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曆法與中國文化》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文曆法與中國文化
- 作者:劉明武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06539
《天文曆法與中國文化》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武。
《天文曆法與中國文化》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武。內容簡介 該書從彝族、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遺存中發掘太陽曆的文化意義,認為天文曆法之太陽曆為我們打開了解讀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由此窺見中...
夏代的曆法是中國最早的曆法,當時已經依據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曆”的重要文獻,是中國最早的天文曆法著作。而這一偉大貢獻是在洛陽完成的。《夏小正》按夏代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的星象、氣象、物象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其星象包括...
馮時著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天文曆法》以物質文化遺存為點和面,以中國發展進程為線,運用考古學、民族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對天文曆法的發展變遷進行系統、科學、全面的梳理和總結,並配有大量精美圖片,力求圖文並茂,旨在透過物質文化遺存的演變規律和它們身上折射的各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
在曆法方面,自秦漢以來,中國出現了一百餘種古歷,實屬世界罕見。王忠強編著的《古代天文曆法》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古代天文曆法的有關內容。具體內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異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曆法、傑出的古代天文學家等。圖書...
中國是歐洲文藝復興以前天文現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保存者。天文人物 落下閎(公元前140-前87年)中國西漢時期天文學家,以歷算和天文學的傑出成就著稱於世,為我國最早的歷算學家。漢武帝元封年間為了改革曆法,徵聘天文學家,他與他人合作創製新曆法,優於其他曆法,被漢武帝採用,稱《太初曆》,共...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是201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潛。內容簡介 主要介紹中國的古代天文曆法,在早期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人們已經能夠利用星體的位置辨別方向,判斷時間,識別季節,因而積累了豐富的天文知識。古代天文曆法是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可謂源遠流長,在世界上是...
從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開始,中國進入奴隸社會。此時流傳下來的《夏小正》一書,反映的可能是夏代的天文曆法知識:一年十二個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外,每月都用一些顯著的天象作為標誌。《夏小正》除注意黃昏時南方天空所見的恆星(昏中星)以外,還注意到黎明時南方天空恆星(旦中星)的變化,以及北斗...
乾支曆法是上古文明的產物,又稱星辰歷、甲子歷等,是一部深奧的曆法。它是用六十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曆法。乾支紀元(歲紀攝提)以北斗七星的運轉計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謂之“斗建”(古稱北鬥鬥柄所指為“建”)。如《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
《中國古代天文與曆法》是2010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久金,楊怡。內容介紹 天文學的理論框架並不是近幾百年才構造起來的。天文學不是新開拓的學科,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上古時期,它是古代天文學的延續。我們從現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發現這些痕跡。誠然,現代天文學主要繼承了古希臘的...
本書系《中國古代天文知識》叢書之一。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早的國家之一,也是早有曆法的國家之一。在早期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人們已經能夠利用星體的位置辨別方向,判斷時間,識別季節,因而積累了豐富的天文知識。全書用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天文曆法知識知識簡明...
中國古代科技源於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實用技術。造紙、印刷、紡織、陶瓷、冶鑄、建築等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發明創造無不帶有鮮明的實用烙印。然而,時代在前行,曾經套用廣泛的古代實用技術,早已失傳或正在消失,需要我們以現代技術手段復原和再現,以科學道理去揭示和闡述。天文曆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
在中國古代,蓋天、渾天之說,圭表、渾儀等器,以及天文曆法之操作規則,這些都是為著一個致用的目的──為王權服務。然而賦予這個致用目的以一種神秘、莊嚴、威嚴,以致人人相信它的有效性的,是古代深入人心的天學思想──天人合一。這裡的" 天" 是被用來指整個自然界,它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並非象近代科學的...
1969年首次出版,當年藪內清就因此書及其對中國科技史的研究獲得在日本有很高聲譽的"朝日文化賞",1990年出版的增訂版又對原書做了40多處增補。是關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曆法史的標準著作。即使在中文出版物中,也沒有能與之比肩的同類著作。 本書包括三大部分。首先介紹了從漢代到清代的中國天文曆法的發展概況,第二...
《中華傳統萬年曆(1801-2100年)》是2019年1月1日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嵐嵐。內容簡介 萬年曆是一種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曆法,也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傳統萬年曆(1801-2100年)》集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詳細地介紹了天文曆法、萬年曆法表、中國民俗文化、生活百科知識等...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是199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包括:獨特的天文坐標系統、精密的天文儀器、持續的恆星觀測、奇異天象的觀測、天文與占星等。本叢書的前身有110個專題,涉及歷史文化的各個方面,由商務印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現由編委會對類目重新加以調整...
《古代天文曆法》是200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慕南。內容介紹 中國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種文化相匯時,善於融合,不偏頗、不怨尤,尚調和、主平衡,使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中國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無垠。目錄 天文曆法史 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 古曆法 天文儀器 天象記錄...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
曆書是古時帝王遵循的一個行為規範準則,是由皇帝頒布的曆法,所以人們把曆書稱為“皇曆”;辛亥革命以後推翻了帝制,才把“皇曆”改寫成“黃曆”。黃曆裡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氣象、時令季節而且還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內容指導中國勞動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民曆;黃曆民間又俗稱為“通書”。但在...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2008年1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力。本書主要包括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等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託主編的《古代漢語》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單元的通論部分)。《古代漢語》書稿的原始基礎是 195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
例如,埃及古代天文學、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希臘古代天文學等都有光輝的歷史;阿拉伯天文學在中世紀曾大放異彩;在三至九世紀,瑪雅人也創造了自己的天文曆法;而中國和印度則一直到近代以前都不斷有輝煌的創造和發明。總結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尋找其特點,闡明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天文學史的一項...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時期中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早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
羲和,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曆法制定者。羲和的原始形態來源於遠古神話,在時代的更迭中她由最初的“日母”演變成“日御”,在後來的不斷演化發展中,羲和又作為太陽神話、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明確地承擔了文化的功能載體,並集中在古詩詞文化環境中的運用上。中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