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名的作品,寫作手法獨特,文章內涵較深,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
基本介紹
- 書名:天工開物·膏液
- 作者:宋應星
- 類別: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 出版時間:1637年(明崇禎十年)
天工開物·膏液,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原文翻譯,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天工開物·膏液
作品原文
宋子曰:天道平分晝夜,而人工繼晷以襄事(1),豈好勞而惡逸哉!使織女燃薪、書生映雪,所濟成何事也(2)?草木之實,其中蘊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憑藉木石,而後傾注而出焉。此人巧聰明,不知於何稟度(3)也。
人間負重致遠,恃有舟車。乃車得一銖而轄轉(4),舟得一石而罅完(5),非此物之為功也不可行矣。至菹蔬之登釜也,莫或膏之,猶啼兒之失乳焉。斯其功用一端而已哉?(節選)
人間負重致遠,恃有舟車。乃車得一銖而轄轉(4),舟得一石而罅完(5),非此物之為功也不可行矣。至菹蔬之登釜也,莫或膏之,猶啼兒之失乳焉。斯其功用一端而已哉?(節選)
作品注釋
(1)人工繼晷以襄事:晷:此指時光。襄:幫助。
(2)織女燃薪、書生映雪,所濟成何事也:燃薪以織,映雪以讀,實際上是無濟於事的。意思是夜織夜讀,是不能沒有油燈的。
(3)於何稟度:從何處被賦予。
(4)車得一銖而轄轉:車只需用一點點油膏於軸上就可以轉動。
(5)舟得一石而罅完:舟船隻需用上百斤油就可以把全部縫隙補好。
(2)織女燃薪、書生映雪,所濟成何事也:燃薪以織,映雪以讀,實際上是無濟於事的。意思是夜織夜讀,是不能沒有油燈的。
(3)於何稟度:從何處被賦予。
(4)車得一銖而轄轉:車只需用一點點油膏於軸上就可以轉動。
(5)舟得一石而罅完:舟船隻需用上百斤油就可以把全部縫隙補好。
原文翻譯
宋先生說:自然界的運行之道是平分晝夜,然而人們卻夜以繼日地勞動,難道只是愛好勞動而厭惡安閒嗎?讓紡織女工在柴火的照耀下織布,讀書人藉助於雪的反光來讀書,這又能做得成什麼事呢?草木的果實之中含有油膏脂液,但它是不會自己流出來的。要憑藉水火、木石來加工,然後才能傾注而出。人的這種聰明和技巧,真不知是從哪裡得來的!
人們運東西到別處去,依靠的是船和車。車軸只要有少量的潤滑油,車輪子就能靈活轉動起來;船身有了一石的油灰,縫隙就可以完全填補好。沒有油脂在其中起作用,船和車也就無法通行了。乃至切碎的蔬菜入鍋烹調,如果沒有油,就好比嬰兒沒有奶吃而啼哭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此看來,油脂的功用豈止局限於一個方面呢?
人們運東西到別處去,依靠的是船和車。車軸只要有少量的潤滑油,車輪子就能靈活轉動起來;船身有了一石的油灰,縫隙就可以完全填補好。沒有油脂在其中起作用,船和車也就無法通行了。乃至切碎的蔬菜入鍋烹調,如果沒有油,就好比嬰兒沒有奶吃而啼哭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此看來,油脂的功用豈止局限於一個方面呢?
作品簡介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作者簡介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江西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產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與“經士之家”。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38~1654)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偽而無場館),只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官)。期間,他將其長期積累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刊行。稍後,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後作為明遺民,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產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