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天朝末日:清朝最後五十年
- 出版社:中央編譯
- 頁數:267頁
- ISBN:9787801098221, 7801098226
- 作者:李樹喜
- 出版日期:2007年3月1日
- 開本:0開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李樹喜,河北省安平縣人,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83年後到光明日報工作。歷任特派記者。機動記者部主任,社會部主任、新聞研究部主任、光明日報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高級記者、編審,歷史學者。著有和出版個人專著、文集20種;包括《中國人才史稿》、《北風烈》、《中國人才史》、《中國人才思想史》、《國史鏡鑒:用人篇》,彩圖版《用人通鑑》、《雙X檔案一北京人失蹤和阿波丸沉沒》、《關羽大傳》等。 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員、兼職教授,人事部人才研究院研究員。北京聯大、河北大學新聞學院、北京現代管理學院教授。為知名學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天朝的危機
第一節 鹹豐之死
第二節 廟堂危機
第三節 這個女人不簡單
第四節 圓明園的哭泣
第五節 “長毛”也占半邊天
第六節 刺馬案與湘軍
第二章 天要變了
第一節 沒有失敗的洋務
第二節 劉永福和黑旗軍
第三節 如此大捷
第四節 大清公使——曾紀澤
第五節 北洋水師的覆滅
第三章 稍縱即逝的火花
第一節 江南製造局
第二節 旅西紀程
第三節 同文館的困頓
第四節 公車上書
第五節 狀元張謇的事業
第四章 大人物的小世界
第一節 一代鴻儒康有為
第二節 西學第一人——嚴復
第三節 李鴻章的悲哀
第四節 “床下都督”黎元洪
第五節 初見中山
第五章 不確定的時代
第一節 鐵騎踏進了北京城
第二節 泣血黃花
第三節 辛亥年的槍聲
第四節 誰是總統
第五節 宋教仁之死
第一節 鹹豐之死
第二節 廟堂危機
第三節 這個女人不簡單
第四節 圓明園的哭泣
第五節 “長毛”也占半邊天
第六節 刺馬案與湘軍
第二章 天要變了
第一節 沒有失敗的洋務
第二節 劉永福和黑旗軍
第三節 如此大捷
第四節 大清公使——曾紀澤
第五節 北洋水師的覆滅
第三章 稍縱即逝的火花
第一節 江南製造局
第二節 旅西紀程
第三節 同文館的困頓
第四節 公車上書
第五節 狀元張謇的事業
第四章 大人物的小世界
第一節 一代鴻儒康有為
第二節 西學第一人——嚴復
第三節 李鴻章的悲哀
第四節 “床下都督”黎元洪
第五節 初見中山
第五章 不確定的時代
第一節 鐵騎踏進了北京城
第二節 泣血黃花
第三節 辛亥年的槍聲
第四節 誰是總統
第五節 宋教仁之死
文摘
書摘
第五節 “長毛”也占半邊天
一個末路王朝總是內憂外患不斷。強敵環繞的清朝在腹地又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
從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領導起義,建號太平天國開始到1869年5月太平軍殘部在陝西被殲滅,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朝核心地區縱橫近20年。
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是貧苦民眾在各種壓力下,奮起反抗的結果。歷史並沒有給起義者留下多少選擇餘地。先是鴉片戰爭後是清政府為支付戰爭的賠款,向民眾轉嫁負擔。官府在舊稅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稅,加上地方官乘機敲詐勒索,廣大民眾瀕於絕境。這是歷代“官逼民反”現象的重演。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中說:“中國在1840年戰爭失敗後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國家行政機關的腐化,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後果:舊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所有這些破壞性因素,都同時影響著中國的財政、社會風氣、工業和政治結構。”
起義首發的兩廣地區是西方列強首先入侵的地區。由於鴉片走私和對外通商,當地白銀大量外流,造成銀貴錢賤。老百姓完糧納稅都要用銀兩,使百姓的負擔更加沉重。列強經濟勢力的入侵加劇了當地的矛盾。偏偏在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自然災害不斷,不滿情緒和反抗意向如越積越高的乾柴。
廣東花縣落第秀才洪秀全科場失意,萌發造反思想。他結合內傳的天主教創建了拜上帝會。1844年初夏,他和馮雲山等前往廣西活動,以傳教為掩護,向農民宣傳反清思想,吸收農民參加拜上帝會。洪秀全不擅實際工作,不久返回廣東從事著作。馮雲山堅持在紫荊山區與勞苦大眾打成一片,凝聚力量。至1850年紫荊山區的漢、壯、瑤等族農民有超過萬人加人,並形成了楊秀清、石達開等領導核心。
