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大時代中,牛頓、戴高樂、波蘭尼、俾斯麥等天才人物關於選擇的故事。
1696年,劍橋大學首席教授艾薩克·牛頓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將要告別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準備出任皇家鑄幣局總監。
1968年,在最繁榮和平的時候,法國突然爆發了“五月風暴”。
那個果斷勇毅、雷厲風行的戴高樂不見了。他提議舉行全民公投,讓整個法國決定,他們究竟想要什麼……
基本介紹
- 書名:天才的抉擇(中國故事)
- 類型:傳記
- 紙書價格:6.0
- 作者:何帆
- 著作權: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天才的抉擇(中國故事)》講述大時代中,牛頓、戴高樂、波蘭尼、俾斯麥等天才人物關於選擇的故事。
或許我們可以在他們的人生故事中,得到啟發,在瞬息萬變的當代中國找到自己的方向。
●1696年,劍橋大學首席教授艾薩克·牛頓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將要告別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準備出任皇家鑄幣局總監。
讀過歷史書的經濟學家都承認,牛頓和他同時代人的失誤,不經意決定了英國的金本位制。但是,沉湎於教科書的學者和學生們卻依然相信,金本位是天經地義的。
當果園的上空電閃雷鳴,歷史變革的風暴馬上就要到來的時候,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一群經濟學家還圍坐在樹下,等待著他們的蘋果掉下來。
●1968年,在最繁榮和平的時候,法國突然爆發了“五月風暴”。
那個果斷勇毅、雷厲風行的戴高樂不見了。他提議舉行全民公投,讓整個法國決定,他們究竟想要什麼……
1979年,法國作家讓·福哈斯蒂耶寫了一本書,叫《偉大的輝煌:看不見的革命(1946-1975)》。在戰後30年的歲月中,1968年的“五月風暴”不過是寒風中的一個冷戰。
然而,歷史中的一些片段,根本就不是讓我們分析和解釋的,而是讓我們感慨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給《大轉型》一書的前言中寫到,波蘭尼常讓人們感到,他是在直接對當下問題發言。
在他看來,蘇聯休克療法的失敗、美歐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在開發中國家的政策失誤,無不驗證了波蘭尼的思想。
德魯克說,波蘭尼是他見過的最特別、最富有才華的一家人,但他們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了。
他們的理想是追求一個完美和公平的社會,但他們越追求,越失望,幾乎每一個波蘭尼成員,都從最初的激情似火,變得消沉和落寞。
一個遠遠超越他的時代的天才,必然會走向這種黯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