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制史》是2007年6月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心皓法師。
基本介紹
- 書名:人民交通出版社
- 作者:心皓法師
- ISBN:9787561527788
- 頁數:530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台教制最早是隋智者創建的《立製法》,這是繼道安之後將印度戒律和中國佛教寺院生活相結合的一次積極嘗試,之後天台歷代祖師均有應時創建的諸種教制儀規。
本書是在天台智者教團制度建設專題研究的研究生論文寫作基礎上完成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定為天台教制是一個嘗試,當時的內容是以智者大師的《立製法》和《法華三昧懺儀》等四部懺儀為主。本書在原有的基礎上,將智者大師以後隋唐至明清每個時代天台祖師所制訂的寺制規章做了一番梳理,並且闡述了作為共修制度的各種懺法。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言
第一章 天台宗興起前的僧制規章
第一節 佛教初傳時期沙門的齋懺與稟戒
一、漢地早期戒規之雜亂
二、建立受戒制度後的漢僧團
三、佛圖澄弘化時的僧團組織
第二節 東晉道安所制僧尼軌範
一、僧尼軌範的制訂背景與內容
二、僧尼軌範的特質
第三節 慧遠廬山教團的建設
一、慧遠的嚴謹自律
二、慧遠對經律的求譯
三、廬山僧團的創建
第四節 南北朝的佛教制度與組織
一、教團內部制度的制訂
二、僧官制度的形成
三、佛教組織的出現
第二章 天台宗的法門相承與創立
第一節 天台先驅者對天台宗的啟導
一、慧文的“法門改轉”
二、慧思的“新法華學”
三、最早的大乘受戒儀規
第二節 天台智者的創宗立教
一、禪觀實踐與三大部的講說
二、法華開顯的圓教體系
三、以三種止觀為修持體系的建立
第三節 智者倡導的大乘圓頓戒儀
一、別圓教性質的菩薩戒
二、六種菩薩戒儀
三、對得戒問題的看法
四、智者提倡的大乘圓頓戒
第四節 天台僧團的形成
一、建設山林佛教的理念
二、天台僧團的形成與儀制的確立
第三章 以懺法為修行規範的僧制建設
第一節 從印度僧團布薩懺摩到漢地懺儀
第二節 智者大師的懺悔觀
第三節 四部懺法行儀規範
一、法華三昧懺法
二、請觀世音懺法
三、金光明懺法
四、方等三昧懺法
第四節 日常行儀與觀心法門
一、觀心食法
二、觀心誦經法
第五節 天台懺法涵蓋三學的特色
第四章 天台教團攝眾的製法
第一節 教團立制和創宗祖師的憂患意識
一、法難陰影下的末法思想
二、與王權交往中的護教意識
三、晚年入山的感慨
第二節 天台教團十條立製法
一、對依堂坐禪僧眾修習時間的規定
二、對禮佛行儀的規定
三、對用齋的規定
四、對僧眾和合共住的要求
五、對離眾別行者的修行規定
六、對知事人的訓誡
第三節 《立製法》融合三學的特色
第五章 唐代天台教制的發展
第一節 玉泉系的傳承與修持特色
一、玉泉寺作為新的弘教中心之開創
二、弘景、惠真師弟的台律並弘
三、玉泉系與淨土的合流
第二節 以國清寺係為法統的確立及傳承
一、國清寺祖庭的籌建與僧眾共修
二、灌頂對教觀的結集之功
三、保守自修時期的三代法脈
四、“九祖相承”與國清寺系法統的確立
五、湛然之後天台法脈的傳承
第三節 湛然的教學風格
一、對天台學說的詮釋與發揮
二、對弟子的講說、問答和領修
第四節 湛然所制的懺儀與戒儀
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二、湛然所制《授菩薩戒儀》
第五節 唐代南北三地天台宗道場的運作
一、傳持教觀的天台山國清寺系
二、講說與禮懺並重的五台山系
三、以法華道場運作為特色的兩京系
第六章 宋代天台教院儀制
第一節 宋代天台中興與法脈傳承
