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天基觀測是指感測器位於地球大氣層以外的觀測,如衛星、探測火箭等。天基氣象觀測系統通過衛星軌道的選擇,既可以獲取高空間解析度的全球資料(如極軌氣象衛星和資源衛星),也可以獲取高時間解析度的資料(如地球靜止氣象衛星)通過對星上遙感探測器瞬時視場的設計及衛星軌道和高度的選擇,可以得到不同空間解析度的資料通過主動遙感或被動遙感。
天基系統的作用
選用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等不同波段的多個探測通道,可以得到地球氣候系統中五大圈層不同要素和參數的信息。因此,天基探測具有獲取全球、全天候、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解析度的地球系統輻射信息的能力,經過反演、加工和處理,得到多種與其他手段互補的描寫地球系統五大圈層不同尺度運動狀況和發展演變的地球物理參數。天基氣象觀測系統是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氣象業務和服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監測信息類型
對承災體的監測方面,早在1983年,水利部就利用陸地衛星TM數據監測三江平原撓力河的洪水,成功獲取了受淹面積與河道變化信息。1984年和1985年用極軌氣象衛星分別調查了淮河和遼河的洪水。水利部防洪減災工作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成了運行體系並得到了多年的實際套用。以氣象衛星、星載SAR(合成孔徑雷達)和機載SAR、直升機以及地面水文、水位觀測等進行多平台監測,在巨觀背景監測、災情監測與緊急情況監測等方面發揮作用,從災害發生遙感影像提取的現勢水體與基礎背景資料庫中的水體疊加就可以進行洪澇災害發生面積和程度的評估。
舉例
在1998年的特大洪澇災害期間,我國利用遙感技術準確監測和評估了受災面積及災害損失。2000年4月在西藏易貢滑坡及連帶發生的洪水災害中,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資料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還在森林火災、旱災和華北沙塵暴災害的監測中成功利用了資源衛星數據開展災情、發生區域、發展過程、災害損失、孕災環境等方面的研究與評價。
未來發展與運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監測氣象災害的內容和手段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地理和地質環境複雜,除水災與森林火災等災害遙感監測評估技術已比較成熟外,對於雪災、旱災、沙塵暴等氣候災害,水質污染、土地退化等環境災害,土石流、滑坡、地震等地質災害,生物多樣性損失、外部生物人侵、病蟲害等生物災害的遙感監測評估方法,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實踐證明,衛星遙感不但可以監測災害前兆與災情動態,而且在緊急救災和災後重建方面,衛星遙感提供的信息也要比其他常規手段更加快速、客觀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