於是拜上帝會於1850年夏通知各地會眾到紫荊山下的金田村團營,建立起武裝。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稱天王,設百官,蓄髮易服。太平天國起義正式開始。鹹豐初年,太平軍一直在廣西各地轉戰,克永安,圍桂林;二年北出湖南,攻全州,克道州,沿途吸收了大量青壯年,九月攻長沙,全國震動。鹹豐二年末,太平軍繞開長沙,出洞庭,進入長江,第二年初占武昌。之後數十萬太平軍沿江東下,於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稱天京,正式建立與清朝對峙的全國政權。
立都後,太平軍分兵北伐、西征。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的北伐軍自揚州穿越安徽、河南,突破黃河天險,迂迴到山西境內,東向折回河南,再進入直隸省,前鋒迫近保定。清廷驚恐,鹹豐帝準備逃往熱河,官僚豪富紛紛逃走。太平軍繞開保定,從深州向東攻打北京。朝廷集結大軍在天津楊村與北伐軍決戰。北伐軍糧盡,堅守待援,後兵敗被殲。2萬北伐軍孤軍遠征幾乎震動了朝廷的200多年的統治。南方的太平軍則掃蕩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各省。在湖北宜昌、湖南長沙附近,太平軍遭到了曾國藩統率的湘軍的堵擊。其時,長江千里,上自武漢,下至鎮江,都歸於太平天國版圖之中。太平軍四出,刺激了各地的起義浪潮興起。在清朝腹地,形成了以太平天國為中心的反清起義高潮。
太平天國對朝廷統治的最大瓦解作用是它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意識形態和政權存在。它的存在,使得西方一度猶豫承認哪個政權為中國合法代表。建都天京後,英、法、美三國公使先後到天京訪問試探。這使得清朝政府如坐針氈。
就在清朝絞盡腦汁的時候,太平天國發生了內訌,由盛轉衰。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天王等人的缺陷被逐步放大為整個運動的缺陷。洪秀全著意加強王權,集大權於一身;東王楊秀清總理全國政務,卻利用天父降托特權挾制洪秀全,爭奪最高權力。洪秀全下詔誅楊秀清。北王韋昌輝乘機擴大事變,將天京變成大屠殺場。石達開起兵平定韋昌輝之亂,卻被洪秀全逼走。從楊秀清被殺到石達開出走,前後半年多,太平天國大批將士被殺和脫離天京,元氣大傷。
湘軍和正規軍的江北、江南大營卻乘機崛起。事變後,太平軍因彈盡糧絕從武昌、漢陽撤退,湘軍東犯九江城下。清軍在東線重建江北、江南大營攻陷句容、鎮江,進犯天京。太平軍不得不採取攻勢防禦,在後期統帥陳玉成、李秀成的指揮下,通過浦口戰役攻破江北大營,又揮師西上,在廬州三河鎮殲滅湘軍李續賓部,從而穩定了戰局。之後太平軍在蘇北、浙江克復部分州縣,進入短暫的鼎盛時期。湘軍和清軍休整後,大舉反攻。安慶之役太平軍失敗後,陳玉成部孤軍被圍,在壽州失敗,太平天國在長江北岸主力全失。1863年後,浙江湯溪、金華、紹興等地失守,太平軍在蘇州、無錫、常州相繼失敗。1864年春,天堡城要塞失守,天京對外交通斷絕,陷落軍敗。5年後陝西殘留的太平西路軍在保全縣老岩窯全部犧牲。太平天國告終。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領導層素質低下、品德低劣造成制度敗壞、所用非人、政策失當是主要原因。洪秀全屢試不中,受刺激後讀了基督教布道書就自信為上帝使者,並自行施洗。洪是為個人名利而起兵的,缺乏成熟的思想體系,自以為能拯救亂世。但是他並不擅長實際政治。馮雲山在早期的傳教中起了核心作用,聚攏了起義的最初力量。起義剛開始,洪秀全就自封天王;不久分封諸王。形成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五王。洪秀全自稱天父次子、天兄耶穌胞弟,其餘五首領並為天父之子,並設立官制。在長期鬥爭中,洪秀全一直以上帝之子的身份起偶像的作用,大權操於楊秀清之手。
P30-32
第五節 “長毛”也占半邊天
一個末路王朝總是內憂外患不斷。強敵環繞的清朝在腹地又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
從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領導起義,建號太平天國開始到1869年5月太平軍殘部在陝西被殲滅,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朝核心地區縱橫近20年。
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是貧苦民眾在各種壓力下,奮起反抗的結果。歷史並沒有給起義者留下多少選擇餘地。先是鴉片戰爭後是清政府為支付戰爭的賠款,向民眾轉嫁負擔。官府在舊稅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稅,加上地方官乘機敲詐勒索,廣大民眾瀕於絕境。這是歷代“官逼民反”現象的重演。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中說:“中國在1840年戰爭失敗後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國家行政機關的腐化,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後果:舊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所有這些破壞性因素,都同時影響著中國的財政、社會風氣、工業和政治結構。”
