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形式,結果,後續,評價,影響,
背景
晚明之際,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黨爭日益激化。起先是官僚集團因“爭國本”事件而分裂,接著科道官、吏部與內閣之間的權力鬥爭又加劇了分裂。到萬曆後期,“朝士分黨,競立門戶”,朋黨政治由此形成。各政治勢力不斷分化組合,至天啟、崇禎年間演變為東林黨與閹黨兩大政治集團的對抗。
晚明政壇出現多種朋黨名目,各朋黨之間有勾心鬥角,又有合作聯盟,大致形成東林黨與東林黨反對派、閹黨的政治分野。東林黨原是以東林書院為主要陣地、以講論道學為宗旨的講會結社。他們在講學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於是變為一個政治派別,被敵對勢力斥為“東林黨”。早期東林黨人多與創始人顧憲成關係密切,與東林書院多有淵源,“他們之中絕大多數在宦途上的共同經歷是爭國本、爭京察、攻首輔”。就核心集團來說,東林黨不僅是政敵指目的朋黨名號,也是旨在捍衛倫理道德、有著共同政治利益的政治團體。
由於得罪明神宗和當權派,東林黨長期閒居林下。然而他們始終懷有踐行清明政治的理想,與浙黨、昆黨、宣黨、齊黨、楚黨等反對派堅持作鬥爭,為集中力量打擊政敵,萬曆後期又與秦黨、晉黨、江右黨等地域性朋黨聯合。由於東林是清流象徵,“東林黨”遂成為這些政治勢力所共有的名號。泰昌、天啟之交,先前擁護太子朱常洛的正直派官員受到重用,東林黨人相繼被召還朝。由於楊漣等東林人士對熹宗順利即位起了重要作用,東林勢力更盛,完全掌控朝政。“海內共以為賢者,不惜破格用之”是東林黨一貫用人主張,東林黨掌權以後,廣泛援引正直派朝士為官,此時的“東林黨”已演變為正直派朝士的一面旗幟。清初史家談遷描述天啟初的明朝政局說:“天啟初,東林獨勝。起鄒元標,而江右亦東林也。江夏熊廷弼,原江右籍,楚亦東林也。福清葉向高、歸德侯執躬,秉權趨風,天下鹹奔走焉。仕途捷徑,非東林不靈。”
形式
萬曆、天啟兩朝各黨派鬥爭形式大體有廷推閣臣、京察大計、言官攻劾三者,偶爾有些事件,也會被諸黨借用攻擊異己。
所謂廷推閣臣,主要是因為先任閣臣致什辭職,致仕內閣缺員,在徵得皇帝同意後朝廷內部開始從六部重臣,京外重臣,及威望老臣間推選。由於閣臣地位尊崇,每次廷推閣臣都會成為黨爭的戰場之一。
各黨派黨爭的另一大主要方式便是京察。京察,是考察在京官員有無作為,以作為其升遷貶謫的重要依據。外官考察稱為外察,又稱外計。朝官四品以上京察後,或升或黜,由皇帝親自裁決。而神宗怠於政事,對官員的升黜,不免為廷臣言論所左右,或者任情用事,輕易裁處。臣僚乘機徇私毀譽,平時積累的恩怨都在京察中暴露出來。相互對立的官員,則在京察中,結援回黨,與對手一決勝負。萬曆二十一年癸巳京察以後的四次京察,大都演為群臣的大搏鬥,一批又一批的大臣被罷免,京察之時往。往也是黨爭最烈之時。
各黨黨爭的第三種重要方式,便是利用科道言官攻劾。明代給事中、御史謂之科道,專門負責糾劾六部官吏及糾正皇帝言行,後來由於萬曆年間吏治腐敗黨爭紛起,致使言官也深陷門戶,黨同伐異,“建言者分曹為朋,率視閣臣為進退”。由此更加加劇了黨爭之禍。而諸黨之中,有些關鍵人物,甚至是黨魁,都是給事中、御史等。另外,許多黨黨魁也是因受不了言官的攻訐而辭職。萬曆三十三年的沈一貫便是一例。
除了這三種主要的方式之外,一些偶然事件,也可見黨爭之影。比如萬曆三十一年,楚宗案及其後的妖書案:萬曆三十八年韓敬科場弊案:而挺擊、紅丸、移宮三案更是連續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成為諸黨相爭的工具。
結果
在晚明黨爭愈演愈烈的形勢下,朝廷黨爭與明清戰爭之間的張力沒有緩解,反而逐漸淪為惡性循環的死結。但凡勇於擔當、盡心為國、任勞任怨的遼東邊臣,往往沒有好下場。熊廷弼與袁崇煥都是為清軍所忌憚的能人,可是都未死於戰場,而死於朝廷黨爭,堪稱自毀長城、親者痛仇者快的悲劇。而失守封疆的無能之輩如楊鎬、王化貞卻因為有黨羽的庇護,在獄中苟活多年。黨爭使得功罪倒衡,賢良被害,邊才日益凋零,遼東邊防因而逐漸陷入無法挽救的絕境。
後續
明亡之後,南明弘光朝廷中,閹黨餘孽馬士英、阮大鋮專權誤國,排擠與己不合的東林人士史可法,迫使其出鎮揚州。後來又將南明重兵用於對付左良玉,在清軍樂境之下,揚州沒有援兵,最終揚州城險,南明覆滅。這可謂是黨爭遺禍之二了。
評價
黨爭造成官僚集團的內訌和分裂,門戶之見凌駕於國是之上。孟森敏銳地指出:“至邊事既起,各立門戶之言官,以封疆為逞志之具,將帥之功罪、賢不肖悉淆混於黨論,而任事者無所措手足矣。建州坐大,清太祖逐(遂)成王業,其乘機於明廷門戶之爭者固不小也。”
影響
劇烈而持久的黨爭是晚明政局的突出特點。黨爭造成官員集團的分裂和內訌,遼東邊臣也被捲入黨爭之中,其軍事行動和個人命運深受黨爭影響。政治立場取代軍事才能成為明朝選拔遼東邊臣、評判將帥功罪的主要標準。天啟前期袁崇煥守遼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東林黨的支持。袁崇煥自視為清流官員,長期堅持同閹黨作鬥爭,天啟末年為顧全遼東抗金大局和躲避政治災禍,又一度轉而與閹黨合作。明清戰爭是影響朝廷黨爭的重要政治因素。袁崇煥的個人命運是朝廷黨爭和明清戰爭相互作用關係的最好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