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足陽明胃經上的腧穴)

天樞穴一般指本詞條

天樞穴是臨床常用穴位,其套用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10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10肋間神經分支,深部為小腸。主治胃腸病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操作方法為直刺 l~1.5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樞穴
  • 出處:《靈樞·經脈》、《針灸大成》
  • 隸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  主治:胃腸病證、婦科疾患
  • 特殊主治:大腸之募穴
  • 操作:直刺 l~1.5寸
名稱釋義,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1)天樞。天星名,即天樞星,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連線為北斗二天璇星,右連線為北斗四天權星。該穴之名意指本穴氣血的運行有二條路徑,一是穴內氣血外出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二是穴內氣血循胃經運行。本穴氣血物質來自二個方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門穴二穴傳來的風之餘氣,其二是由氣沖穴與外陵穴間各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胃經上、下兩部經脈的氣血相交本穴後,因其氣血飽滿,除胃經外無其它出路,因此上走與胃經處於相近層次的大腸經,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輸送,故名。
(2)長溪、長谷。長,源源不斷也。溪,水流的路徑也。谷,狹谷也。長溪、長谷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強盛,向外輸出源源不斷。本穴物質由胃經上下二部匯聚而成,其氣強盛,源源不斷地輸往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故名。
(3)谷門、谷明。谷,胃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明,可見之物也,指本穴氣血強盛,外輸氣態物為可見之物。谷門、谷明名意指胃氣由本穴源源不斷地輸送大腸經。理同天樞名解。
(4)循際、循元。循,循氣血運行的固有道路運行也。際,際會也。元,本元也。循際、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強盛,循氣血物質的固有通路外輸大腸經。理同天樞名解。
(5)補元。補,充補也。元,本元也。補元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強盛,為人體後天之氣的充補之元。人體之氣分為多種,有元氣、宗氣、神氣等等。元氣為先天之氣,也就是腎氣,它與生俱來,不可改變。元氣為人的先天之本,它隨著人的生長發育而不斷消耗,但元氣的消耗隨人體後天之氣的盛衰而改變,後天之氣盛則元氣消耗慢,後天之氣衰則元氣消耗快。同理,補充了人的後天之氣也就是間接地補充了人的元氣,本穴輸出的強盛之氣即是有補充強化人體後天之氣的功用,故名為補元。
(6)大腸經募穴。因本穴氣血強盛,氣血物質與大腸經特性相符,向外傳輸是輸入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大腸經氣血的主要來源之處,故為大腸經募穴。

定位

臍中旁開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10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10肋間神經分支,深部為小腸。

主治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①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病。
②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操作

直刺 l~1.5寸。
《千金》:孕婦不可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腸麻痹、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配伍

1.配伍:配上巨虛,有解毒清熱化濕的作用,主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有和中止瀉的作用,主治小兒腹瀉。
3.配上巨虛、闌尾穴,有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闌尾炎。
4.配大腸俞、足三里,有溫通氣機,調理腸腑的作用,主治腸炎。
5.配中極、三陰交、太沖,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相關論述

1.《千金方》:“小便不利……灸天樞百壯。天樞,主瘧振寒,熱盛狂言。天樞,主冬月重感於寒則泄,當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
2.《針灸大成》:“婦人女子症瘕,血結成塊,漏下赤白,月事不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