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寺

天清寺

天清寺位於河南開封。五代周太祖建,初名國相寺,又稱白雲寺。寺有塔,六面九級,宏偉莊嚴,通稱繁塔,故俗稱繁塔寺。明末毀於水患,僅存一殿一塔,塔復折斷,僅餘三級。清乾隆中(1736~1795),重修之,前臨惠濟河,後依古吹台,碧水綠楊,景物佳美。民國十七年(1928),馮玉祥毀像驅僧,改為農林實驗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清寺
  • 地理位置:河南開封
  • 又稱:白雲寺
  • 廢毀時間:1927年
【 天清寺 】 《 佛學大詞典 》
繁(讀:薄)台,位於開封城東南,禹王台公園的西側。那裡原是一座長約百米自然形成的寬闊高台,因附近原來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稱為繁台。早在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元末毀於兵火。清初重建,稱為國相寺,於1927年廢毀,現僅存一座建於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
北宋時期,每當清明時節,繁台之上春來早,桃李爭春,楊柳依依,晴雲碧樹,殿宇崢嶸,京城居民郊遊踏青,擔酒攜食而來,飲酒賦詩,看舞聽戲,賞花觀草,燒香拜佛,人們盡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北宋詩人石曼卿春遊時寫詩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見皇都十里春”。讚美在繁台春遊時,還能欣賞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