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圭禪師書至賦詩答之》是詩人德祥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平圭禪師書至賦詩答之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德祥
作品原文,天平,禪師,賦詩,西山,鸞鶴,因緣,無限,別來,惆悵,紫藤,
作品原文
西山鸞鶴少因緣,只向天平住一年。無限別來惆悵事,紫藤花落寺門前。
天平
(1).衡器。槓桿兩頭懸以盤,一盤置所稱物,一盤置砝碼,以稱物體。現代天平靈敏度甚高,多用於實驗室等。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一折:“拿來上天平彈著,少少少,你這銀子則十四兩。”《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而今這銀子在這裡,拿天平來請少爺當面兌。”
(2).泛指衡量的標準、尺度。 艾青 《〈艾青詩選〉自序》:“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禪師
和尚之尊稱。《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卷下:“天子問 文殊師利 言‘禪師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師?’ 文殊師利 答言天子‘此禪師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師。’”即比丘能得禪定波羅蜜者曰禪師。又 南朝 陳宣帝 稱 南嶽 慧思 和尚為大禪師, 唐中宗 賜 神秀 和尚以 大通禪師 之號,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後用為對一般和尚的尊稱。 唐 李范 《江寺閒書》詩:“釣叟無機沙鳥睡,禪師入定白牛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禪師既然不罪,我要個上頭光。”
賦詩
吟詩;寫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紗帽烏皮幾,閒居懶賦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長在 北平 的書香門第,下棋,賦詩,作畫,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時間。”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卷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鸞鶴
(1).鸞與鶴。相傳為仙人所乘。 南朝 宋 湯惠休 《楚明妃曲》:“驂駕鸞鶴,往來仙靈。”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煙霞蓊蔚於城隅,鸞鶴盤旋於林表。” 清 高鶚 《題友人山水障子》詩:“林下馬牛閒自放,嶺頭鸞鶴了無奇。”
(2).借指神仙。 唐 白居易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莫羨 蓬萊 鸞鶴侶,道成羽翼自生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益彰 叔則 鸞鶴之姿,轉映 王恭 神仙之狀。”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夙有邱壑向,緬懷鸞鶴蹤。”
因緣
(1).機會;緣分。《史記·田叔列傳》:“﹝ 任安 ﹞少孤貧困,為人將車之 長安 ,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時吾子在 吳 中,其後 愈 出在外,無因緣相見。” 清 劉大櫆 《吳蕊圃先生七十壽序》:“予心往先生,而自恨無因緣相見也。”
(2).依據;憑藉;攀附。《漢書·鄭崇傳》:“上欲封祖母 傅太后 從弟 商 , 崇 諫曰:‘…… 孔鄉侯 ,皇后父; 高武侯 以三公封,尚有因緣。今無故欲封 商 ,壞亂制度,逆天人心。’”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亦有出自卑碎,由微而著,徒以翕肩斂跡,偓伊側立,低眉屈膝,奉附權豪,因緣運會,超越不次。”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因緣寵私,致位上公。”
(3).勾結。《漢書·王莽傳中》:“奸虐之人,因緣為利,至略賣人妻子,逆天心,悖人倫。” 明 張居正 《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守庫藏吏,與諸王府中卒養廝隸,深相結納,因緣為奸。”
(4).羅織罪名,加以構陷。《魏書·李沖傳》:“初, 沖 兄 佐 與 河南 太守 來崇 同自 涼州 入國,素有微嫌。 佐 因緣成 崇 罪,餓死獄中。”參見“ 因緣為市 ”。
(5).牽合,比附。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樂器》:“醫卜星命之流,因緣附會以生克休王之鄙說。”
無限
(1).不加節制;沒有限制。《韓非子·解老》:“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虛痤疽之,爪角害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寖以無限。”《宋書·王敬弘傳》:“秘書有限,故有競;朝請無限,故無競。”
(2).猶無數。謂數量極多。《史記·河渠書》:“ 漢中 之谷可致, 山東 從 沔 無限,便於 砥柱 之漕。” 張守節 正義:“無限,言多也。” 唐 白居易 《詔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詠所懷》:“白髮來無限,青山去有期。” 宋 秦觀 《如夢令》詞:“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老殘遊記》第十二回:“我今兒聽見一件驚天動地的案子,其中關係著無限的性命。”
(3).沒有窮盡。謂程度極深,範圍極廣。《後漢書·杜林傳》:“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 唐 元稹 《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見贈》詩:“此中無限興,唯怕俗人知。” 宋 謝逸 《柳梢青·離別》詞:“無限離情,無窮江水,無邊山色。”《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高公 夫婦歡喜無限。”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這一點點真理,這一句話,就化成他們的血肉,就給了他們無限的力量。”
(4).哲學名詞。與“有限”相對,組成辯證法的一對範疇。指無條件的、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沒有限制的、無始無終的東西。無限只能通過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歸結為有限的簡單的量的總和,而有限中則包含著無限。
別來
(1).離別以來。 南朝 宋 謝惠連 《代古詩》:“別來經年歲,歡心不同凌。” 唐 竇群 《贈劉大兄院長》詩:“路自 長沙 忽相見,共驚雙鬢別來殊。”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我們別來將近兩個月了。”
(2).另外。《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眼見得這座祖宅,還值萬數銀子,怎么又要舍作道院;別來募化黃金,興鑄仙像。”
惆悵
(1).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楚辭·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唐 韋瓘 《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宋 蘇軾 《夢中絕句》:“落英滿地君不見,惆悵春光又一年。” 明 陸采 《懷香記·緘書愈疾》:“心惆悵,把佳期翻為災瘴。” 巴金 《春》十五:“他惆悵地在 覺民 的窗下徘徊一陣,覺得沒有趣味,一個人寂寞地走了。”
(2).驚嘆。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仇兆鰲 注引 申涵光 曰:“‘圉人太僕皆惆悵’,訝其畫之似真耳,非妒其賜金也。” 明 何景明 《吳偉飛泉畫圖歌》:“不須對此更惆悵,會觀瀑布青天上。”
(3).輕率。《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卿為臣下我為君,今日商量只兩人,朝暮切須看聽審,惆悵莫交外人聞。”
(4).倉猝。《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聞此語惆悵歸家,問母來由,要知虛實。”《熟煌掇瑣·十四十五上戰場》:“昨夜馬驚轡斷,惆悵無人遮爛(攔)。” 蔣禮鴻 通釋:“這個‘惆悵’就是倉猝的意思。”
紫藤
木名。蔓生木本,莖纏繞他物,花紫色蝶形,可供觀賞。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紫藤》。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木》:“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