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同青銅器窖藏,青銅時代窖藏,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東土城子鄉天寶同村北敖包山西南坡。出土一件銅?, 為典型的商代晚期器。 銅?出土地點東部一處約4萬平方米的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寶同青銅器窖藏
- 地理位置: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東土城子鄉天寶同村北敖包山西南坡
天寶同青銅器窖藏,青銅時代窖藏,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東土城子鄉天寶同村北敖包山西南坡。出土一件銅?, 為典型的商代晚期器。 銅?出土地點東部一處約4萬平方米的遺址,
天寶同青銅器窖藏,青銅時代窖藏,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東土城子鄉天寶同村北敖包山西南坡。出土一件銅?, 為典型的商代晚期器。 銅?出土地點東部一處約4萬平方米的遺址,有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與西周時期的遺物,對探索中國古...
北館為“珍藏杭州——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由物華天寶、意匠生輝、翰墨丹青、閒情雅致、方寸之間5個專題構成;南館為“最憶是杭州——杭州歷史文化陳列”。杭博館藏涵蓋陶瓷、書畫、善本、碑帖、印譜、玉石、青銅、金銀、印章、竹木牙骨、民俗、錢幣、郵票等各類文物及資料、標本,形成以明清書畫、宋元陶瓷器和明清...
宜春市博物館自然生態部分,主要從動植物和礦藏資源兩大方面展示宜春“江山多勝游” 的優美風光和“物華天寶”的豐富資源。館藏文物 綜述 宜春市博物館有館藏總量11225件,珍貴文物1104件(其中一級13件,二級75件,三級1016件),主要種類有瓷器、陶器、青銅器、鐵器、雜件和革命文物。代表文物 所獲榮譽 2008年...
父辛龍紋鼎,西周青銅器。1973年遼寧喀左縣平房子鄉北洞村二號窖藏坑出土。通高36、口徑27.7、腹深17.6,足高14.4,腹壁厚0.2厘米。直耳外撇,腹部呈大半球形,足部略呈蹄狀。六扉棱將頸、腹部分為六組花紋,頸部為兩兩相對的夔龍紋;腹部二夔龍相對成一大獸面;尾後各填一夔龍,張目,卷尾。耳部飾變形...
文道昌盛,物華天寶,地上地下留存著無數的文物寶藏。這些珍若拱璧的藝術品,凝聚著古老東方文化語境下的創造性和審美意識,承載著豐富多姿的歷史記憶,折射著千年帝都的榮光與輝煌。為展示瑰寶風采,我們從洛陽庋藏的數十萬件文物中擷取一批珍品,舉辦《洛陽文物珍寶展》,希望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古都洛陽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
勾連雷紋瓿,商代青銅器。1973年遼寧喀左縣平房子鄉北洞村一號窖藏坑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高28.6、口徑27.4,腹徑38,壁厚0.2厘米。短頸,圓腹,圈足有三個方孔。頸飾凸弦紋三道,肩飾夔紋九組,肩和腹部之間有粗凹弦紋一周,夾以圈紋,腹部滿飾勾連雷紋,足為變形夔紋。此形制與小屯232號墓,武官...
饕餮紋俎於1979年在遼寧義縣花兒樓窖藏出土。銅質,面板為長方形,下為相對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空當兩端有二半環形鼻連鉸狀環。板足飾精緻的細雷紋。饕餮紋,鈴上亦飾有花紋,銅鈴製作精巧,其形式為中國青銅著錄之罕見。此器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家具源流 漆木器具:自新石器時代出現的漆木技術,發展到夏商時期...
伯矩甗,西周青銅器。1974年12月在喀左縣平房子鄉山灣子村窖藏坑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口徑25.5、腹深17.5,通耳高40.8厘米。敞口,侈沿方唇,兩索狀立耳立侈沿上,頸飾一周三組小饕餮獸面,上有列旗紋一周,柱足上部飾大饕餮獸面,作牛首、尖角。甗內有箄。腹部有銘文六字“白矩乍寶尊彝”。意...
藏品有“青銅史書”之稱的史牆盤、“藝術瑰寶”之稱的折觥等數百件巧奪天工的西周青銅器,其中以莊白一號窖藏出土一組103件成套青銅器最為引人注目。有中國最早的陶製建築材料、簡瓦、瓦當、陶水管道等;有雕琢精細、造型生動、透亮晶瑩的玉制串飾項鍊、玉制人與動物、玉制禮器和儀仗用器玉等;有我國最早的...
