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定穴,又名天樞,是臨床常用穴位,其套用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臍旁兩寸,恰為人身之中點,如天地交合之際,升降清濁之樞紐。人的氣機上下溝通,升降沉浮,均過於天樞穴。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9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9肋間神經分支 (內部為小腸)。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四指頭寬處。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下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定穴
- 別稱:又名天樞
- 定義:是臨床常用穴位
- 簡介:平臍中旁開三寸
簡介,穴位解剖,特異性,功用,主治病症,刺灸法,配伍,文獻摘要,研究進展,
簡介
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膚由第9、10、11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布。從脊髓發出的脊神經,在胸腹壁呈階段性分布,第10胸脊髓段相連的脊神經的皮支正分布於臍平面。腹直肌鞘內布有肋間動脈、腹壁上下動脈。臍上為腹壁上動脈,臍下為腹壁下動脈,肋間動脈呈階段性。腹腔內穴位相對應的器官是大網膜、小腸。
特異性
大腸之募穴。
功用
調中和胃,理氣健脾。
主治病症
刺灸法
1.直刺0.8~1.2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同側腹部放散;
2.針尖略向上斜刺,針感可沿胃經的循行路線上行至不容穴;
3.針尖略向水道穴方向針刺,針感可沿胃經下行至歸來穴。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10壯,艾條灸15~30分鐘。
2.針尖略向上斜刺,針感可沿胃經的循行路線上行至不容穴;
3.針尖略向水道穴方向針刺,針感可沿胃經下行至歸來穴。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10壯,艾條灸15~30分鐘。
配伍
配上巨虛,有解毒清熱化濕的作用,主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配足三里,有和中止瀉的作用,主治小兒腹瀉。
配上巨虛、闌尾穴,有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闌尾炎。
配大腸俞、足三里,有溫通氣機,調理腸腑的作用,主治腸炎 。
配中極、三陰交、太沖,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