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樂社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下轄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樂社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中部偏南,為原所前鎮政府所在地,在舊時為東至紹興夏履,西至臨浦、通濟方圓三四十里鄉村的經濟商貿中心。

東為大山畈,南靠祥里王村,西瀕西小江,北鄰西江王村,杭金衢高速公路環村而過,來娘公路穿越村境,西有鄉間公路連線03省道,西小江直通臨浦和紹興,交通便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樂社區
  • 行政區類別:浙江省杭州市
  • 下轄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中部偏南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中部偏南
歷史沿革,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天樂志》記載,街村所在地在明朝弘治年前尚屬江流之地,正式形成村落在明朝弘治年以後,成為南接浦陽江,北通夏履江的水上主要航道,凡金、衢、嚴等大米、山貨下運寧紹、浙東食鹽及日用百貨輸送上江,大多經此航道。
特別是食鹽一項,為上江廣大地區的必須品,逐漸形成從金雞山到街村長約3華里的沿江食鹽集散地。
據民國時期李永和所著《鹽地記》載:“沿西小江一帶上自金家弄(今街村所市街),下至舊志所載之竺山埠(今金雞山)約長三里,均稱鹽地,前清沿明制,鹽地設有鹽號48家,杭徽紹各鹽商均住此,頗稱繁盛……洪楊難(太平天國起義)作燒毀無遺,其他多為鄉民占有。”
又據民國《天樂志》記載:“所前在明弘治前系江流之地,弘治後設批驗所於金雞山,逮自清中葉始遷所前。”
又據李永和所著《所前鎮沿革》記載:“自前明中葉,鹽政改革設紹興批驗所衙門,凡東江曹娥、錢清、三江、金山五場捆載鹽斤運赴地經過批驗所上地,至春秋兩季過掣,所前名稱原始於此。其他有鹽運使行台及寧紹分署,洪楊難後,改季為綱,隨到隨掣,各署均廢,僅存批驗所,署駐大使一員,專司掣驗。光復後改查驗所,民國22年裁撤,其廢署歸所前國小租用。”
由此推斷,自明朝中期開始,統治者為收取鹽稅,凡浙東鹽貨等物運銷上江地區,必須在金雞山到所前一帶起埠過秤繳稅,才能放行。
為此,先在金雞山設“鹽務批驗所”,到清代中期遷移到所前,並專設鹽務批驗所衙門,所前地名由此而來,所前的集市也由此而興,直至民國22年(1933)撤銷,但已形成商貿集市。

社會事業

舊時所前街村有上街、下街、五字弄、金家弄、趙家弄、楊家弄、導山廟、鹽務批驗所等商業區,有各種商號、茶店酒肆等百餘家。但因當時地處蕭紹交界,凡有事件發生兩縣當局互相推諉,造成管理“鬆弛”,各種土匪、游雜部隊便經常到此騷擾,民生維艱。建國後,各項事業得到發展,社會秩序安定,但因街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除輪船、埠船與外界交流外,交通相對閉塞,使街村商貿業受到一定限制。改革開放後,山鄉經濟長足進步,使社區的商貿業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
現天樂社區有東藩路、雲飛路、果園路、所市路、紀元路、農貿市場等商業區,有各種商店、超市百餘家,農貿市場內有店面18家,長期固定攤位48個,臨時攤位20餘個,總計經營戶210餘家(不包括外來臨時商販),近年來年營業額約200餘萬元。同時,在街村還設有國小、中學、醫院、信用社、農行分理處、郵電局、糧站等社會設施,供銷社原設有生產資料部、百雜商店、棉百部、副食品商店、文具、書店等,現轉為個體經營。另外還有8家具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村小集鎮。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蕭山區觀前路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