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水文,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元代,大批漕糧經三岔口轉運入京。元泰定三年(1326)在境內東北部建天妃宮,此地成為“百貨交集”之重鎮。
明永樂二年(1404年2月11日—1405年1月30日)設衛建城,居民增多。到清代漕運、鹽業、屯田等日漸繁榮,商業、金融業逐漸發展,人口劇增,多來自安徽、山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
清道光年間(1840年前後)城內人口95351人。從明至清成為天津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國17年(1928)設天津特別市。時,隸屬一、二區和天津縣。日時期(1938—1945)更迭為一、二、九區和天津縣。
1947年8月,天津市將第七區部分轄域劃出,增設第十一區。解放後,仍沿襲原行政區劃。
1952年10月更名為第七區,1956年1月1日正式定名為南開區。現區人民政府坐落於黃河道390號。
1999年,南開區轄14個街道:鼓樓街道、
興業里街道、嘉陵道街道、體育中心街道、王頂堤街道、長虹街道、向陽路街道、萬興街道、八里台街道、學府街道、興南街道、廣開街道、華苑街道、蓄水池街道。
2004年初,南開區轄12個街道:長虹街道、鼓樓街道、廣開街道、萬興街道、學府街道、向陽路街道、嘉陵道街道、王頂堤街道、八里台街道、體育中心街道、興南街道、華苑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南開區位於天津市區的西南部,原系舊城南開窪地帶,有南開之稱。民國十七年(1928),今南開區境隸屬天津特別市一、二區和天津縣。1947年8月,天津市將第七區部分轄域劃出增設第十一區。1952年10月更名為第七區,1956年1月1日正式定名為南開區。1966年更名為東方紅區。1968年1月23日恢復南開區名稱。
1958年9月20日,原西郊區所屬的大稍直口、楊莊子、中北斜、李樓、古佛寺、張家窩、郭村、辛院、大任莊、大蘆北口、李七莊、王頂堤12個鄉,47個農業社併入南開區。區轄範圍:北至南馬路,西關大街,經原紅橋區和西郊區交界,沿子牙河至市邊界狗尾巴村;東至西馬路,南門外大街,衛津,衛津河,赤龍河;西南至靜海縣交界。
1960年1月15日,將靜海縣所屬的楊柳青公社劃歸南開區;7月4日,將紅橋區線河村劃入南開區,受林業科學研究所領導;7月9日,將紅橋區所屬劉家房子、楊家咀、劉家碼頭、李家房子、隱賢村劃歸南開區,併入楊柳青農場;10月14日,將南開區所屬的衛南公社(王頂堤管區除外)和津西公社的郭村、張家窩及楊柳青的小甸3個管理區劃歸和平區,將和平區所屬的古樓西、東北角、東南角3個公社劃入南開區。
1962年2月1日,將南開區所轄的線河村劃歸北郊區;原西郊區劃入部分仍劃歸西郊區;運河南岸的三元村及附近地區劃歸南開區。並對南開區與紅橋區的界線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將南北橫堤以東的楊莊子、前園和部分工廠倉庫區域劃歸紅橋區。調整後的南開區所轄範圍北至老鐵橋大街,北馬路,西關大街,牆子河,南運河,大園和小園村南;西至小稍直口和李家園村邊至鐵路(陳塘莊支線),順鐵路向南至王頂堤村北,市委黨校西側圍牆:南至水上公園南路,天然冰第一經理部南側水渠和南馬路,興安路;東至海河,南門外大街,衛津路,衛津河。全區土地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
1981年2月24日,將原南開區所屬的北起聶公橋,東至衛津河,西至津鹽公路的三角地區劃入河西區。
1986年,全區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區政府在南開二馬路。轄炮台莊、東甡里、六合市場、蓄水池、西營門外、向陽路、興業里、萬德莊、東北角、南門西、西北角、西南角、東南角、西門南、嘉陵道、澄江路、八里台、王頂堤、凌莊子19個街道,356個居委會。
1996年,全區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約72.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8萬人。轄18個街道:鼓樓南街道、炮台莊街道、八里台街道、學府街道、鼓樓北街道、向陽路街道、嘉陵道街道、西門南街道、興業里街道、西營門外街道、凌莊子街道、東牲里街道、六合市場街道、澄江路街道、蓄水池街道、萬德莊街道、王頂堤街道。區政府駐西營門外街。
2000年,南開區轄12個街道:長虹街道、鼓樓街道、廣開街道、萬興街道、學府街道、向陽路街道、嘉陵道街道、王頂堤街道、八里台街道、體育中心街道、興南街道、華苑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開區總人口860104人,其中:長虹街道63937人、鼓樓街道72184人、興南街道41142人、廣開街道48820人、萬興街道127814人、學府街道102133人、向陽路街道108829人、嘉陵道街道83556人、王頂堤街道115911人、八里台街道42323人、體育中心街道27184人、華苑街道26271人。
2003年,重新劃分調整社區1個,社區由237個調整為210個,居委會規模平均為1194戶。2006年八里台街道更名為水上公園街道(津民復[2006]20號)。2009年將214個社區調整為170個,社區規模平均2021戶左右;全區戶籍人口84.41萬人。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開區位於中國天津市城區西南部,東起
海河,與
河北區相望;沿榮吉大街、
興安路、
南馬路至南門外大街、衛津路和衛津南路,分別與
和平區、河西區接壤;西、南至密雲路、芥園西道、陳塘莊鐵路支線,與
西青區相連;北抵老鐵橋大街、北馬路,沿西馬路至
西關大街、牆子河、南運河,與
紅橋區毗鄰。南開區總面積39平方公,東西長約3.6公里,南北長約9.2公里。
地貌
南開區區境約在四千年前退海成陸,地勢平坦,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米左右。
氣候
南開區氣候變化明顯,春季乾旱多風,冷暖多變;夏季溫高濕重,雨熱共濟;秋季天高雲淡,風和日麗;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氣溫12.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4-6℃.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在26℃以上。年氣溫差為30-32℃。日氣溫差7-12℃。全年平均降水量為558-697毫米,降水日數為64-73天,且多集中在7、8月份。風向受季風環境的支配,夏季主要受太平洋亞熱帶高壓影響,多偏東南風;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多偏西北風;春秋兩季盛行西南風。
水文
南開區東、北隅有
海河、
