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公園(北京—明清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北京—明清天壇公園)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占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018年7月12日訊息,天壇公園將再增加2.24公頃開放面積。2018年9月,下調公園每日最大承載量,5.8萬人調至5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壇公園
  • 地理位置:北京市南部
  • 占地面積:約273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AAAAA級
  • 門票價格:15.00元
  • 著名景點圜丘皇穹宇
  • 建造時間:1420年
  • 所屬城市:北京市
  • 所屬國家:中國
  • 建議遊玩時長:3-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春秋兩季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歷史沿革,建築特點,主要景點,圜丘壇,皇穹宇,祈谷壇,皇乾殿,七十二連房,祈年殿,丹陛橋,齋宮,南神廚院,神樂署,專題展覽,祭天禮儀,中和韶樂,遊覽指南,開閉園時間,門票,交通位置,導遊講解,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進行過多次修繕和大規模綠化,使古老的天壇更加壯麗,公園占地200公頃,四面各有一門。園內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還有百花園種植了大量的花卉。
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8年7月12日,天壇公園園長李高介紹,天壇公園將增加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擴大對遊人開放面積2.24公頃。

建築特點

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占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線起來。外壇古柏蒼鬱,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莊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當初,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現在牆上,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的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只西面臨永定門內大街有門兩座:北門是明代舊有的,稱“祈谷壇門”;南門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稱“圜丘壇門”。兩門均為三間拱券式,綠琉璃簡瓦歇山式頂。時下的外壇北門和東門,都是1975年以後增建的。內壇中間還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它算作圜丘壇的北牆。這段隔牆在兩軸線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繞過皇穹宇外牆而與東西內壇牆相連線,將祈谷、圜丘兩壇隔成兩個區域。
內壇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軸線上,中間由長360米、寬30米的神道(丹陛橋)連成一個整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門、大祀殿(祈年殿)、東西配殿皇乾殿、長廊(附七星石)、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線兩壇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台,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圜丘壇建築群位於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於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築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乾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瘞坎、磚門等建築,附屬建築有72連房、神廚、宰牲亭等。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築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主要景點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公園東門公園東門

圜丘壇

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台面,漢白玉柱、欄。圜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17米,下層直徑54.92米,上層直徑23.65米,每層四面出台階各九級。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徵“天”數。
圜丘台面石板、攔板及各層台階的數目均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如台面石板以上層中心圓石為起點,第一圈為九塊,第二圈為18塊,依次周圍各圈直至底層,均以九的倍數遞增。各層漢白玉石欄板的數目也是如此。燔柴爐位於圜丘壇外壝內東南,座南朝北,圓筒形,綠琉璃磚砌成,其東西南三面各出台階九級。燔柴爐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儀時焚燒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皇穹宇由環轉16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內滿是龍鳳和璽彩畫,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藻井為金龍藻井。皇穹宇殿內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國古建中是獨一無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頂,藍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階六級,飾旋子彩畫,造型精巧。東殿殿內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則是夜明之神(月)、雲雨風雷諸神神牌供奉處。皇穹宇殿前甬路從北面數,前三塊石板即為“三音石”。當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只能聽見一聲回音;當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就可以聽見兩聲回音;當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下掌便聽到連續不斷的三聲回音。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專門把第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
皇穹宇(內景)皇穹宇(內景)
皇穹宇院落周圍的圓形圍牆,牆高約3.72米,厚0.9米,牆身用山東臨清磚磨磚對縫,藍琉璃筒瓦頂,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圓形院落的牆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體,磨磚對縫的砌牆方式使牆體結構十分緊密,牆的表面直徑651米,圍牆高3.27米。當人們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靠近牆壁輕聲講話,雖然雙方距離相距很遠,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聽見對方講話的聲音。這是因為圓形十分光滑,對音波的折射。
回音壁回音壁

祈谷壇

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築有內外壝牆、具服台、丹陛橋,內壇牆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牆設祈谷壇門,內壇東部有七星石。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壇為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
天壇公園(北京—明清天壇公園)

皇乾殿

皇乾殿皇乾殿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門與祭壇相通。
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台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里,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時供奉祈谷壇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

七十二連房

祈年殿東邊在內牆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築。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裡製作供饌和糕點。祈谷壇的神廚、神庫和宰牲亭與祈谷壇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由東磚門至東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間,與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對應,象徵七十二地煞。

祈年殿

天壇祈年殿天壇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定三層天花,中間設定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

丹陛橋

是連線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線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丹陛橋丹陛橋

齋宮

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鐘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築,均採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牆、兩道御溝圍護。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無梁殿即齋宮正殿,綠琉璃瓦廡殿頂,殿內為磚券拱頂,殿前月台崇基石欄,三出陛,正階13級,左右各15級。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殿內陳設樸素,明間所懸“欽若昊天”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
無梁殿(齋宮正殿)無梁殿(齋宮正殿)

南神廚院

位於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築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製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院門外有走牲道與圜丘東欞星門相連,祭時臨時搭設走牲棚以運送祭品。建築規整莊重,是中國祭祀建築中僅存的幾座神廚之一。
南神廚院南神廚院