牛紋罍,西周青銅器。1974年12月在遼寧喀左縣平房子鄉山灣子村窖藏坑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口徑17.5,底徑17,高29.5厘米。小口折平沿,方唇,領頸較高,圓肩較寬,腹下收,圈足。頸、肩、圈足各飾弦紋兩道。雙耳中間飾以羊頭,牛跪於肩上,形成一首雙身,牛角上翹,角尖突出器外,表現方法十分獨特。
魚尊,西周青銅器。1974年12月在喀左縣平房子鄉山灣子村窖藏坑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口徑25.3、底徑15.5、高37、腹深27.5厘米。喇叭形口,腹較粗,圈足上端兩側有十字形孔,口沿至足有四道扉棱,扉棱上下端均向外探出。口下飾蕉葉獸面紋,頸飾相對夔龍紋,腹部和圈足飾饕餮紋。圈足內壁有銘文“魚”...
肩部及兩側附獸首環耳,上腹飾對變形卷體夔紋,突目,利爪,尖齒,下腹飾獸面紋,近底處及圈足飾夔紋,又附牛首形象鼻,通體以雷紋襯地。該器造型玲瓏,工藝精美,為世所罕見,唯四川省彭縣竹瓦街青銅器窖藏中出過一件蟠龍蓋罍,與此酷似。這件器物出土於遼寧朝陽喀左縣北洞村,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館藏文物總量達11.2萬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等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碑誌、明清版畫、古地圖、清李佐賢《古泉匯》...
唐 出土時間:1970年 出土地點:陝西省西安何家村窖藏 歷史淵源 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銀器達265件,是唐代金銀器的一次空前大發現。據窖藏內同出的“開元十九年安庸調銀餅”和中外錢幣的年代判斷,這批器物的年代不晚於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雙魚金花銀碗即是其中的一件,碗內底心有雙魚同向浮游。
大唐碑,全稱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唐天寶三年(774年)刻立,位於書院門口西側,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為中原之冠。由碑座、碑身、碑額、雲盤、碑脊五部分組成。碑文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的八分...
商代獸耳銜環罍是遼寧喀左縣北洞村出土的商晚期的器物,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藏品介紹 1973年3月在喀左縣平房子鄉北洞村南孤山西筆架山頂1號窖藏坑出土。罍高43.4cm,口徑18.5cm,方唇、矮頸、廣肩、深腹、平底,肩部一對獸形耳,各銜一環,下腹近底處高浮雕一牛首形鼻,牛首刻畫細膩,生動而傳神。罍腹...
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又名大唐碑,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北3千米峻極峰下嵩陽書院大門前西10米處,刻於唐天寶三年(744年)。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碑首碑身,多為一石雕成,上部透雕一圓孔,由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組成。上下分作五層(基座、碑身、碑首、雲盤、碑脊),共由六塊巨石...
淨藏禪師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6千米處的嵩岳太室山南麓積翠峰下,始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分別在1964年和1998年進行修繕。淨藏禪師塔造型考究,是一座單層單檐仿木結構的亭閣式磚塔,是中國最早的八角形磚塔,通高10.35米,由基台、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是會善寺高僧淨藏禪師的墓塔。淨藏禪師...
唐儀鳳年間的一個陽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回國途中,行至鳳翔縣城以西的亭子頭村村附近,發現柳林鎮窖藏陳酒香氣將五里地外亭子頭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興吟詩讚嘆曰:“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此後,柳林酒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為朝廷貢品。史載此酒在...
淨藏禪師塔位於會善寺之西,單層單檐八角形磚築,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平面為等邊八角形,塔高10.3米。其下部為2.6米高的基座,座上部砌出簡單的須彌座,束腰部分各面均砌出三個橫長的壺門。塔座之上為仿唐代木構亭式建築的八角形塔身,各角砌出倚柱。南面有單券門,可入塔室,室內平面也為八角形,...
清涼寺,是一座皇家寺院,坐落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清涼台上,清涼台古稱清泠台,台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漢梁孝王之行宮,為昔日梁園七台八景之一。寺廟簡介 作為梁園勝景的清涼台,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唐天寶3年(公元744年)大詩人李白從長安來到梁園,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載客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