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草

天冬草

天冬草(學名:天門冬,拉丁學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又名天門冬,亮綠色小葉有序地著生於散生懸垂的莖上,秋冬結紅果,它既有文竹的秀麗,又有吊蘭的飄逸,非常具有觀賞性。天門冬喜陽光,也耐蔭,在濕潤氣候下生長良好,冬季要保證不低於5℃,否則會生長不良。天門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有滋陰潤燥、清火止咳之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天門冬
  • 拉丁學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 別稱:天冬草、武竹、鬱金山草
  • 二名法: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百合目 Liliflorae
  • 亞目:百合亞目 Subordo Liliineae
  • :百合科 Liliaceae
  • :天門冬族 Asparageae
  • :天門冬屬 Asparagus
  • 亞屬:天門冬亞屬 Subgen. Asparagus
  • :天門冬
  • 分布區域:中國大部分地區,朝鮮、日本、寮國和越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紡錘狀膨大,膨大部分長3-5厘米,粗1-2厘米。莖平滑,常彎曲或扭曲,長可達1-2米,分枝具棱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於中脈龍骨狀而略呈銳三棱形,稍鐮刀狀,長0.5-8厘米,寬約1-2毫米;莖上的鱗片狀葉基部延伸為長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較短或不明顯。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綠色;花梗長2-6毫米,關節一般位於中部,有時位置有變化;雄花:花被長2.5-3毫米;花絲不貼生於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有1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布範圍

從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的南部至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都有分布。也見於朝鮮、日本、寮國和越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

繁殖方法

播種和分株繁殖。播種於春季和初夏,15℃時,約1個月發芽。分株宜在翻盆時進行。因根系生長勢強,每年需要換盆,換盆時剪去一部分根須,將大株叢另行分數叢栽培即可。繁殖採用分株或播種法。分株法,將植株磕出,去除宿土,並將塊根剪除一部分,將株叢分割成數叢分栽即可。播種法於冬季果紅時採種,春季或夏初播種,在15℃條件下,30天左右出苗,待苗高3-5厘米時,3-5株一叢栽入小花盆中。每年需換盆1次,上盆時盆土宜淺,因根系長勢強壯,需在花盆沿口留出空間,以免在生長後期,旺盛的根系將盆土頂至盆面上,而沒有澆水和施肥的餘地。翻盆後宜放於半陰處。15-20天施肥1次。初冬需移入室內養護,並控制水分。

主要價值

天門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有滋陰潤燥、清火止咳之效。
《本草綱目》
釋名
亦名門冬、顛勒、顛棘、天棘、萬歲藤。
氣味
(根)苦、平、無毒。
主治
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門冬搗汁一斗、酒一斗、飴一升、紫苑四合,濃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肺勞風熱。用天門冬(去皮、心)煮食,或查乾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風顛發作(耳如蟬鳴,兩脅牽痛)。用天門冬(去心、皮),曬乾,搗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小腸偏墜。用天門冬三錢、烏藥五錢,水煎服。
癰疽。用天門冬三、五兩,洗 淨,搗細,以好酒 濾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 服藥,必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