土名稱和性狀,確定土層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的變異,並記錄地下水位出露高程和含水層的位置。另一項主要工作是採取岩土試樣,並要分層採取。土樣需採取原狀樣和擾動樣。砂礫石只採取擾動樣。石料一般從露頭上鑿取或選取岩心。

試驗

為了解各類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質需要進行材料性質試驗。土料的主要測試項目有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粒度成分、界限含水量、有機質含量、水溶鹽含量。為了掌握土料的可壓實性,需要進行擊實試驗,以確定土料的密度與含水量關係。對於某些易膨脹土,還應測定其膨脹性、化學成分和粘土礦物。砂礫石的測試項目主要有:岩石成分或礦物成分、粒度成分、密度以及有害物質含量,如含泥量、針片狀顆粒含量、雲母含量、有機質含量、硫化物含量等。石料的試驗項目主要有:礦物成分、風化程度、密度、吸水率、抗壓強度、抗凍性等。

儲量計算

通過儲量計算以確定可采資源的數量,通常以體積表示,單位為m3。在儲量計算之前,首先根據各類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結合工程要求的質量標準評定材料的適用程度,確定有效層和無效層。其次根據平面地質圖圈定有效層的分布面積,根據剖面圖確定有效層的垂直厚度。有效層的面積乘以其垂直厚度即可得出總體積,也即料場總儲量。在實際計算時,平面邊界必須是坑孔控制的範圍。有效層厚度變化較大時,可以採用分段控制。有效層中夾有薄的無效層時,必須扣除。砂礫石料場常分布在河流的漫灘或階地上,為便於採用不同開採方法,還應分別計算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的儲量。在計算有效層儲量時,如果有上覆無效層,也要計算其體積,以便確定開採時的剝離量。

開採條件和環境地質影響調查

主要內容有:料場距建築物的距離,現有交通情況,料場內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富水性,料場開採後對植被的破壞情況以及對地層侵蝕作用的影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