衛津河、南運河環繞,中部有牆子河、紅旗河,南北流向;復康河橫貫紅旗河、衛津河之間。
人口
1949年,區人口僅為22萬,人口密度8404.6人/平方公里。至2006年,常住人口92.5萬,戶籍人口81.1萬,南開區人口密度為19621人/平方公里。
南開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至今已連續十一年保持負增長。2005年,南開區戶籍人口出生率為3.97‰,死亡率為4.56‰,自然增長率為負0.59‰。據2005年全國人口抽樣調查,南開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8.08萬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為26.91萬人,國中文化程度21.44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大學程度的人口增加了9.01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減少0.17萬人,國中程度的人口減少2.56萬人,國小程度的人口減少2.91萬人,南開區是天津市人口文化素質最高的地區。
截至2016年末,南開區常住人口114.55萬人,戶籍人口32.63萬戶87.28萬人,其中,男性43.30萬人,女性43.98萬人。除漢族外,有回族7500戶21354人,滿族2140戶8002人,蒙古族562戶2449人,朝鮮族402戶1376人,以及壯、黎、土、土家、錫伯、俄羅斯等少數民族340戶2137人。
政治
經濟
綜述
2006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11億元,占南開區生產總值的17.17%;第三產業增加值63.24億元,占南開區生產總值的82.83%。
2011年,南開區實現增加值20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5億元,區級財政收入突破32億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2.7%、14.2%和18%;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588.8億元,全年區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02億元。
2016年,南開區生產總值652.09億元,同比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74.82億元,同比增長18.3%;服務業增加值實現590.18億元,同比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12億元,同比增長20.3%。
第二產業
南開區是天津市技術領先、規模龐大的儀表電子、機械製造工業中心,至2010年有天津拖拉機製造廠、天津電纜總廠、天津液壓集團公司等中央和市屬大中型企業400多家;天津津美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萬華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實力的外商獨資、
中外合資企業100多家。區屬工業則以大工業為依託,建立起機械製造、電子電器、金屬製品、精細化工、紡織服裝、新型食品等重點行業。
南開區是天津市智力密集、科技發達的高教科研基地。南開區有一半以上的面積被劃為天津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至2010年區內有全國著名的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等16所綜合性和理工科高等學府,有雷射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國家和市級科研機構96家,有中級以上科技人員3萬餘人。園區集中體現了天津在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優勢。
第三產業
南開區是天津市商貿中心區之一,以商貿金融、飲食服務等行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有具有專業特色的東馬路商業街、南馬路五金軸承街、
古文化街、
服裝街、
鞍山西道科技貿易街等。南開還有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商店28家,如
正興德茶莊、
祥德齋糕點店、內聯升鞋帽店、王和百貨商場、官銀號副食商場等,其經銷的名、特、優商品達5000餘種。
南開新建了10餘個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如古文化街的古物市場、紅旗路上的汽車交易市場、海河岸邊的羊毛衫市場、黃河道上的皮貨市場、西湖道上的鞋城等,王頂堤的水產批發市場和紅旗農貿市場已經成為天津市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起到了溝通城鄉、輻射三北的作用,年交易額均在億元以上。
2011年,南開區建成信誠大廈等37.3萬平方米科貿樓宇和普天創達等12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800家,專利授權量逾萬件,登記技術契約成交額27.6億元。南開科技園政策扶植體系效果顯著,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778億元,年均增速30%以上。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和科技進步先進區。獲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成C92創意產業園、1895天大建築創意大廈。深圳發展銀行天津分行等地區總部落戶南開,金融機構累計達374家,億元稅收樓宇達7座。新建提升改造9條特色商業街和10個專業市場,時代奧城、樂天百貨等41座245萬平方米商業商務設施落成。投資額億元以上項目66個,500強企業累計達19家,民營經濟占南開區總量的72.4%,招商引資到位額達520.3億元,利用外資5.6億美元。