起義首發的兩廣地區是西方列強首先入侵的地區。由於鴉片走私和對外通商,當地白銀大量外流,造成銀貴錢賤。老百姓完糧納稅都要用銀兩,使百姓的負擔更加沉重。列強經濟勢力的入侵加劇了當地的矛盾。偏偏在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自然災害不斷,不滿情緒和反抗意向如越積越高的乾柴。
廣東花縣落第秀才洪秀全科場失意,萌發造反思想。他結合內傳的天主教創建了拜上帝會。1844年初夏,他和馮雲山等前往廣西活動,以傳教為掩護,向農民宣傳反清思想,吸收農民參加拜上帝會。洪秀全不擅實際工作,不久返回廣東從事著作。馮雲山堅持在紫荊山區與勞苦大眾打成一片,凝聚力量。至1850年紫荊山區的漢、壯、瑤等族農民有超過萬人加人,並形成了楊秀清、石達開等領導核心。
於是拜上帝會於1850年夏通知各地會眾到紫荊山下的金田村團營,建立起武裝。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稱天王,設百官,蓄髮易服。太平天國起義正式開始。鹹豐初年,太平軍一直在廣西各地轉戰,克永安,圍桂林;二年北出湖南,攻全州,克道州,沿途吸收了大量青壯年,九月攻長沙,全國震動。鹹豐二年末,太平軍繞開長沙,出洞庭,進入長江,第二年初占武昌。之後數十萬太平軍沿江東下,於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稱天京,正式建立與清朝對峙的全國政權。
立都後,太平軍分兵北伐、西征。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的北伐軍自揚州穿越安徽、河南,突破黃河天險,迂迴到山西境內,東向折回河南,再進入直隸省,前鋒迫近保定。清廷驚恐,鹹豐帝準備逃往熱河,官僚豪富紛紛逃走。太平軍繞開保定,從深州向東攻打北京。朝廷集結大軍在天津楊村與北伐軍決戰。北伐軍糧盡,堅守待援,後兵敗被殲。2萬北伐軍孤軍遠征幾乎震動了朝廷的200多年的統治。南方的太平軍則掃蕩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各省。在湖北宜昌、湖南長沙附近,太平軍遭到了曾國藩統率的湘軍的堵擊。其時,長江千里,上自武漢,下至鎮江,都歸於太平天國版圖之中。太平軍四出,刺激了各地的起義浪潮興起。在清朝腹地,形成了以太平天國為中心的反清起義高潮。
太平天國對朝廷統治的最大瓦解作用是它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意識形態和政權存在。它的存在,使得西方一度猶豫承認哪個政權為中國合法代表。建都天京後,英、法、美三國公使先後到天京訪問試探。這使得清朝政府如坐針氈。
就在清朝絞盡腦汁的時候,太平天國發生了內訌,由盛轉衰。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的矛盾日益尖銳。天王等人的缺陷被逐步放大為整個運動的缺陷。洪秀全著意加強王權,集大權於一身;東王楊秀清總理全國政務,卻利用天父降托特權挾制洪秀全,爭奪最高權力。洪秀全下詔誅楊秀清。北王韋昌輝乘機擴大事變,將天京變成大屠殺場。石達開起兵平定韋昌輝之亂,卻被洪秀全逼走。從楊秀清被殺到石達開出走,前後半年多,太平天國大批將士被殺和脫離天京,元氣大傷。
湘軍和正規軍的江北、江南大營卻乘機崛起。事變後,太平軍因彈盡糧絕從武昌、漢陽撤退,湘軍東犯九江城下。清軍在東線重建江北、江南大營攻陷句容、鎮江,進犯天京。太平軍不得不採取攻勢防禦,在後期統帥陳玉成、李秀成的指揮下,通過浦口戰役攻破江北大營,又揮師西上,在廬州三河鎮殲滅湘軍李續賓部,從而穩定了戰局。之後太平軍在蘇北、浙江克復部分州縣,進入短暫的鼎盛時期。湘軍和清軍休整後,大舉反攻。安慶之役太平軍失敗後,陳玉成部孤軍被圍,在壽州失敗,太平天國在長江北岸主力全失。1863年後,浙江湯溪、金華、紹興等地失守,太平軍在蘇州、無錫、常州相繼失敗。1864年春,天堡城要塞失守,天京對外交通斷絕,陷落軍敗。5年後陝西殘留的太平西路軍在保全縣老岩窯全部犧牲。太平天國告終。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領導層素質低下、品德低劣造成制度敗壞、所用非人、政策失當是主要原因。洪秀全屢試不中,受刺激後讀了基督教布道書就自信為上帝使者,並自行施洗。洪是為個人名利而起兵的,缺乏成熟的思想體系,自以為能拯救亂世。但是他並不擅長實際政治。馮雲山在早期的傳教中起了核心作用,聚攏了起義的最初力量。起義剛開始,洪秀全就自封天王;不久分封諸王。形成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五王。洪秀全自稱天父次子、天兄耶穌胞弟,其餘五首領並為天父之子,並設立官制。在長期鬥爭中,洪秀全一直以上帝之子的身份起偶像的作用,大權操於楊秀清之手。
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