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舊城

天津舊城

天津舊城於1404年明朝永樂二年間修建,位於海河上獅子林橋的西面,現已無城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舊城
  • 地理位置:海河上獅子林橋的西面
  • 修建時間:1404年明朝永樂二年間
  • 特點:東西長,南北短形如算盤
  • 美食:酸梅湯、麻團涼果等甜食
天津舊城簡介,天津舊城歷史,美 食,

天津舊城簡介

城中心建有一座以鐘代鼓的鼓樓,明代建築,高三層,四面穿心,通東、南、西、北四條大街,是天津舊城標誌性建築。南門內大街有建於光緒33年(1907年)的廣東會館;西北角有建於康熙42年(1703年)的伊斯蘭教的清真大寺;東北角則有於元泰定3年(1326年)創建的用來祭祀航海守護神的天后宮以及建於明宣德2年(1427年)的玉皇閣。獅子林橋的一旁,有建於光緒30年(1904年)的基督教會、望海樓教堂。另外,和平區濱江道獨山路的老西開教堂也對外國人開放,但非基督徒則不得入內。

天津舊城歷史

天津舊城是在1404年明朝永樂二年間修建的。這座城當時東西長,南北短形如算盤,所以人稱“算盤城”。它周長九餘里,城高三丈五尺,設四個城門,分別以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城的四角設有四個角樓,城內設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中央為鼓樓。城周圍分別設立了七座環城炮台。
那時,天津還沒有商埠城鎮的繁華和喧鬧,一派田園風光,秀麗恰人。明代正德年間著名大學士李東陽曾寫詩描述了當時舊城周圍的情景。
那時,北門外是通往京師之路;東門外臨海河,順流東下可觀海上日出;西門外綠野叢林,花艷鳥鳴,炊煙縹渺;南門外的平原則是一片一望無際的稻田。
作為北方漕運中心的天津,江南糧船匯集河上的繁忙,天津三衛的左營馬軍駐紮在大直沽一帶的營寨的情景;七十二沽平闊濤靜的景象;皓月當空時海河幽美的夜色……被詩人絕妙的詩筆描述得淋漓盡致,讀來仍會為之所動。
經歷了明、清兩朝代的建設與發展,天津在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等諸方面都繁榮起來,逐漸成為我國的一個繁盛的城市。

美 食


天津人在高溫季節喜歡吃冷食。除去酸梅湯、麻團涼果等甜食小吃外;還喜歡吃鹹食小吃,涼粉與扒糕便是。
涼粉,天津也叫“悶子”;正宗的涼粉,系由粉坊用綠豆所制澱粉熬成,熬後放在木盤或碗內晾涼成型。扒糕是用蕎麥麵加水,適量加白礬和“面”,用手拍成玉米餅(較薄)狀,上屜蒸熟即成。涼粉與扒糕,製作時都經加熱熬或蒸,已屬熟食。出售時,涼粉像塊豆腐放在水內;扒糕有的要用冰鎮,以保鮮不餿並使清涼。盛碗時再切成小塊(條)。
吃涼粉或扒糕,普通都要拌而食之。拌食的小料,是用麻醬(調稀)、醬油、醋,加蒜水;近年有不用蒜,而加辣椒油。
涼粉與扒糕,也可炒而熱食。涼粉可加韭菜;扒糕可加油菜,一般是當菜餚食用。涼粉天津一直有售;扒糕近年已稀見,但在舊保定府所屬各縣有成為地方風味的趨勢。幾乎家家飯店都賣各種炒扒糕,有葷有素,成為特色。
天氣一熱,城裡城外人家,在暮色蒼茫中,用黃瓜拌涼粉當“菜”,就大餅、稀飯而食,確是經濟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