一、宋代天台的中興
二、山家山外法系
三、在道不在器的付法制度
第二節 知禮與天台十方教寺的創建
一、天台十方教院之濫觴
二、延慶寺的創建與法席開演
三、《戒誓辭》與住持五德制
四、延慶寺十方叢林住持制的確立與發揚
第三節 知禮所制懺儀與戒儀
一、知禮的修懺理論
二、知禮所制三部懺儀
三、知禮所撰菩薩戒儀
第四節 遵式所創天台寺院制度
一、《天竺寺十方住持儀》
二、規範僧徒的《別立眾制》
三、默堂行事儀則
第五節 遵式所制懺儀與戒儀
一、遵式所撰懺儀
二、遵式《授菩薩戒儀十科》
第六節 宋代天台教團的修學特色
一、宋代天台僧團的律風
二、宋代天台宗僧修持的主要內容
第七章 元代天台宗清規的制訂
第一節 元代天台法脈之傳承及教禪之爭
一、元代天台佛教法脈傳承
二、教禪之爭與天台祖庭的收復
第二節 天台《教苑清規》的編撰
一、宋元時期編修清規之風氣
二、《教苑清規》的撰修及其內容
第三節 《教苑清規》的叢林制度
一、叢林人事組織
二、僧眾的出家教育制度
三、叢林法務活動
第四節 天台宗講學制度的確立
一、初學者的入門四書
二、住持與都講的講學
三、三科習讀和鎖試
第五節 體現天台教寺特徵的運作模式
一、重視懺法修持
二、研教觀心的禪觀要求
三、安居期間的修學制度
第八章 明清天台佛教儀制
第一節 明代禪講教的劃分與法脈傳續
一、明代禪、講、教的劃分
二、明清天台宗的法脈傳續
第二節 傳燈所制寺院規約
一、傳燈與明代天台的中興
二、傳燈所立六條叢林準則
三、傳燈所制《吳中石佛相好懺儀》
第三節 智旭所制懺儀
一、智旭與天台佛教的因緣
二、依大乘戒制訂的懺罪儀
三、兩部地藏懺儀
第四節 明清以佛菩薩為本尊的天台懺儀
一、歷代最完善的彌勒懺儀
二、顯密共通的準提三昧懺儀
三、以藥師為本尊的三昧行法
第五節 明清僧團的諸宗融合性質
一、明初期天台僧目的風格
二、明末僧團的整頓
三、清代涅榘懺會的恢復
第九章 近代天台教制的復興
第一節 近代天台佛教的弘傳
一、《法華經》的普遍弘揚
二、天台法嗣的遍布
第二節 諦閒與近代天台僧學之興辦
一、諦閒對天台教觀的弘揚
二、近代天台僧教育機構的創立
第三節 寶靜制訂的觀宗寺規約
一、寶靜對天台事業的繼承與發展
二、寶靜制訂的一系列寺規
第四節 俊虛與湛山寺制度建設
一、倓虛與近代天台傳法地域的擴展
二、湛山寺佛學院的創建與規則的制訂
三、湛山寺共住規約與住持行則
第五節 天台宗道場的創辦與復興
一、天台祖庭的復興
二、仁山創辦的江蘇天台學院
三、上海法藏講寺的寺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二
導言
第一章 天台宗興起前的僧制規章
第一節 佛教初傳時期沙門的齋懺與稟戒
一、漢地早期戒規之雜亂
二、建立受戒制度後的漢僧團
三、佛圖澄弘化時的僧團組織
第二節 東晉道安所制僧尼軌範
一、僧尼軌範的制訂背景與內容
二、僧尼軌範的特質
第三節 慧遠廬山教團的建設
一、慧遠的嚴謹自律
二、慧遠對經律的求譯
三、廬山僧團的創建
第四節 南北朝的佛教制度與組織
一、教團內部制度的制訂
二、僧官制度的形成
三、佛教組織的出現
第二章 天台宗的法門相承與創立
第一節 天台先驅者對天台宗的啟導
一、慧文的“法門改轉”
二、慧思的“新法華學”
三、最早的大乘受戒儀規
第二節 天台智者的創宗立教
一、禪觀實踐與三大部的講說
二、法華開顯的圓教體系
三、以三種止觀為修持體系的建立
第三節 智者倡導的大乘圓頓戒儀
一、別圓教性質的菩薩戒
二、六種菩薩戒儀
三、對得戒問題的看法
四、智者提倡的大乘圓頓戒
第四節 天台僧團的形成
一、建設山林佛教的理念
二、天台僧團的形成與儀制的確立
第三章 以懺法為修行規範的僧制建設
第一節 從印度僧團布薩懺摩到漢地懺儀
第二節 智者大師的懺悔觀
第三節 四部懺法行儀規範
一、法華三昧懺法
二、請觀世音懺法
三、金光明懺法
四、方等三昧懺法
第四節 日常行儀與觀心法門
一、觀心食法
二、觀心誦經法