神樂署

天壇公園神樂署全景示意圖天壇公園神樂署全景示意圖
天壇建築之一,位於天壇西外壇,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始見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神樂觀,觀中殿宇眾多,環境優美,開有茶肆、藥鋪,又稱天壇道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樂觀名為為神樂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為神樂署。天壇神樂署的正殿,原為明清兩朝演習祭祀禮樂的殿宇,為歇山頂單檐古建築,坐西向東,六楹五開間,東西向設穿堂門,殿內面積達600平方米。現開闢為“中和韶樂”展演區,舉辦古代祭祀樂舞展演,同時作為中和韶樂樂器鐘、磬的主要展館。
原天壇公園內有一土山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丹陛橋西側,對天壇的總體景觀造成了極大破壞。1990年市政府組織搬走土山,恢復了齋宮與丹陛橋之間的景觀聯繫。植物配置是天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壇壇域寬廣,氣勢宏大,建築集中,在主體建築周圍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壇蒼翠環繞,形成一種莊重、肅穆、寧靜、純潔的祭壇氛圍。祈年殿西柏樹林西側,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種有丁香240叢,樹齡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見。天壇菊花以品種多、養護水平高聞名遐邇,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獅”等。

專題展覽

祭天禮儀

祭天作為人類祈求神靈賜福攘災的一種文化行為,曾經是中國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至清末,一直舉行祭天典禮,綿延約五千餘年,可謂淵遠流長。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0年),是按照中國傳統禮儀制度建立的國家祭壇。自明永樂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親御天壇,向皇天上帝頂禮膜拜,虔誠祭祀。辛亥革命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廢除祭天祀典,並與1918年改天壇為公園。祭天典禮延續了約五千年。祭天禮儀即從歷史角度系統介紹中國古代的祭天禮儀,展示中國的祭天歷史即中國古代的祭天文化。

中和韶樂

雅樂源自古代先民生產生活、原始祭祀活動,以其東方特有的樂舞形式,融禮、樂、歌、舞為一體,用音樂同昊天對話,以舞蹈歡娛上蒼,營造天人對越的神奇意境,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理想。

遊覽指南

開閉園時間

一、公園大門
1、開放時間:旺季6:00-21:00,淡季6:30-21:00
2、大門售票時間:旺季6:00-20:00 淡季 6:30-20:00
3、聯票售票時間:旺季8:00-16:00 淡季8:00-15:30
4、靜園時間:22:00
二、景點:(含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神樂署)
1、售票時間:旺季8:00-16:30 淡季8:00-16:00
2、聯票售票時間:旺季8:00-16:00 淡季 8:00-15:30
3、北神廚、北宰牲亭、齋宮: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6:00
齋宮、北神廚、北宰牲亭門票憑本人身份證在相應門票兌換處換票進入。
天壇公園(北京—明清天壇公園)

門票

2019年,天壇公園門票收入於2019年起由稅務部門負責徵收。
票種
價格
優惠票
備註
旺季門票
15元
7.5元
1、旺季:每年4月1日至當年10月31日。
2、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3、依據北京市物價局 “京價(收)字【2001】008號”,執行時間:2001年2月1日。
旺季聯票(含門票、祈年殿、回音壁、圜丘)
34元
17元
淡季門票
10元(¥)
5元(¥)
淡季聯票
28元
14元
景點票聯票(含祈年殿、回音壁、圜丘)
20元
10元
神樂署門票
10元
5元
依據北京市發改委“京發改【2004】1822號”
月票
15元
1、依據北京市物價局“京價(收)字【2001】008號”,執行時間:2001年2月1日。
2、本市居民憑身份證、常住本市的外地人員憑相關部門開具的證明,每月月末四天內購買月票。

交通位置

乘車服務
乘7、17、20、35、36、69、71、105、106、110、120、692、707、729、特11、826路車到天橋站下車
15路天橋商場下車
6、34、35、36、106、110、687、707路天壇北門下車。
2、20、35、69、71、504、826路天壇西門下車。
36、53、120、122、525、610、800、特11、814、958、特3、運通102路天壇南門下車。
6、25、34、35、36、39、41、43、60、116、525、610、684、685、687、707、723、814路法華寺下車。
捷運
目的地站(5號線):天壇東門站
目的站點出口:D西南口
班次:2號線,3分鐘/班;5號線,3分鐘/班
下車後如何到景區:沿祈年大街走490米向右前方轉過人行道,到達終點
自駕車
途徑:G106(永定路)-G45(京開高速公路)-玉泉營橋-南三環-木樨園橋-G104-永定門外大街-天橋南大街-天壇
需時:1-2小時
途徑:京藏高速(G6)-健翔橋(朝亞運村/北四環方向)-四環-安慧橋-安定路-安定門外大街-安定門內大街-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門東大街-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正義路-前門東大街-祈年大街-天壇
需時:1-2小時

導遊講解

電子導遊
1、位置:四大門區;
2、時間:8:00——17:00;
3、語種:中、粵語、英、日、韓、法、德、西班牙;
殿堂講解
1、位置:各景點殿堂;
2、時間:每二十分鐘講解一次,並視遊客量增加講解頻度;
3、語種:中文;
4、收費:免費。
團隊講解
1、位置:公園南門;
2、時間:8:00——17:00;
3、語種:中文、英文;
4、收費:中文講解五人以下100元;中文講解五人以上200元。英文講解在中文收費基礎上加收50元。
5、提示:團隊導遊需要提前兩天預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