2016年,南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75.56億元,同比增長0.6%。實施萬企轉型升級行動,完成企業轉型升級100戶,超額完成三年計畫任務目標。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稅收總額50.68億元,占全區稅收總額56.23%。民營企業新增就業3.22萬人,占全區新增總數61.68%。民營企業在推動區域經濟成長、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最佳化服務業結構,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590.18億元,同比增長7.5%。新增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594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54家。市級眾創空間認定3家,區級眾創空間認定20家。新增天交所掛牌企業2家、OTC掛牌企業10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南開區是天津著名的文化教育區,區內駐有久富盛名的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占天津市大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生活和工作在南開區的兩院院士19人,占在津院士的82%。南開區人口的21%擁有大專以上學歷。
截至2016年,南開區有中學43所,國小47所,幼稚園27所。以南開地域命名,享譽國內外的
南開中學不僅是中國最好的學校之一,更是
周恩來、
溫家寶兩位中國政府總理的母校。在南開中學校友中湧現了43位兩院院士,4位旅美外籍院士。區內有天津市占地面積最大、教育設施一流的示範高中校——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原四十三中學),模範學校——
中營國小。南開區普通教育提前8年實現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目標,首批達到國家標準,跨入全國基礎教育先進行列。
科學技術
南開區科研力量、科技企業、科學儀器設備、圖書情報信息、科研成果等高度密集。2010年,駐有中央、市屬63個科研院所,有國家級科學研究中心5個、工程技術中心11個、檢測中心3個,高新技術企業2000多家。據統計2000年南開區科技人才有24874人,占職工總數的12.9%,其中有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津貼的949人,高級人才8198人。科技發展設施完善,科技服務機構雲集。北方技術交易市場、
天津圖書館、檔案館、
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中心坐落在區內。南開區是全國科普示範城區。青少年科技活動水平享譽全國,在多次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金牌獎。
南開科技園是天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政策區,面積達12.22平方公里。進入科技園的企業可以享受國家級高新區扶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科技園內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0餘家,形成了以信息業為主導的科研開發和中試、科技信息、科技成果交易、科技人才交流、科技產品加工和科技貿易的完整體系,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獨特優勢。園區有鞍山西道、白堤南路科技貿易一條街,有
南開工業園、華僑創業園、
大學科技園、民營科技園等
園中園。
科技貿易街位於鞍山西道的天津科技貿易街是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起步區,1988年建街並孵化誕生市內首家高新技術企業,現已發展賽博數碼廣場、
百腦匯等高新技術企業1000多家,形成了以鞍山西道、白堤路沿線密布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和天津
電子信息產品集散地。天津科貿街已成為聞名全國的科貿街品牌。
醫療衛生
2016年,南開區部署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家庭醫生簽約19.85萬人,建立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86.90萬份。開展健康講座。全區基礎免疫接種率99%以上。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醫堂服務能力建設。“健康南開”微信公眾號上線啟動,黃河醫院(三期)項目竣工並交付使用。舉辦南開區第二十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更新、新增61條體育路徑。
歷史文化
南開區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有聞名遐邇的天津工藝三絕。“泥人張”彩塑創造於19世紀中葉,其創作題材廣泛,造型形神兼備,色彩簡潔鮮明,富於裝飾趣味,是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代表。“魏記”風箏又稱“風箏魏”,具有造型多變、彩繪逼真、飛行平穩、特技精湛和便於攜帶的五大獨特藝術風格,其風箏製作技藝在天津可謂是一枝獨秀,獨領風騷,1914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玲瓏剔透的“刻磚劉”建築裝飾磚雕,以立體和半立體透雕見長,在方磚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形象生動逼真,構思精巧,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風景名勝
南開區逐步形成以鼓樓商業街和古文化街為中心的民俗風情旅遊區,以
天塔、水上公園、體育中心為主要景點的都市旅遊商貿區,以鼓樓、衛津路為主線的旅遊觀光線,進一步確立了南開區文化旅遊基地的重要地位。
天后宮建於元代,與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台灣的北港
朝天宮合稱為中國的“媽祖三大廟”;文廟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劃最宏大的,也是全國唯一府縣合一的古建築群。
廣東會館建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由四合院和戲樓組成,戲樓是國內尚存規模最大、最完好的古典建築,其獨特的風格,精湛的木雕,堪稱全國罕見,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近代建築。
南開是一個具有?>
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城區,留下了無數革命者的足跡和革命遺址。有
李大釗烈士館、
覺悟社,有一代偉人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
周恩來、
鄧穎超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