第五節 天台懺法涵蓋三學的特色
第四章 天台教團攝眾的製法
第一節 教團立制和創宗祖師的憂患意識
一、法難陰影下的末法思想
二、與王權交往中的護教意識
三、晚年入山的感慨
第二節 天台教團十條立製法
一、對依堂坐禪僧眾修習時間的規定
二、對禮佛行儀的規定
三、對用齋的規定
四、對僧眾和合共住的要求
五、對離眾別行者的修行規定
六、對知事人的訓誡
第三節 《立製法》融合三學的特色
第五章 唐代天台教制的發展
第一節 玉泉系的傳承與修持特色
一、玉泉寺作為新的弘教中心之開創
二、弘景、惠真師弟的台律並弘
三、玉泉系與淨土的合流
第二節 以國清寺係為法統的確立及傳承
一、國清寺祖庭的籌建與僧眾共修
二、灌頂對教觀的結集之功
三、保守自修時期的三代法脈
四、“九祖相承”與國清寺系法統的確立
五、湛然之後天台法脈的傳承
第三節 湛然的教學風格
一、對天台學說的詮釋與發揮
二、對弟子的講說、問答和領修
第四節 湛然所制的懺儀與戒儀
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二、湛然所制《授菩薩戒儀》
第五節 唐代南北三地天台宗道場的運作
一、傳持教觀的天台山國清寺系
二、講說與禮懺並重的五台山系
三、以法華道場運作為特色的兩京系
第六章 宋代天台教院儀制
第一節 宋代天台中興與法脈傳承
一、宋代天台的中興
二、山家山外法系
三、在道不在器的付法制度
第二節 知禮與天台十方教寺的創建
一、天台十方教院之濫觴
二、延慶寺的創建與法席開演
三、《戒誓辭》與住持五德制
四、延慶寺十方叢林住持制的確立與發揚
第三節 知禮所制懺儀與戒儀
一、知禮的修懺理論
二、知禮所制三部懺儀
三、知禮所撰菩薩戒儀
第四節 遵式所創天台寺院制度
一、《天竺寺十方住持儀》
二、規範僧徒的《別立眾制》
三、默堂行事儀則
第五節 遵式所制懺儀與戒儀
一、遵式所撰懺儀
二、遵式《授菩薩戒儀十科》
第六節 宋代天台教團的修學特色
一、宋代天台僧團的律風
二、宋代天台宗僧修持的主要內容
第七章 元代天台宗清規的制訂
第一節 元代天台法脈之傳承及教禪之爭
一、元代天台佛教法脈傳承
二、教禪之爭與天台祖庭的收復
第二節 天台《教苑清規》的編撰
一、宋元時期編修清規之風氣
二、《教苑清規》的撰修及其內容
第三節 《教苑清規》的叢林制度
一、叢林人事組織
二、僧眾的出家教育制度
三、叢林法務活動
第四節 天台宗講學制度的確立
一、初學者的入門四書
二、住持與都講的講學
三、三科習讀和鎖試
第五節 體現天台教寺特徵的運作模式
一、重視懺法修持
二、研教觀心的禪觀要求
三、安居期間的修學制度
第八章 明清天台佛教儀制
第一節 明代禪講教的劃分與法脈傳續
一、明代禪、講、教的劃分
二、明清天台宗的法脈傳續
第二節 傳燈所制寺院規約
一、傳燈與明代天台的中興
二、傳燈所立六條叢林準則
三、傳燈所制《吳中石佛相好懺儀》
第三節 智旭所制懺儀
一、智旭與天台佛教的因緣
二、依大乘戒制訂的懺罪儀
三、兩部地藏懺儀
第四節 明清以佛菩薩為本尊的天台懺儀
一、歷代最完善的彌勒懺儀
二、顯密共通的準提三昧懺儀
三、以藥師為本尊的三昧行法
第五節 明清僧團的諸宗融合性質
一、明初期天台僧目的風格
二、明末僧團的整頓
三、清代涅榘懺會的恢復
第九章 近代天台教制的復興
第一節 近代天台佛教的弘傳
一、《法華經》的普遍弘揚
二、天台法嗣的遍布
第二節 諦閒與近代天台僧學之興辦
一、諦閒對天台教觀的弘揚
二、近代天台僧教育機構的創立
第三節 寶靜制訂的觀宗寺規約
一、寶靜對天台事業的繼承與發展
二、寶靜制訂的一系列寺規
第四節 俊虛與湛山寺制度建設
一、倓虛與近代天台傳法地域的擴展
二、湛山寺佛學院的創建與規則的制訂
三、湛山寺共住規約與住持行則
第五節 天台宗道場的創辦與復興
一、天台祖庭的復興
二、仁山創辦的江蘇天台學院
三、上海法藏講寺的寺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